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国庆D2宝鸡中华石鼓园

文摘   2024-12-13 00:03   宁夏  
从青铜器博物院出来是中午12点半。旁边的这个昨晚去过的中华石鼓园,因为夜里有许多地方看不到,所以这会儿我还想再去看看。

有仁义礼智信园。这是义园。
太伯奔吴
周太王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古公认为季历之子姬昌有兴业之才,欲传位予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为成全父意和避免同室操戈,太伯、仲雍俩兄弟以采药为名,出奔于吴。古公去世,太伯同二弟回岐邑奔丧。三弟和众臣要他继位,太伯执意不从,谦让季历继承王位。季历继位不久遭商纣王杀害,太伯又回岐邑奔丧,群臣再次请他继位,在他的毅然坚持下,王位传于姬昌。
子曰:"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太伯三让天下的崇高品德为历世所敬仰。其行为也正是舍利取义的集中表现。
伯仲商议离周地
太伯仲雍奔荆蛮
礼让重义建吴国
季厉()千里寻贤兄
接下来到了仁园。
虞芮争讼
周初,西伯侯姬昌治国有方,为百姓和诸侯称颂。相邻的虞国和芮国为地界发生争执,互不相让,两国君还一起去岐周请姬昌评判。他们一入周境,见农人互让田界,行人互相让路,人人都以谦让长者为美德。两国君还没见到姬昌就自觉悔恨,相互说:“我们所争的,正是人家以为羞耻的呀!”当即返回,把争议的田地让出来做了*园。
虞芮争讼典故,为周之仁,诠释了周礼文化的精粹,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个位置按地图显示应为智园。只见地面似有棋盘,没找到文字说明。
这是礼园。
周公制礼
周公姓姬名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西周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始助武王伐纣立国,又扶成王巩固政权。晚年在古卷阿(今岐山周公庙)专修《周礼》。作为周初确定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内容包罗万端,举凡饮食、冠婚、丧祭、射卸、朝典到日用起居,莫不以"礼"相规范。
周公制礼作乐,开启了周文化之盛,使周代社会发生了由"尊神"到"尊礼"的转变。《史记·周本记》云:“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当世人称颂中国为礼仪之邦时,源于斯地的"周礼”,其意义则不言而喻。
还差一个信园,待会儿再去。现在上山顶。这里是“凤之翔”,昨晚来到这里,黑咕隆咚不敢走,不然的话就可以沿着今天这条五园的路下山了。
这里是文公涉马渡河雕塑及千河风光。
石鼓阁。
昨晚没看清的秦文化墙,今天可供端详。

秦人之路
公元前770年,来自陇山以西的秦民族,带着西北高原的风霜,踏着周王朝的脚印来到宝鸡。岁月的钟摆走过了五个多世纪,秦人靠自己的艰苦奋斗,最终登上了帝国的巅峰。
《史记》帮助我们恢复历史的记忆,文物让我们复制以往文化的信息。"玄乌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这是秦人起源的记载。红色岩石上,女修在卵形的巢里,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似乎证实着这段神奇,也一直温暖着秦人的历史。
西秦大地吹起烈烈之风,历史的步履踽踽而行。秦人不甘陇谷的贫瘠,以开放的心态走向宝鸡。每一步开始总是艰难的,秦人的首领非子俯首为臣,养马于千渭之间,但他没有想到,自己开始的却是一个全新世界征程的起步。
历史没有韵角,但历史总是给那些有着思想准备的人创造条件。西周政权与春秋分野的时刻,周天子无力抵抗戎狄铁蹄的蹂躏,准备东迁。秦襄公便用自己早已养好的快马护送平王。生死之交,以国相许,秦人第一次接受王的赏赐,通享诸候之礼,成为诸侯之国。
历史有情义,历史也给宝鸡留下了闪烁明亮的碎片。千渭之会、平阳小驻、雍城建都,
秦人坚实而强大的脚印落在了宝鸡的山山水水。
在那个弥漫着开疆拓土之势,充斥着征战杀伐之气的时代,秦人在这块富庶的大地上汲取的是万丈豪情,千里雄风。剽悍强壮成为整个民族的时尚,睿智聪慧成长为秦人的天性;锐意进取、坚韧不拔、涵养成他们的精神。穆公称霸、秦公耀武、始皇加冕,就是秦文化结出的累累果实。故事凝缩到石雕之上,也缔造和承载起历史的重量和辉煌。
历史总是隐含着一种不言而喻的伟岸,而宝鸡正是一个镌写中华民族历史的地方,可我们寻来历史,不是为了故事,也不是为了访古感怀,而是为了探求人性在高度浓缩后才能够显现的奥秘,为了询问祖先有可能埋藏的智慧言,在这个历史的丛林地带,体会文化产生的魅力。

