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清晰,不够深入,不够坚定,他们与外界的联结还很少,他们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主要来自于父母对他们的看法,虽然也有部分来自于同伴或是老师等其他人对他们的看法。
其他人对孩子的看法如果是很负面的,让他们难过,让他们伤心,但这可能只会一时,而父母对孩子的消极的评价,他们会很当真,这会让他们难受很久,或许他们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 其实并不是。
不仅是父母对孩子,夫妻之间也是一样,孩子对父母也是一样。
每一个人最在乎的是亲人的评价,而亲从的消极评价最容易打击一个人。
“别人不了解你,我还不了解你啊?你有几斤和两,我一清二楚,你就是一头懒猪” - 这句话,我从一个妈妈口头听到过,她对自己的儿子说,也从一个妻子里口中听说过,她对自己的老公这样说过。当然,也还有其他让人极度难过的话,可能会从儿子口中说了来,是对妈妈的,也可以是从丈夫口中说出来,是对妻子的。
有一句话,谁说的?堡垒最容易从人部中攻破,这是一条真理。
内部人最熟悉你,他们最擅长攻击你,最能找准击中你的脆弱点。
人们并不害怕陌生人,因为一个人对陌生人的防范是自动化的,而且陌生人不知道你的弱点,他们不能有效地攻击你,但亲人却不是。亲从之间,一个人并没有意料到你要攻击他,一旦他被亲人攻击,他更容易失控,他们更容易失望,他们更容易绝望,他们更容易对世界不再信任。
“我还不了解你吗?”
真相是,你还真不了解别人,哪怕你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哪怕你是一个妻子的丈夫,哪怕你是一个丈夫的妻子,哪怕你是一个妈妈的儿子。
然而,“我还不了解你吗?” -- 这句话很有杀伤力,因为一个妈妈如果告诉世人,他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一个丈夫告诉世人,世界会更容易倾向相信这是事实,被评价的人这个时候没有什么力量来反抗,他非常无力,无法防御,自然深感受伤。
当一个妈妈对儿子说“我还不了解你吗?”,这等于告诉全世界,这等于是一个宣言,这等于是一个终身判决 - 儿子,你是一个无用的人,而且永远都是如此。
这当然不是真相。
每一个人都很难真正了解别人,即便你是一个儿子的母亲。
当一个人无力反驳时,他们选择沉默,那些傻瓜们就会洋洋得意“看,被我说中了吧,你无话可说了吧。” 是的,他无话可说了,因为他不愿意和不讲理的人再说些什么,他觉得没有意义。这不是交流,这样单方面的得意,让误会越走越远,可有一方却自觉得掌握了真理,就因为他的声音大。
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变化,有的人在不断地进步,有的人在不断地堕落。
几年没见的老朋友重逢时,可能无话可说,也可能谈起一些往事,但谈着谈着,人们会发现,好陌生啊。陌生就正常了,几年的时间,一个人可以变化得你认识不出,但这些改变并非一日之间完成,而是每天都在积累。
每一个人的昨天,今天,明天,都有变化,都可能是一个崭新的我。
“我还不了解你吗?”, 请把这个肯定句,换成真正的肯定句吧,比如“嗯,我真的不了解你。”
既然你并不了解他,你评价随意消极地别人,还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你不脸红吗?
一些老师,一些父母,他们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他们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时,他们一点也不脸红,他们笃定自己掌握了真理。
嗯,当一个学生,或一个孩子,企图去和这些“掌握了真理“的傻瓜争辩时,可这些傻瓜是权力拥有一方啊,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权利“还不服管啊?!你还敢还嘴啊?你还有理了啊?你还哭了啊?你还不高兴了啊?”
他们借此剥夺孩子或学生的一切权利。
然后他们却指望着“孩子或学生”进步(他们心中的进步),不“进步”,就是没良心。
如果觉得这一切荒唐,那么就请停止这样的失望“我还不了解你吗?”
如果父母某个时候感到真的不爽,非要发泄了来,没问题,但请“就是论事”,不要摆出一副“失望到了底”的样子。你的失望,会让孩子失去力量。
每一个人生来就有积极向上的需要,除非受到长久持续不断地来自于最亲近的人打击,一个人的向上的力量永远不会枯竭。
所以,请相信孩子。
永不对孩子失望,是对孩子的最好支持。
好了。
广告时间:
覃山夏令营链接(欢迎转发给需要的人):
. (2024年)覃山夏令营(小学毕业生营)招募(地址:张家界)
. (2024年)覃山夏令营(经典营: 3天徒步+4天营地活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