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2国庆D1平凉市博物馆(历史展:史前到周)

文摘   2024-12-03 00:21   宁夏  
平凉市博物馆背靠黄土塬,面朝泾河谷地,视野开阔。
广场两侧的浮雕。
由于平凉的包容。这里成了三教之地,使得密宗即藏传佛教也得到了传播发展,也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密宗佛造像。
密宗,又称为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综台各国的传承,统称为"密教"。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散,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祖师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密宗,又称为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综合各国的传承。统称为"密教”。
1984年,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的村民挖出了一个齐家文化祭祀坑,从中出土了三璧四琮,备受学术界关注。这批玉器堪称齐家文化玉器的极品,被故宫博物院的杨伯达先生称为"静宁齐家七宝",现存于静宁博物馆内。
在平凉还出土了大量的西周玉器,造型
精美用于祭祀活动。
平凉还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的青铜器,除一部分实用器外,大部分是用于祭祀的礼器。青铜器文化的载体是以青铜为材料的铜器,古代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青铜器成为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馆章:
馆内浮雕:
汉武西巡 皇甫济世
始皇巡陇 灵台祭天
瑶池夜宴 娲皇救世
伏羲画卦
黄帝问道
公刘稼穑
苻坚置郡 元谅屯军
浚谷修志 二吴抗金
左公植柳
接下来先看平凉历史展。
平凉历史大事记
●夏:帝孔甲时,不窋奔于戎狄之间(今庆阳、平原一带)。
●商:公元前1062年,西伯姬昌伐密须国(今灵台县境)。
●西周:公元前965年,“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狼、四白鹿,王遂迁戎于太原”(今平原、固原和庆阳一带)。
●春秋: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乌氏等部族臣服。
●战国: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后在其地置北地郡。秦昭襄王筑长城经静宁西北,境内长62公里。
●秦: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筑驰道,巡陇西、北地,登鸡头山,过回中。
●西汉:公元前112年,汉武帝西巡至雍,越陇山,西登崆峒,司马迁从之。
●东汉:公元161年,安定朝那人皇甫规为中郎将,出使匈奴,持节监关西兵,率军击败零吾,招降先零羌等10余万人。
●三国:公元228年,诸葛亮伐魏出兵祁山,安定响应。街亭(今庄浪东南)之战蜀军失利,曹真复取安定。
●西晋:公元282年,安定朝那人皇甫谧去世。
●十六国:公元376年,苻坚灭前凉,置平凉郡。
●南北朝:公元510年,泾州刺史奚康生凿造南北石窟寺。
●隋:公元582年,突厥兵自木峡、石门关侵入,掠安定等郡牲畜。
●唐:公元618年,李世民平定薛仁杲。
公元765年,郭子仪联合回纥兵,大破吐蕃于灵台西原。
公元783年,唐与吐蕃在清水结盟,划定唐地守界泾州右尽弹筝峡西口(今平凉西)。
公元787年,唐与吐蕃会盟于平涼,吐蕃伏兵劫盟。
●宋、金:公元1162年,吴璘遣统制吴挺进军德顺,败金人于治平砦,复水洛城。
●元:公元1360年,元将李思齐部下袁亨修扩、改建平涼城为南北二城。
●明:公元1373年,总兵官平凉侯费聚筑改平凉城为东西二城。
公元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二子朱楹为安王,在平涼建安王府,永乐六年(公元
1408年)就藩,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死,无子,国除。
公元1424年,朱元璋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由辽东开原改封平凉。
公元1430年,朱松之子韩恭王就藩平涼。
公元1560年,赵时春编纂成《平凉府志》。
公元1585年,平凉知府罗潮主持,李应奇撰成第一部《崆峒山志》。
●清:公元1674年,驻平凉的映西提督王辅臣发动兵变,响应吴三桂反清。
公元1764年,平凉知县汪沄建柳湖书院。
公元1842年,林则徐被谪发配新疆,途经平凉。
公元1869年,左宗棠驻平凉,接陕甘总督印。
平凉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示意图
静宁县:
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
静宁清真寺、张嘴墓群、静宁文庙、靳寺墓群、静宁古城遗址、战国﹣秦长城、大园子遗址、武家塬墓群、成纪故城遗址、庙儿坪遗址、窦家坪遗址

