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北宋)吕大临:《考古图》
(青铜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象。
●李济:《殷墟出土青铜翠形器研究》
其中有首无身的称之为"动物面",而有首有身的则称之为"肥遗"。
●张光直:《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
其(饕餮纹)与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的关系不能明显地看出,而需使用古文献里的神话中的动物名称来指称的。
●陈梦家:《殷代青铜器》
自宋以来所称为"饕餮纹"的,我们称为兽面纹的,实际上是牛头纹。
●马承源:《商周青铜器纹饰综述》
兽面纹这个名词比饕餮纹为胜,因为它指出了这种纹饰的构图形式,而饕餮纹一词却只限于"有首无身"这样的定义,但绝大多数纹饰并非如此。
1963年
贾村镇陈姓村民后院土崖因雨坍塌,院落主人陈堆偶然发现了一件青铜器,后因生活困难,其兄弟陈湖将这件器物出售给废品收购站。
宝鸡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佟太放在废品收购站发现这件青铜器后,与保管部主任王光永一起将其征集入藏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
洛阳博物馆《膴膴周原-宝鸡西周青铜魂宝展》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何尊作为中国文物的代表,与其他亚洲文物一起在国家会议中心特别展厅展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及金文精华展》
●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长安复携手",在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何尊"位列其中,以"尊"为礼,让世界了解"何以中国"。
2024年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IP 形象"青青"和"铜铜"分别以何尊、鼎和簋为设计原型,经过征集、评选、提升正式上线,"青青""铜铜"文创小公仔、文具、冰箱贴等于2024年暑期火热发售。
甲骨文中的"德",左边表示行走,右边是人的一只眼睛,意为看见就直着走过去获得它,表示得到的意思。在甲骨卜辞中常与伐一起使用,意味着在战争中获得奴隶和财富。
周成王五年四月丙戌,在成周的京室,周王对贵族子弟进行训诰。他号召子弟们要向父辈学习,恭德顺天。年轻的何受到周王的赏赐,制作祭器用以纪念。铭文被发现之前,何尊一直被命名为"兽面纹尊"或"饕餮纹尊",铭文发现后,便以"何"命名,定名"何尊"。
理好国家。为此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7.训诰结束后,周成王赏赐了何三十串贝,何就做了这件祭祀用的酒尊。
何尊是已知最早出现有心之"德"的青铜器,反映了周人成熟的天命观。周人通过对殷商暴政亡国教训的总结,认为殷周鼎革使文王以其崇高德行而获得天下万民之心,创立了"德治"思想。所谓德治,就是把道德教化作为主要的治国手段,追求社会道德的协调,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来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从此,"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敬德保民"等思想逐渐成形,并成为孔子所倡导的为政以德思想的来源。
2.商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3.商人沉迷酗酒。
4.商人崇尚人祭。
6.周武王受大家拥戴成为天下共主。
8.周武王和周公旦日夜攀谈后认为,商纣王无德,而历代周王有德行,所以上天就选择了有德的周人来治理天下。
●1971年11月15日上午,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
-﹣熊向晖《历史性的一天﹣﹣忆五星红旗首次在联合国升起》《人民日报》,1990年9月28日第6版
武王英年早逝,成王继位,周公摄政,引发管叔、蔡叔、霍叔不满,他们联合纣王的儿子起兵造反,史称"三监之乱"。接着山东地区的殷商旧势力也蠢蠢欲动,一时间西周政权在风雨中飘摇不定。周公东征,平叛三监后,秉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要居住在天下中心治理民众。
时代在演进、王朝在更替,但自西周之后,直至今日,周人所创立的礼乐制度,始终贯穿并影响着中华民族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周礼核心价值的延续。
西周
2004年宝鸡市岐山县周公庙出土
周原考古队
●五年琱生簋 西周晚期 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五年琱生尊 西周晚期 扶风县博物馆藏
许多西周贵族通过战争建功立业,他们在一战成名后往往将荣耀铸于吉金,祭告祖先并令子孙永远铭记,为我们了解西周的战争与民族关系提供了一手资料。
●小盂鼎 康王时期 周与鬼方 指挥者盂 俘虏鬼方的首领3人、战俘13081人、杀戮5000人;缴获100匹马、355头牛、28只羊。
●师同鼎 西周中期 周与戎 井地 指挥者师同 俘获5乘车马、20辆大车、100只羊,并把羊进献给周王作为膳食;俘获30顶胄、20个戎鼎、50个铺、20把剑,将俘获的青铜器铸成祭祀礼器。
图例:小盂鼎在战乱中散失,仅铭文拓本存世,其器型纹饰不可知。
●弓形器 西周中期 1980年宝鸡市竹园沟七号墓出土
●銮铃 西周中期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一号墓出土
西周早期
1980年宝鸡市竹园沟七号墓出土
西周
宝鸡市姜城堡出土
商晚
1980年宝鸡市竹园沟十三号墓出土
史妣庚觯 西周 1992年2月石嘴头出土
分餐制
西周时期,贵族多采用"分餐"的方式进餐。人们席地而坐,前面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在我国,分餐的方式一直延续至隋唐时期,直到桌、椅等高足家具出现以及烹饪技术发展,合餐制才逐渐取代了分餐制。
尊长者
"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
--《礼记·曲礼》
陪长者用餐,主人亲自布送食物,(长者)要表达谢意后方可用餐。
"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
--《礼记·内则》
"盥"指清洗,沃指"浇水",西周贵族在入席宴饮前,须得进行沃盥礼。奴仆一人持注水,一人端盘盛水,以供贵族宾客洗手清洁。
"毋固获,毋扬饭"--《礼记.曲礼》
不要一直专挑某种食物吃,不要迫不及待地扬去饭中的热气。
不出声
"毋流歠,毋咤食"--《礼记·曲礼》
喝汤不要长长地喝个不停,吃东西嘴里不要发出声响。
西周晚期
1978年扶风县法门镇齐村出土
扶风县博物馆
1975年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出土
