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退房出发。昨晚去过的安国寺就不用去了,溜达到凤凰台。
咸阳凤凰台陈列的北周至清代(557-1911)的碑碣、石刻文物总计17件组,跨越时空1300多年,其中以成君墓碑、咸阳县新修河岸之记碑、重修凤凰台碑最为著名。碑在东汉时期(25-220)开始大量出现。根据内容和用途,碑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墓碑,也称神道碑,立于墓前,主要记载墓主的生平、家世,颂扬其业绩;纪功纪事碑,或刻于天然崖壁,或立于殿宇、寺观、祠堂等,用于记述事件经过及其功德;官文碑,将官方文书以碑刻的形式保存,以期永久。碑碣石刻是证史、考史、补史的第一手资料,它对研究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习俗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咸阳市东明街附近出土。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翁仲"。石像生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帝王沿用不衰。明代凡是举行大典,文武百官及军事仪仗排列御道两侧,以壮皇威。皇帝死后,象征其生前威严的石像生就在陵前设置,其艺术水平达到鼎盛。原埋于东明街城隍庙旧址下,1986年9月咸阳市商业局建家属楼时掘出,碑额篆书"重修城隍庙碑记"。王九思撰文。碑文主要记载了重修城隍庙的原由、经过和意义。进士出身工部观政邑人姚运昌撰文,儒学廪膳生員邑人王调鼎书丹并篆额。明嘉靖前,咸阳县城南渭河堤岸筑土堤,园因河水常"冲啮城根",嘉靖辛卯,邑绅王献禀请抚军刘天合与御马监太监晏弘督修,易为石堤,故立此碑。碑原立于咸阳清渭楼前渭河北岸咸阳古渡口,后仆倒,埋于渡口地面之下。2002年5月,考古工作者抢救性发掘古渡遗址中,在位于河堤遗址的第二层脚石中发现断为三节的残碑,碑额篆书"咸阳县新修河岸之记"。碑文撰写者王九思(1468-1581),明代文学家。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等。正德四年(1509)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后因列入瑾党,(与刘瑾是关中同乡),被迫归乡。回乡后弃官带领乡亲修涝河桥、施舍医药、教育生徒,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文学创作和戏曲倡导方面,历40年,84岁辞世。碑文主要记载了当时修筑石堤的规模、人工及用料。用柏木5299株,大小石14002块,石灰1400石,铁2875斤:日用工1000人,先后用车7601次辆次。修成河岸4.5丈宽,182丈长。
张荣先书丹。碑文记述了观音殿因颓圮重修、工费浩大、募化而成的经过。"乘龙快婿"是一个发生在咸阳凤凰台关于爱情的美妙传说。据《东周列国志》记载,秦穆公的爱女弄玉,聪明无比,常在凤凰台上吹笙,时有百鸟和鸣。一晚,她梦见一位英俊青年,极善吹箫,愿同她结为夫妻。穆公便派人到华山去寻找这位梦中人,果然遇到一位气宇轩昂、举止潇洒正在吹箫之人,此人名为萧史。使者将其引至宫中,与弄玉成了亲。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学凤鸣之声。一日,两人正在月下吹箫,引来了紫凤和赤龙,萧史告诉弄玉,他为上界仙人,与弄玉有殊缘,故以箫声作合。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自凤凰台驾祥云而去。《渭城竹枝词》清﹣朱维鱼
凤凰台迥连烟宵,跨凤人归镇寂寞。
从此春城花月夜,犹疑台上教吹箫。弄玉抓周
秦穆公有个小女儿,生时正好有人献美玉璞石,琢磨后得碧玉一块。在小女满周岁时,秦穆公按照风俗在她面前摆满了各种宝贝,让她挑选,她却独独抓取此碧玉把弄不舍,遂取名弄玉,又称玉女。
弄玉吹笙
长大后,弄玉非常聪明,而且姿容无双,但她生性好静,喜欢一个人待在深宫,唯一的爱好就是吹笙。秦穆公钟爱女儿,命人把那块美玉雕刻成碧玉笙送给她,又为她筑了一座"凤楼”,楼前有个高台,叫“凤台”。弄玉每常在凤凰台上吹笙,时有百鸟和鸣。
佳婿难求
弄玉十五岁时,穆公欲为之求佳婿。作为秦穆公的爱女,前来登门求亲的王公贵族自然是不在少数,可是弄玉偏偏都看不上。原来她早已下定决心,自己将来要嫁的那人,一定要善于吹笙,能和自己唱和。穆公使人遍访全国,没有合适人选。
一天晚上,弄玉正在凤凰台上吹笙,微风中忽闻一阵优美轻柔的箫声应和。箫声忽远忽近,隐隐约约。弄玉惊奇不已,停下吹笙想仔细听听,不料箫声也随之停止了,而余音袅袅不断。当夜,弄玉梦见一英俊少年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降,立于凤凰台上,对弄玉说:"我是太华山之主。上天命我与你结为夫妻,应当在中秋节那天相见,成就一段宿世姻缘。"说完,少年从腰间解下赤玉箫,倚栏吹奏..