庄浪县:
吴家川遗址、
大嘴梁遗址、王家高塬遗址、通边故城、余家塬遗址、陈家洞石窟、关帝庙戏楼、苏苗塬遗址、南湖墓群(石阳墓群)、双堡子沟遗址、庄浪梯田、吴家沟遗址、竹林寺石窟、云崖寺石窟、古洞门遗址、刘堡坪遗址、徐李碾遗址、川口柳家遗址、吴玠墓、长尾沟门遗址
华亭市:建沟石佛群、
安口瓷窑址、盘龙寺石塔、旧城冶铜遗址、石拱寺石窟、铜场沟冶铜遗址
崆峒区:东沟遗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崆峒山塔群、平凉隍庙、延恩寺塔、崆峒山古建筑群、潘原古城、苏家台遗址、安塬坪遗址、瓦窑山遗址、寺山遗址、别家沟古墓
崇信县:于家湾墓群、李元谅墓、九功塬遗址、梁坡遗址、鲁家塬遗址、平头沟遗址、武康王庙、刘家沟墓群

灵台县:阳面岭遗址、
桥村遗址、西堡子山遗址、草脉殿遗址、皇甫谧墓、景村墓群、姚李遗址、灵台文庙、蒋家咀遗址、告王河墓群、西山遗址、齐家岭遗址、东庄墓群、牛僧孺墓

泾川县:二十五军长征四坡战斗旧址、宋家遗址、向明西坪遗址、南石窟寺、长武城遗址、罗汉洞石窟、泾州古城、牛角沟遗址、泾川城隍庙、枣林子遗址、王母宫石窟、圆嘴山遗址
陇宝泾华
平凉历史文化陈列
前言
平凉,位于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腹地,枕陇山跨泾渭,东拱长安,南依千陇,西通陇中,北扼萧关,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证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秦汉以降,这里是西北方向的重要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东段的交通枢纽,被称"西出长安第一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结构,使得平凉在传承民族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千百年沧桑岁月的积淀和一代代故土斯民的创造与积累,熔铸了平凉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
沧海桑田
平凉境内出土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勾勒出远古时期这里的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基本面貌。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平凉大地沧桑巨变的见证,对我们了解世代生活的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乳齿象上牙床化石
新生代.更新世(距今约260万﹣1.2万年)
甘肃省泾川县征集
长鼻目进化示意图
猪头骨化石
新生代.更新世(距今约260万﹣1.2万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征集
平凉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
地质年代表
太古代
太古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地球的岩石圈、水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个时代。太古代作为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虽然保存下来的地质记录破碎、零散,但其对于地球与生命的意义却重要非凡。

元古代
元古代是紧接着太古代之后的一个地质年代,距今24-5.7亿年。"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时代。元古代晚期在中国被称为震旦纪,大约距今8-5.7亿年。
古生代
古生代距今5.7-2.5亿年。古生代时期,平凉境内还是深海,崆峒鸭儿沟、华亭策底的岩石中存在的大量笔石化石就是证据。