女修吞卵、非子养马
东进之路
襄公立国
雍城建都
穆公称霸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秦公耀武
远交近攻
始皇加冕
从秦文化广场眺望南面的秦岭群峰,颇为壮观!
层峦叠嶂。
噫吁嚱,危乎高哉!
石鼓阁白天是可以进去的,棒棒哒👍
石鼓春秋
●唐627年:发现十个大石头,上雕刻有718个字,堪称篆书之祖!
●唐末:李亨(唐玄宗之子)收藏
●唐宪宗时:在凤翔重现(九面鼓),后来经韩愈和郑余庆呼吁,收藏于孔庙
●唐朝末年:连年战火,孔庙被烧,九面鼓全部丢失
●北宋初年:凤翔知府司马池找到九面鼓,并高仿了第十面鼓
●北宋:相传师(金石收藏家),在关中发现第十面鼓
●宋徽宗召集:用黄金填充并运住开封收藏
●金()康之变:石鼓流失在大兴
●抗战期间:迁往重庆,因太沉流落陈仓
●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石鼓文留存325字,千年万鼓,字字真金!
关于石鼓,之前在故宫看过原件。来到宝鸡后,在东岭廊桥也看过一些。今天在石鼓阁继续学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嘛。

石鼓春秋
前言
石鼓文为先秦时花岗岩石刻作品,唐初发现于陈仓石鼓山(即今宝鸡市石鼓山),因其形若鼓而得名陈仓石鼓,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
鼓以文而传,十面鼓上十首四言叙事韵文,记述了先秦时期君王的渔猎、庆典、祭祀、练兵等各种活劫。千百年来,歌咏者、研究者、摹写者世代绵延不绝。
阁因鼓而建,宝鸡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陈仓石鼓图,座落在宝岛市城区中华石鼓园内,南依秦岭鸡峰山,北临渭水金渭湖,高56.9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仿秦汉建筑风格,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气势雄伟,堪称西北第一阁。
阁内文化展陈以"石鼓春秋"命名,分"石鼓面世"、"石鼓沧桑"、“石鼓研究”、"石鼓赞歌"等四部分,让观众在登高眺远中,赏析石鼓文化,继承先贤精神。
一、石鼓面世
唐代初年,石鼓发现于宝鸡市郊石鼓山。石鼓山已发现新石器至商、周、泰、汉大量文化遗迹。十面石鼓是花岗岩质地,直径约1米,重约1吨,其状极似鼓形,故名石鼓。因为宝鸡古称陈仓,故又名"陈仓石鼓"。每面鼓上镌刻一首秦人四言诗,故称"石鼓文"。石鼓文首创我国刻石文字的记录,被康有为称为"中华第一古物"。
车工鼓
田车鼓
銮车鼓
韩愈上书
二、石鼓沧桑
石鼓被发现后,轰动朝野,许多人去观赏、临摹、捶拓。唐至德二年(757年),石鼓由"陈仓北阪"(即石鼓山)迁至当时初设的天兴县(后改称凤翔),但仍未得到妥善保护。唐元和八年(813年),时任国子祭酒的郑余庆将石鼓移置凤翔县的孔庙。然而此时石鼓中的《作原》鼓丢失。据文献记载,元和年间大文学家韩愈曾建议将石鼓运至长安太学存放保护,以供学人研讨。可惜未被采纳。因此,韩愈曾作《石鼓歌》。
宋仁宗、司马池
石鼓沧桑