所见告诉了父王,秦穆公立即派人到华山寻访。果然在那寻到了这位奇人便把他带回拜见秦穆公。此人姓萧名史,自言不懂吹笙,只会吹箫。于是弄玉从帘内传话给穆公,让萧史吹奏几曲听听。萧史出玉箫,吹出第一曲时,天上飘来阵阵清风吹出第二曲,彩云从四方来聚。吹至第三曲时,翔舞于空中,双双孔雀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非常高兴,弄玉在帘内也非常惊喜,认定此人正是自己梦中的夫君!穆公遂令太史择日,于中秋日引萧史与弄玉成亲。二人刻苦修行,不饮不食,多年不下凤楼。过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的凤鸣一样,他们乐声相合,可以抵达天庭。凤凰被感应,经常从天上飞下来,栖息在他们的屋顶。和弄玉正在月下和奏,忽然有只紫凤栖于凤台左面,又有一条飞龙盘在凤台右面。萧史知道时辰已到,便将多年深藏的秘密告知弄玉:我本天史籍散乱,上天派我来整理。典籍整理完成,周朝人称我为萧史,至今在世,已有110多年。上天又命我做华山的主人,因与你有仙缘,所以我用箫声来与你相和,结为夫妻,共同修行。现尘缘已尽,修炼圆满,就不应久居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乘凤,从凤凰台驾祥云升天而去。《登咸阳凤凰台》
清朝﹣张大森
台起凌虚空,丹凤栖云表。魏口濂撰文,王万熔篆额,王淑顾书丹。碑额篆书"咸阳县新建崇先殿记"。碑文落款"大明嘉靖辛未年秋九月重阳日立",与年号不符。嘉靖共45年,元年壬午,末丙申年。辛未应是隆庆五年(1571)。碑文清晰完整,字体刚健有力,是凤凰台保留最早的一通石碑。帝都咸阳
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峻山亘北,渭水穿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阳,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既是周人始祖的发源地,又是西周的兴盛之地;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建立了华夏一统的大秦帝国,咸阳成为中国的第一帝都;
咸阳,汉、唐时期的京畿之地,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咸阳将治所迁至渭水驿直至民国,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在历史的余晖里,咸阳带给了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不朽的辉煌成就,值得我们追寻和探究。秦瓦当早期以图案写实、简明生动的狩猎动物纹为主,风格古拙朴实;中后期的叶云纹瓦当真实的反映了秦人从游牧生活方式向农耕生活方式的过渡。汉并天下,建都长安,瓦当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享有"秦砖汉瓦"之美誉。汉瓦当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以文字瓦当最为突出,多以祈福纳祥的吉语为内容,这些内涵丰富的瓦当,反映了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和谐景象。●西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封其弟姬高于毕(今咸阳市区东北白庙村一带)。●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定都咸阳。●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因其地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三国﹣﹣三国时,咸阳的版图分布在扶风、冯翊、新平诸郡内。●西晋﹣﹣咸阳境内有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风郡及诸郡所辖数县。●南北朝﹣﹣先后有过灵武县、石安县、咸阳郡等建置。●隋﹣隋初废除咸阳郡,九年(589年)改泾阳为咸阳。大业二年(606年),并咸阳入泾阳。●唐武德元年(618年)重设咸阳县,属京兆府管辖。●民国﹣﹣民国三年(1914年)咸阳归关中道管辖,不久直属陕西省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后,属咸阳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5月18日咸阳解放,归咸阳行政专员公署。咸阳起于战国,兴于秦,毁于项羽,重建于明初,发展于当代,她见证了秦、汉帝国等十三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们早已化作五陵原上的撮撮黄土,在历史的风雨中消散得无影无踪,只有这座古老而厚重的城市依然散发着活力,继续谱写着辉煌的篇章。咸阳市文物分布图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西周末年,甘肃陇东沟谷一带以游牧为生的秦人,越过陇阪之地,沿着汗河、渭河向中下游迁徙。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筑城咸阳,开始了秦定都咸阳之后140余年的历史。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秦励精图治,东取河西(魏属黄河以西地区),南夺巴蜀(今四川盆地),跻身战国七雄,于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剪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咸阳成为秦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秦朝疆域图
