今天数学课,小石头做的作业其中一道题是这样的(人教版小二下的p104的第9题):
——————————————
水果 价格
----------------
苹果 5元/500克
桃 3元/500克
香蕉 5元/500克
荔枝 8元/500克
西瓜 2元/500克
菠萝 4元/500克
(商店里挂的价目表)
妈妈说“我买了1千克苹果,2千克桃。”
小孩说:“还买了500克荔枝和2500克西瓜。”
(图片中)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
这种文字题,小石头第一反应(react)就是 - 他说:“我不知道提出什么问题。” 8岁的普娃见到这种文字(信息)比较多的问题,他没有去正常地响应(response),而是本能地(原始脑退缩地)react。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如果年龄大一点,练习多一点后,他可能会不再退缩,而能积极地响应。
我说:“提问题就是,根据已知道信息,问一些别人可以回答的问题。比如,最简单的问题 - 一斤苹果要多少钱?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这里的意思,需要你提出复杂一点的问题,需要用到更多信息才能回答的问题。”
然后小石头提出了一个问题:妈妈买1千克苹果,2千克桃,需要多少钱? 他很快给出了答案:22元。
我说:结果是正确的,不过22元是怎么来的呢?你得有过程。
他不高兴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写过程。
显然,他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写过程,而是不确定怎么写。
我说:22怎么来的,把它写下来。
小石头说:我告诉你来的。
我说:把你想告诉我的写下来就行了。
他说:我不知道怎么写。他在椅子上往后一靠,显然打算躺平了,还有一个明显的情况:他在情绪中了(当一个父母辅导自己可能比较敏感的孩子学习时,这可能是相对比较常见的情况,需要关注这个情况,并做一些练习)。
一个在情绪中的人,就难得有理性的思考。
我说:“让我们做一个深呼吸练习吧,做了这个练习,你肯定就会写过程了。” 碰巧以前有另一个老师曾教过关注呼吸的冥想,我们只练习了半分钟,他似乎就平静了下来。
然后写下了过程:
2×5=10
4×3=12
10+12=22
我要求他解释“2×5”里的2和5是什么?
小石头说:“5是,苹果500克是5元”
我说:明白了,那么2是怎么来的呢?
他说:苹果1千克,1千克有2个500克。
我说:明白了,如果你不解释,我还不知道这个2从哪里来的,所以你在过程里要写下这一步。
然后他把过程修改为:
2×500克=1千克
2×5=10
4×500克=2千克
4×3=12
10+12=22
我说:现在,你不用解释,我自己看就能完全明白22是怎么来的了。
我接着说,你还能提出问题,并且还能用上已经提供的信息【小孩说:“还买了500克荔枝和2500克西瓜。”】吗?
小石头说:妈妈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我说:well done.
然后他的计算过程为:
22+8=30
5×500克=2500克
5×2=10
30+10=40
非常简单的一个数学题,小石头也会做,但却是一波三折,之所以记录下来,我认为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需要成年人思考后认真对待:
1. 孩子直接瞟了一眼题目就说不会做,家长如何响应(response). 孩子一看到数学题的文字多,直接的react就是退缩,而不少家长是到孩子这样的退缩直接就react为生气(attack),而不是reponse。
-- 人常常react而非response,小孩子这样,成年人也是如此。
2. 小孩子在情绪中,怎么办? 可以观察到,冥想对于小孩子也是有益的,让孩子平静下来是首要的事情,未平静前不要和孩子杠着“做自己的作业还有那么多事,还要我来哄着你来做作业?这个歪风不刹住,这个学习态度不纠过来,怎么行?” - 这是一些家长的react,这不但会让孩子的情绪积累,还会让家长加深误解孩子,进一步评判孩子,让孩子进一步“态度恶劣”。
3. 小石头用口头语文能说清楚了解题过程,但却说不会写。父母需要明白的是,人类的语言比数学语言要久远得多多,孩子能用语言说出来,而不会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这非常正常。随着他长大一点,随着他“数学表达”练习多一点,他的数学表达能力会提升。
4. 为什么要求小学生把过程写得更细致一些? 这就是在练习“数学表达”。而且这种详尽的表达,也是一种逻辑的练习:每一步在之前都有直接的依据。如果孩子能用“数学表达”把逻辑说清楚了,就说明他真正理解了。
学习支持者要能看见学习者“情况”背后的表达,要积极支持(响应),而非本能地反应。如果一个学习支持者经常本能地反应,而不能积极地响应,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学习支持者。
好了
广告时间:
覃山夏令营链接(欢迎转发给需要的人):
. (2024年)覃山夏令营(经典营: 3天徒步+4天营地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