北宋建立,重视文化。宋仁宗下旨寻找石鼓。时任凤翔县地方官的司马池(司马光的父亲)悉心寻访,终于找到九面石鼓,《作原》鼓仍未找见。后来,金石收藏学家向传师遍访关中民间,终于找到丢失的《作原》鼓。但是此鼓已被无知者凿去了上部,成了舂米的石臼。
宋大观二年(1108年),酷爱金石书画的宋徽宗下旨将石鼓运至汴梁(今开封市)。此时石鼓文字由最初的700余字仅剩下432个。宋徽宗下令用黄金(据考是金泥)填注石鼓文,禁止捶拓磨损。
霝雨鼓
汧沔鼓
苏轼、宋徽宗、石鼓注金
石鼓沧桑
公元1125年,金兵侵占汴梁,史称"靖康之变"。金人将宋皇宫中大量珍宝北运,其中包括石鼓。途中金兵又将石鼓上的泥金挖取,而将石鼓弃之荒野。
元朝初年,国子教授虞集在一淤泥草莱中发现石鼓,始将石鼓洗刷迁至国子监存放。一直经历了元、明、清三朝。
吴人鼓
作原鼓
九一八事变后,一九三三年二月,石鼓随第四批故宫文物由北平运至上海,存放在上海天主教堂街仁济医院库房的最下层。
一九三六年冬,南京朝天宫库房成立,石鼓迁往南京暂避战祸。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南京告急,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二日石鼓等国宝级文物秘密向重庆起运。
吾水鼓
而师鼓
马薦鼓
在向重庆起运途中,石鼓经陇海铁路运到宝鸡,用汽车运至四川成都峨眉县西门外武庙。日本投降后,一九四六年十月,又由四川运至重庆。
一九四七年七月,石鼓再由重庆运回南京,行程数千公里,存放于南京朝天宫仓库。
结束语
石鼓发现后1300多年间,历尽人间沧桑之变、流徙之苦,多磨多难。其间,众多爱国仁人志士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充分说明我国自古至今有爱护文物的优良传统和弘扬历史文化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零年石鼓等南迁文物,再次由南京转运北京。历尽艰辛。一九五八年开箱,存放于故宫博物院,告诉人们勿忘石鼓这一段流变迁徙、可歌可泣的历史!
阁内只开放了一层,所以未看到相关书画、研究等展览。看完石鼓,来到北面观景。其东。
北面。
其西。
东岭集团的大楼,果然看起来财大气粗。
百看不厌的秦岭。
西望联盟大桥。
石鼓阁简介
石鼓阁是中华石鼓园两大主体建筑之一,宝鸡城市新地标。阁高56.9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为我国西北第一高阁。秦汉高台门阙的建筑风格,追求稳定之中的飞扬灵动,深厚之中的巧妙组合,使景观功能和标志功能融为一体。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意喻周秦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尊崇地位。阁内陈列着石鼓山出土的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仿制品和石鼓研究资料等,集中展示了石鼓文化。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及宝鸡历史人物画像作品展也让游客欣赏到了高水准的艺术奇葩。登临阁上,既可以极目远眺秦岭的巍峨和渭水的壮观,还能近瞰市区的繁华和国家园林城市的天然美景。
返回南广场,参观其他雕塑。