公元前221年,秦翦灭六国,定都咸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一﹣大秦帝国。中央以皇帝为中心,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车轨和度量衡。秦全盛时期疆域东起辽东、西抵临洮、南至大海、北达阴山。秦咸阳城遗址是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遗址,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正阳镇一带,主要包含咸阳宫宫墙遗址、咸阳宫一、二、三号建筑遗址、兰池宫遗址、"六国宫殿"遗址、作坊遗址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还定三秦"后,被项羽焚烧殆尽的咸阳城得到恢复,更名为新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被划归长安,所以汉时的咸阳城就是长安的一部分。公元前202年,刘邦将都城从洛阳迁往长安。长乐宫、未央宫皆是在秦咸阳城渭河以南的离宫别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来。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新城因临近渭水被更名渭城。咸阳在西汉时期不仅是皇家重要的陵墓区,又是拱卫京师长安的京畿要地和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唐宋咸阳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泾阳县南部和始平县西部之地重新设立咸阳县,属京兆府管辖。至武德六年,始定位于"便桥西北百步官路北",其中心区在今渭城区任家嘴附近。武则天称帝后,因其母杨氏陵墓﹣﹣顺陵在咸阳原上,于天授二年(691年)改咸阳县为赤县。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恢复咸阳旧名,将咸阳作为长安的次畿。唐时的咸阳是京城长安的近畿之地和重要门户,又是西出阳关、南下巴蜀的必经之地和驿站。咸阳还是唐王朝重要的陵园区。唐代21位皇帝中的10位分别葬于咸阳北部的山区和原上,加之众多的嫔妃、公主、王公大臣陪葬于此,星罗棋布,蔚然壮观。唐以后的五代、宋、金基本上仍然按照唐时的县治,咸阳仍属京兆府管辖。宋代咸阳辖境和今天基本相同,东西七十五里,南北四十八里,设五乡管五里。明清咸阳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咸阳县城从杜邮亭(渭城区任家嘴东)迁至渭水驿,也就是今天咸阳市老城区所在位置。当时的咸阳城有东、西、东南、东北四个城门。城区面积约0.22平方公里,设有三条东西街和四条南北巷,形成"田"字形的布局形式。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由扶军谢兰、道台刘志主持扩建后,咸阳县城基本形成固定的格局,南北宽约550米,东西长约1650米,城墙高约8.5米。明万历、崇祯和清乾隆年间,对城墙进行重修,城区面积为0.91平方公里,是洪武城的4.1倍。城内街巷布局近于棋盘形,设大街小巷30余条。南城垣紧靠渭河岸,筑有石堤,为咸阳古渡码头。
凤凰台始见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为咸阳北城楼。台高6.1米,占地800平方米。传说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萧史吹萧引凤至此;另一说是其建筑形制颇似凤凰,故名凤凰台。登台眺望,渭水萦绕,南有终南屏障,北有五陵青冢。
空星凰海防城省两陕
●凤凰台●凤凰台●凤凰台一角明洪武四年(1371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因西安府至咸阳间的驿路过渭水处无桥,于是在咸阳城东南设渡,称"咸阳古渡"。渡口西起张飞庙,东到清渭楼。明嘉靖十年(1531年),重修古渡,石砌护堤,构筑码头,以舟为浮桥,岁可常通。其后冬春有桥,夏秋行舟。咸阳钟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中期重修。位于咸阳县城(今咸阳市区)永绥街南口,钟楼三层主体,下方有通道,商铺林立两边。二十世纪中期拆除,2010年10月19日重建。1936年,国民县政府依托旧城对咸阳城市进行了规划,北到原边,南至渭河,东西长约4.8公里,南北平均宽约2.1公里,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有商业区、行政区、教育区、文化区、住宅区、工业区、驻兵区、飞机场及码头等。瓷器脱胎于陶器,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东汉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瓷器的烧成时期,距今已近2000年。魏晋以后,瓷器已在中国南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广泛使用。明清至民国时期,瓷器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仿白度和硬度较高,大体可分为仿古瓷、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花卉、山水、鱼类等图案。咸阳地区的民国瓷器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色明显。凤凰台上的红色电波