扶风县博物馆
-﹣秦公一号大墓石磬铭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
公元前77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秦人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西周王朝结束了近300年的统治,秦人"将兵救周"于危难之际,护送平王东迁洛邑,因功被封诸侯,开启了秦人的封国时代。而这一天的到来,比东方各国晚了近300年。
汧邑,是秦立国后进入关中建立的第一座城邑,也是他们东出崛起的起点。
铜方壶
1987年陇县边家庄村出土
陇县博物馆
1987年陇县东南镇边家庄村出土
陇县博物馆
春秋
1987年陇县边家庄村出土
陇县博物馆
春秋
1987年陇县边家庄村出土
陇县博物馆
春秋
1992年宝鸡市益门二号墓出土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春秋
1992年宝鸡市益门二号墓出土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汉代
宝鸡市金台区出土
宝鸡市金台区文物管理所
太公庙秦公钟
为谋求发展,秦立国初期几代国君的首要任务是扩张势力范围,秦宪公也不例外,向东灭荡社、伐彭戏氏,向西灭邽地、冀地的戎族,将势力范围东扩至华山脚下。同时,他们不断学习先进文化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创造出新的治国理政模式,所谓"百代犹行秦法政"中的"郡县制"模式在秦武公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
设县管理
我国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春秋时期的秦国和楚国,最初的县往往设在新的军事占领区、边鄙之地,受到中央的管辖。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向西灭掉邽地、冀地的戎族后在该地设县,冀县在今甘肃省甘谷县,这是中国最早设县的记载之一,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实行郡县制首开先河。
秦式短剑是秦文化极具代表性的一类器物,在宝鸡地区的秦墓中多有出土,这种短剑造型独特,有别于周文化的扁茎剑和北方草原的短剑,是两种剑的合体。秦人长期生存在中原华夏与西北戎狄交锋的地带,既广泛汲取了周文化的传统,又较早地吸收了北方草原的文化因素,是中原传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融合的必然结果,秦人独创的这类短剑是其文化根源最直接的物质表现,体现了秦人善于学习、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
●北方系的短剑
山西省石楼县曹家垣出土的铃首短剑
宝鸡竹园沟出土的西周铜短剑
春秋
1979年宝鸡市甘峪公社出土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连珠纹扁茎铜剑 春秋 征集
2011年征集
雍城"市"遗址位于雍城城址的北部,紧邻北城墙。雍城的"市"是一个由夯土墙围合成的近似长方形的全封闭空间,围墙内就是露天交易市场,面积大约3万平方米左右。雍城"市"遗址的位置与《周礼》所记载的"前朝后市"要求完全相符,布局和汉代画像砖上的市亭图基本一致。
立足关中的秦国,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改进生产工具,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法制化管理体系和奖惩机制,特别在武器制造方面,采用统一的制作标准和严格的监管制度,使得秦国的农业、手工业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至战国晚期,秦国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已经超越东方列国。
2005--2006年雍城豆腐村战国时期制陶作坊遗址出土了瓦当、板瓦、筒瓦、陶砖、制陶工具等众多遗物。其中出土瓦当共2083件(含残块),包括动物纹、辐射纹、植物纹、葵纹、云纹瓦当、刻划纹瓦当、绳纹瓦当、素面瓦当和文字瓦当等。凤鸟纹、单獾纹、双獾纹、单虎纹、卧鹿纹、站鹿纹、虎鹿兽纹、鹿蛇纹、豹鹿鱼纹、子母鹿纹、虎雁纹、鹿蟾狗雁纹、蟾蜍纹等动物纹瓦当极具特色。
宝鸡市凤翔区豆腐村出土
2009年陇县东南镇边家庄村出土
陇县博物馆
战国
2009年陇县东南镇边家庄村出土
陇县博物馆
2009年陇县东南镇边家庄村出土
陇县博物馆
直内三穿戈 战国 铜件厂拣选
铜戈 战国 废品公司拣选
弩机是弩的关键部件。秦弩机的制造运用了标准化生产模式,各部件可以分拆,便于更换。
秦
秦始皇帝陵出土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
秦始皇帝陵出土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
秦始皇帝陵出土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旗鼎(镇馆之宝之一)
盠方尊
伯方鼎
五祀卫鼎(镇馆之宝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青铜器是该馆藏品的重要大类,其中收藏的宝鸡出土青铜器有21件,不乏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天亡簋等国之重器。
大孟鼎、虢季子白盘、盠驹尊
潘达于(1906-2007)
祖籍苏州,潘祖荫弟弟潘祖年的孙媳妇。她的祖父潘祖荫是晚清著名收藏家,著名的国宝重器大盂鼎、大克鼎都是他的私藏。丈夫、祖父相继去世后,年仅20岁的潘达于挑起了掌管门户、守护家藏的重任。潘家虽是名门望族,但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守护国宝也绝非易事。在潘达于的精心保护下,大盂鼎、大克鼎得以幸免于难。1951年她将两鼎捐献给了国家。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两鼎入藏;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开馆,大盂鼎和其他120多件珍贵文物应征北上。从此,两件国宝各镇一方,南北遥相呼应。
上海是解放前青铜器交易的中心,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截止2017年,上博馆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其中有88,000多件来自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捐赠,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珍贵文物总量的23.6%,举世间名的克器群与梁其器群就藏于此。
李荫轩、邱辉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