车马盛猎
游猎在古代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活动、目的是训练将士,炫耀武力,显示军威,震慑敌人。秦公游猎不但是秦人尚武和游牧生活的反映,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需要。
石鼓文《车工》、《田车》、《銮车》篇,从不同角度记述了秦国君游猎时车从之众,弓箭精良、公卿和乐、张弓持射的畋猎场面、暗示出秦国兵强马壮、国家昌盛。
雕塑车马盛猎,让记载于石鼓的游猎活动跃然石上。
秦公庆典
庆典是一项重大的礼仪活动。师捷凯旋、筑宫建都、节日宴宾都要点燃篝火、烧烤牛羊、载歌载舞、觥筹交错,以至通宵达旦,举行盛大的庆典。
石鼓文《田车》篇,记述了游猎归来,旌旗招展,百乐咸奏,舞女蹁跹的热闹场面。
铜塑取材于石鼓文,艺术地再现了秦公游猎的片段。
这些钟制作精良,敲击还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娃开开心心玩了半天。
镈钟上的铭文。
石鼓书院。
地图显示这附近有个石鼓寺,实际未见。
返回文公渡河雕塑。
下山途中打卡信园。

剪桐封弟
周成王幼年登基,周公辅政。一天他同弟弟叔虞在一起玩耍,随手捡起落在地上的一片梧桐树叶子,把它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朕把唐地封给你"。后来史佚就来恭请成王择选吉日为叔虞册封。成王曰"戏言呀!"史佚道:“君无戏言。天子说出的话,史官要记载,乐工要唱颂,士大夫要传扬,不可悔矣!"成王灭唐后,践行诺言,就封叔虞到唐国。
诚信立国,言而有信。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传统美德。
周文化墙。
周人之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西周是一段不朽的神奇。周人创造的璀灿文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岁月将四千年的以往遮逝朦胧,我们只能通过留在历史沙滩上的遗存遥想当年,用铜雕故事真实而艺术地重现往昔。
历览岁月星空,四千年前,姜嫄脚踩巨人的足迹生下后稷,擅长种植,遂成农官,开始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漫漫探索,也拉开了周人艰苦的历史征程。历经时艰,古公亶父迁居周原,用取之不尽的黄土修筑城廓,建造家室,设立官司,建立了周人自己的国家,史称"岐周"。修建都城,称之为"京",也成为京城一词的由来。
在周原这块土地上,周人不仅有后稷最先种出的丰茂庄稼,还有古公盖好的房屋,他们还以令人叹服的创造力,冶炼出金属。滚滚浓烟在周原大地翻卷,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浇铸出盛名美誉的青铜器之乡。西伯图强,文王访贤,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一幕幕大型历史剧在这里上演。周原,神秘的土地。殷墟、周墟,盛衰交替:商颂、周颂,禾黍离离,历史在这里深耕细耘。精点宝鸡这块神奇的土地,这里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盈偏仓。分封诸侯、成周大会,开辟出周文化传播全国的途径;成康之治、昭王南征、穆王西巡、宣王中兴,一幅幅画卷,敬塑出周人拓疆兴邦之业;国人暴动、平王东迁,一帧帧金石浩卷,律动着周人执着而艰难的前行步履。
后稷降生、太王迁岐、季历遇害、姬昌囚羑
文王访贤、西伯图强、牧野之战、孟津观兵
鹿台自焚、三叔监殷
周公吐哺、剪桐封弟、分封诸侯、东征平叛
周公辅政
成周之会、成康之治
穆王伐西
穆王东征、穆王西巡
瑶池相会
国人暴动、召伯舍子、共和行政
宣王中兴、幽王黩武、骊山烽火
幽王封后
兵戎之乱、平王东迁
旁边有一对华人母女,说着英语,妈妈让女儿务必把这每幅图拍下来。哈哈,同道中人。

下到河边等车,顺便看看渭河风光。
东岭廊桥。
就等车的工夫,小宝耳朵上居然被蜜蜂还是什么叮了一口,又疼又肿,这还是他第一次被蛰的体验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