在解放战争时期,咸阳凤凰台曾是中共中央西安情报处的一个秘密电台﹣﹣第五密台所在地。1947年8月,由于中共西安情报处的第四秘密电台被敌人破坏,处长王超北来到咸阳与台长雷光斗商议,在国民党十区专员公署电台的基础上建立西安情报处第五密台。从1947年8月至1948年4月之间,西安情报处第五密台共拍发重要情报近70份,在配合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实行战略反攻,以及收复延安和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等战役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1939年,中共中央在西安设立了西安情报处,共产党员王超北根据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精神,先后在西安建立了四个密台。1947年8月初,西安情报处第四秘密电台遭到破坏,而此时陕北战况十分紧急,急需敌军情报。处长王超北意识到,只有尽快设立电台,才可以挽救危机。随后他利用地下党员、国民党咸阳十区专署电台台长雷光斗的电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西安情报处第五密台。密台先设在咸阳城东门的城隍庙,后又搬至咸阳凤凰台上,因为凤凰台是城区的制高点,站在台上可俯视全城。从此,国民党设在凤凰台上的这个密台开始向中共中央发送情报。与雷光斗频繁接触,难免会被人注意,王超北意识到这样下去很不安全,于是便派兴平籍女大学生、进步青年高秀芳来到咸阳,以"黄太太"的身份配合掩护第五密台的工作,租住在易俗巷(今北平街)36号冯杨氏家里。高秀芳白天做家务,晚上开始紧张的工作。工作时把放在夹层的火盆架里的密码取出来,那本她经常翻阅的《三国演义》,实际上密写着发报时用的各种呼号。1948年4月的一天下午,雷光斗到高秀芳住处取电报,走到易俗巷口突然发现有个他认识的宪兵在巷口向巷子里张望。雷光斗问他在这里干什么,宪兵悄声说:"雷台长,这巷子里可能有共产党在活动,我在这里监视着,你可不能对外人讲!"宪兵走后,雷光斗没敢进巷子。很快王超北也得到汇报,遂指示电台工作人员撤离咸阳,第五密台就此中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曾说:"庞智(王超北曾用名)是个无名英雄"。周恩来评价说:"一年来你处军事情报很好,对西北我军帮助很大"。贺龙评价说:"超北同志的一个情报,抵得战场上的一个师"。王超北(1903-1985年),化名庞智,澄城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工作。1939年武汉沦陷后,他奉党的指示转入地下,在西安以大商行老板的身份作掩护,秘密收集情报。他动用父亲遗产16000块大洋并亲自绘图设计,在大莲花池7号院建造了一座秘密工作机关。至西安解放前夕,他先后设立8座秘密电台,源源不断地向陕北发送重要情报。这些秘密电台大都设在国民党要害部门或其驻地附近。建国后,王超北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员、西安市公安局局长等职。1985年10月1日病逝于北京。1947年3月,中共中央按计划撤离了延安,延安保卫战随之打响。一战青化砭,二战羊马河,三战蟠龙地区,短短50天,总歼敌约1.4万人,三战三捷。此后,西北野战军在沙家店伏击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共歼敌约6000余人,沙家店一战彻底扭转了陕北的战局。这些战役的取得,离不开凤凰台上红色电波的秘密发送。1948年4月22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雷光斗(1911-1998年),渭南人,大革命时期是共产党员,参加过渭华暴动。杨虎城进关后,先后在十七路军交通处无线电一队、四队当报务员、队长。1942年,在西安府学巷20号王志廉家结识了王超北。后经王志廉等人的活动,1943年4月﹣-1947年7月,进入伪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司令部第一无线电队(西安新城内)任台长,当报务员(中尉)。1947年春,被派到咸阳十区专员公署电台担任台长,1948年撤回西安东关待命,后被派去了蒲城。雷光斗报务员利用国民党电台为共产党收发情报达七年之久。西安情报处第五秘密电台的工作人员就在这间简陋的房间里,在无数个夜晚,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秘密整理发送着情报,同时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营救战友,运送各种物质到根据地,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一片丹心,洒下满腔热血。真可谓"初心使命铸理想,隐蔽战线建奇功。"原立于咸阳市区新兴路南段。碑文主要记载了重修九天圣母庙的原由、经过和意义。成君墓碑
北周保定四年(564)
