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爱思考? 为什么孩子害怕数学? (覃山夏校纪实)

文摘   2024-08-17 10:35   中国台湾  

     皮蛋老师 | 孩子为什么不爱思考? 为什么孩子害怕数学? (覃山夏校纪实)



    1.

    

    带孩子这么多年,孩子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生命力强,及不爱思考。 


    有太多的老师和教育家都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环境 - 你可能认为尼尔这么说过,我读过《夏山学校》9遍,并不记得尼尔这么说过。 对于这一个观点我只是部分认同 - 孩子好奇心强,他们什么都吸收,但他们思考力并不强,在思考上遇到困难就特别容易放弃。


    实际上,“好奇心强,但却又不爱思考”,这是人的天性。


    小孩子好奇心强,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他们渴望知道更多。 但另一方面,思考是烧脑的,思考是高消耗能量的,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也包括成年人)来说,在他们的基因里印刻的强大的“节省”基因一直在控制着他们“悠着点,别把能量用光了,待会儿老虎追你会跑不动的。”

    

    想要提高人的思考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高强度的思考,或者说“挣扎着思考”,这种思考,在某个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当然也是耗能高得惊人的。 这并不是人的偏好:痛苦,高耗能,显然是完全违反人性的。


    片面夸大说“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或许他们是想警示成年人:当孩子不爱学习时,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 动机是善良的,但并不是真相。



    2.


    “你们猜一猜那头水牛值多少钱?” 几年前我曾指着一头牛问一群孩子。 结果估值最多的才说了500多元估值最少的竟然只有几十元。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而且一个小学生是完全可以估计出来的。 不知道牛的体重,但小朋友知道自己的体重,大一点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体重有80斤,甚至100多斤的,那么他们可以推算出牛的体重“至少”不会少于多少斤,那么他们肯定知道一头牛不会少于300斤。 孩子不知道市场的牛肉价格,他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参照价格,只要他们曾经亲自购买过食物,例如水果之类的。 比如说,如果一个孩子知道一斤苹果6元,他知道牛肉比苹果贵吗? 如果他们知道,至少估计牛肉10元斤,那么一头牛的价值怎么也不会少于3000元(当然一头牛一般都在一万以上)。

    是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估算吗? 有的孩子可能是不会,但这样的估算多数孩子是可能会的,问题就是孩子们并不愿意做一点思考。


    我做过实验,经常有孩子问我问题时,我会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我回答前,你先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 我发现孩子问的多数问题,他们自己都能够回答。

    我甚至用木头做了一个皮蛋给孩子,对他说:下次有问题先问一下这个皮蛋,没有答案再问另一个皮蛋。


    当然孩子有时问问题,酒翁之意不在醉。他们可能只是想找一个成年人说话,可是求成年人关注,求成年人看到他。

 


    3.

     

    孩子不爱思考,与他们的大脑皮层还不太发达,理性不够强有关。

    不过,他们的理性不发达,并不是他们不爱思考的直接原因或是关键因素。 我认为,他们理性(脑)不发达,正好衬托了“原始脑”的强大,而“原始脑”是“反”思考的,这是孩子不爱思考的关键原因。

    

    许多成年人理性脑已很发达了,他们为什么还不愿意思考呢? 原因一样,因为他们理性脑发达了,但相比较而言,这些人的原始脑更强大,这造成了他们“反”思考。


    这自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人的原始脑那么强大?



    4.

  

    我推测,一个可能是:他们从小到达很少主动思考,不知道如何思考;另一个可能是,他们相对容易情绪化,一遇到问题,他们就很轻易地陷入了情绪 - 也就是让原始脑接管了大脑,自然就无法思考。


    尼尔强调“孩子愿意学习就学习,不愿意就可以不学习。”  孩子时时在学习,尼尔这话指的是学习某个特定的内容(比如数学)。

    之前,我完全认同尼尔这个观念,但现在,我会做一下分别:孩子不愿意学习,是他的理性脑的决定?还是原始脑的决定? 