原埋于渭城镇冶家台村北约100米原上耕地内,1992年当地村民在苹果地里从2米深地层内刨出。碑首浮雕龙纹,雕工精美,力度饱满,强健有力。碑额篆书"魏故南秦刺史成君碑"。碑文主要记述了南秦刺史成君与其两位胞弟、一位堂弟及一位侄子共同下葬的经过,依此而建立的家族墓碑。书法俊秀,楷书中有隶书笔意。此碑为研究西魏至北周时期成氏家族的族源及参与重大的历史史实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可补充正史之阙。原立于咸阳市人民东路南侧花商会馆旧址,20世纪80年代后期铁一局新运处基建时掘出,后被私人运至渭城区朝阳一路咸阳市肉联厂,1988年移至渭城区文管会凤凰台。碑文记述了咸阳因水陆通衢、诸货屯聚之区的优势,尤以"花行特盛"之况。嘉庆六年(1801)间,创修华商会馆。数年工程竣工,铸铁盘龙旗杆一对,竖之阶前。重约二万余斤,计资干数百两。创建牌坊碑
清道光二十年(1840)
原立于咸阳市人民东路南侧花商会馆旧址,20世纪80年代后期铁一局新运处基建时掘出,后被私人运至渭城区朝阳一路咸阳市肉联广,1988年移至渭城区文管会凤凰台。文林郎吏部侯铨、知县长安赵继志撰文,儒学麋膳生员甘亭贾德亮书丹,知县、庚子科举人长安薛允升篆额。碑文简要描述了清朝咸阳棉花产销两旺,花商汇聚的盛况。
2001年 8月20日正阳镇白底村北出土
自唐以来,佛教寺院建石幢之风盛行。石幢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身为柱形八面体,上小下大,顶和座有浮雕人物。懂身用汉文或梵文雕刻经文等内容。"陀罗尼"是梵文音译,意为"能持"、"总持",陀罗尼经宣扬"能除一切恶道之苦"的思想。此幢顶、座已佚。
幢是梵文"驮缚若"的译名,原是一种丝帛制成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安于佛前以纪功德和镇邪。初唐时期,为耐久用,开始用石刻模拟丝帛的幢。其形制体现出佛幢与塔及传统石柱等建筑形式的结合,生动地反映出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过程。从凤凰台出来,下一站就到了咸阳博物院的文庙景区,详见另文。
从文庙出来后,看看中山街上的所谓文化打卡墙。
咸阳宫阙:象天法地、大秦帝都、兰池宫苑、大秦北市、九嵕山主题灯彩、金戈铁马、秦兵秦甲、天下一统、盛世繁花、月光逐影、秦时明月、大秦南市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主持编撰《吕氏春秋》。秦始皇长子,曾谏阻秦始皇坑杀儒生。始皇怒,使北监蒙恬军。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矫命赐死。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官至秦丞相,统领政事,支持创建统一文明。战国时卫人,姓公孙名鞅。法家代表人物,主持秦国变法,中国古典法治文明的奠基者。战国时魏人,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秦国丞相,首创连横破合纵,使秦国突破六国封堵
战国时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师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建议韩王变法,不用。后使秦,李斯忌其才,入狱自杀。范雎
战国时魏人,秦丞相。首创"远交近攻"战略,使秦国土、人口大增。樗里子战国时秦惠王之弟,秦丞相。其里有大樗树,故号桥樗里子。因足智多谋,秦人号曰"智囊"。十二岁事秦相吕不韦。秦国欲扩大河间郡命出使赵国,说赵王割五城与秦,以功封上卿。战国末魏大梁人。秦国尉,兵法家,于秦统一战争中多策划之功。战国时秦人,秦国名将。力主并统兵兼并巴蜀两郡,拓展秦国疆土。战国时秦上将军,号为"战神",屡败六国合纵。长平之战,坑杀赵降卒四十万。蒙恬
秦上将军。秦统一六国后,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建长城。战国时齐人。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庄襄王元年为将。秦上将军,善用兵,军政两通。独灭赵、燕、楚三大国。秦名将之一,秦始皇使王贲击楚,楚兵败。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公元前221年,王贲灭齐,秦统一全国。战国时名医。原名秦越人,渤海郡郑人。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巴寡妇清
名清,巴为巴郡之意。姓不可考,遂以巴为姓,又叫巴清。今长寿千佛人,中国最早的女商人。宣太后
芈姓,或称秦宣太后,出身楚国。秦昭王前期之摄政太后,安定大局,举贤任能,秦国实力大增。这咸阳湖十分特别,是长十几公里、宽500米的细长条,和渭河并排。这是东边。从图可见,廊桥二层由北到南依次有润心阁、秦风阁、天籁阁。刚才的润心阁里是茶馆,现在这秦风阁挂的牌匾为“咸阳民俗产品展示馆”,但未开放。秦风阁,秦风浩荡之意,廊桥二层中主阁,建筑面积约524平方米。主要功能是展览展示书画作品,为市民提供书画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咸阳博物院的古渡景区就在湖边,待会儿我们就要过去了。天籁阁
天籁阁,音韵天籁之意,廊桥二层南副阁,建筑面积约337平方米。主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音乐教育、乐器演奏、文艺表演的场所。这时我们已经走到了咸阳博物院的古渡景区,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