    如果是孩子的原始脑的决定,我认为,成年人是需要努力做一个引导工作的,虽然这个引导工作是慢长的。多数小孩子的“不愿意学习”都是原始脑的决定。


    当我把一个并不难的数学题摆在一个小学4年级的孩子眼前,他把题目瞟了眼,马上说:不会做,我不做。 “我不做”可以看成“不愿意学习”,“不会做”可以看成“不愿意学习的原因”。 但这是真相吗? 他真的不会做吗? 甚至真的都一点思考都进展不了吗?


    这是曾经给一个4年级孩子的简单数学题:

   “

        有三堆数量不等的积木,共有 18 块。第一堆比第三堆多 3 块。第三堆比第二堆少 6 块。每堆有多少块积木?  

    ”

    后来,在我不断地鼓励下,他开始愿意思考了,思考了一会儿似乎没有头绪拒绝继续思考,又鼓励他,他又思考,取得了一点进展,这样反复几次,最后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拖得很长,消耗能量很大,为什么会这样?

    最后的结果说明,他是会做的,只所以过程这么拖沓,就是因为反抗的“情绪”。


    这样简单的数学题,对于数学天赋好一点的孩子,根本不算什么事,但对于多数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孩子,本来他们也可以相对轻松地解决它,但因为他们的原始脑的抗拒,让“学习”变得很痛苦,如果没有这些“抗拒”的情绪,事情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5.        


    着急的成年人在一旁会不断地说:你倒是试一试啊,试一试能把你怎么样呢?


    是啊,孩子啊,试一试又能怎么样呢?


    或许,整个小学阶段的养育(或教育)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孩子愿意试一试。



    6.


    在“math-problem-solving”的众多策略中,有一个策略就是“try and verify”(试一试-验证)。

    对于数学问题“有三堆数量不等的积木,共有 18 块。第一堆比第三堆多 3 块。第三堆比第二堆少 6 块。每堆有多少块积木?”,有的孩子轻易地列出:6+3=9,18-9=9,9÷3=3,3+3=6,3+6=9 这样纯粹推理的策略。这需要相对较强的推理能力,但对于所有孩子,至少可以试一试:

    第一堆    第二堆      第三堆

  try      1         1           1    verify(×),因为是“三堆数量不等”

  try      2         3           1    verify(×),因为不满足:第一堆比第三堆多3 

  try      4         7           1       verify(×),因为不满足:共有 18 块

  keep trying,在这个“试一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通过验证或是质疑)发现自己的逻辑问题,最终当把所以的逻辑漏洞都堵上时,问题就解决了。

     

    但当孩子处于情绪(我不会,我不要)时,他们总是第一步都不愿意。


    如果孩子这样的学习不愿意,由着他吗? 我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他需要练习,这种练习 - 熟悉“try-verify”(理性脑掌握这个策略)这种策略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这种练习是让孩子的原始脑熟悉“try-verify”,让原始脑感知到“try-verify”不可能,不耗能,很好玩,让孩子最终遇到这种问题不会本能地(第一反应)抗拒。


    熟悉一个策略或许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要让原始脑变得“不再(或是少一些)抗拒,而是和理性脑协力合作解决问题”却可能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成年人或是环境会添加一些不利的因素,让孩子时不时地退缩回去 - 前进一步或许又退二步,或前进三步又退二步。


    7.

   

    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数学普娃,那么,请:

    . 不要由着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可以不学”

    . 持续地不断鼓励孩子,不要急着短期看到结果 - 这是孩子退缩不前的主要原因。


 



    好了


 

覃山school
覃山教育理念(实践夏山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支持孩子人际及思考能力发展。 覃山提供的服务有:个性化学习及成长支持,冬夏令营、亲子活动、教育咨询。 招收全国3-12岁学员,及想提升亲子教育能力的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