中生代
中生代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地质资料表明,中生代的晚侏罗纪和早白垩纪,华亭、崇信新窑﹣带是蕨类植物构成的原始森林环境,崆峒峡门、华亭南川一带是浅水湖泊,还没有生命出现的迹象。
新生代
距今约6500万年到10万年,平凉境内生活着雷兽、古城鳞、大象、犀牛、剑齿虎、羚羊、鹿、三趾马、陆龟等哺乳类动物。中新世(2300万年前到530万年前)和更新世(260万年前到1.2万年前)时期,平凉境内气候环境适于象类的生存,出土的大象化石种类较多,有黄河剑齿象、五棱齿象、古菱齿象、新齿象、陇东剑齿象等。其中在平凉首次发现的古菱齿象、五棱齿象、爪兽等新种,被冠以"平凉"之名。
1蕨类植物化石 中生代—侏罗纪
2植物化石 中生代—侏罗纪
3植物化石 中生代—侏罗纪
4、6植物化石 中生代—白垩纪
5、7狼鳍鱼化石 中生代—侏罗纪
8狼鳍鱼化石 中生代—侏罗纪 
9三趾马牙齿化石 新生代—更新世
10骆驼臼齿化石(2颗)新生代—更新世
11捻角羚牙齿化石(2颗)新生代—第三纪
12剑齿虎门齿化石(2颗)新生代—更新世
1獾头骨化石 新生代—更新世
2野兔头骨化石 新生代—上新世
3鼠头骨化石 新生代—更新世
4鬣狗头骨化石 新生代—中新世 
5羚羊角化石 新生代—上新世
6陆龟化石印模(2个)新生代—第三纪 
7犀牛下颌骨化石 新生代—上新世
8马鹿角化石 新生代—更新世 
9水牛角化石 新生代—更新世
1五棱齿象臼齿化石 新生代—上新世
2剑齿象门齿化石 
新生代—更新世
古菱齿象骨架
复原比例1:1
古菱齿象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00万﹣1万年前的上新世到全新世,属于长鼻目,真象科。体长达7~8米,体重10吨以上,比现代亚洲象高大,头骨高高隆起,长牙发达。
古菱齿象化石是研究象类演化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推断化石发现地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依据。在平凉首次发现的古菱齿象新种,被冠以"平凉"之名。平凉古菱齿象化石的发现说明当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着丰茂的森林植被,适宜象类动物生存。

远古家园
距今300-200万年的第四纪,地球终于迎来了人类的出现。平凉境内陇山附近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充分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产、生活着。而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文化类型多样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充分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平凉就是史前文明的交汇地带。
文明肇始
1976年前后,平凉境内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泾川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泾川人"头盖骨化石。这些发现,反映了旧石器时期平凉境内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泾川人"头盖骨化石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170万﹣1.2万年)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遗址出土
原件藏泾川县博物馆
牛角沟遗址
牛角沟遗址,位于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东庄东沟前段牛角沟,遗址范围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1974年夏,在高约40米的坡面台地内,发现了人类头盖骨化石和几十件石器及中华紛鼠、披毛犀、鹿、马、牛等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人类头骨化石为一"20岁左右的女性青年个体",人种"特征与蒙古人种相符",距今约5-3万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被命名为"泾川的晚期智人化石"。牛角沟遗址是甘肃境内第一个发现古人类化石的遗址。
●牛角沟遗址现场
牛角沟遗址现场

大岭上遗址
大岭上遗址,文物工作者于1976年夏在泾川县太平乡梅家洼岭背后村大岭上首次发现。经调查清理,共获得石制品41件,总体上类型单调,制作粗糙,基本无规律可循,原始性特征较为明显。大岭上遗址是甘肃目前已知的唯﹣﹣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石器出土于第五层古土壤条带。文物工作者认为约与蓝田人同时,距今约60万年。
平凉市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示意图(县级以上)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170万﹣1.2万年)

1砍砸器 4石核 5砍砸器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2尖状器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遗址出土

3砍砸器
1975年甘肃省泾川县合志沟遗址出土
6砍砸器
1975年甘肃省泾川县合志沟遗址出土

7砍砸器 9尖状器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8砍砸器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遗址出土
10、11砍砸器 12石核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遗址出土

13刮削器
1975年甘肃省泾川县合志沟遗址出土

14-15刮削器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16-18刮削器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19-20刮削器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21、23刮削器
1975年甘肃省泾川县合志沟遗址出土

22刮削器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遗址出土
1砍砸器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2尖状器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遗址出土

3、6砍砸器
1975年甘肃省泾川县合志沟遗址出土
4石核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5、7砍砸器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8、10、11砍砸器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遗址出土

9尖状器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12石核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遗址出土

13、21、23刮削器
1975年甘肃省泾川县合志沟遗址出土
14-20刮削器
1976年甘肃省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遗址出土

22刮削器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遗址出土
文化纷呈
青铜时代之前,平凉境内还有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文化遍布陇山东西及泾渭流域,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渭河流域,极具地方特色的常山下层文化也多有发现。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平凉境内出现了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
平凉市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示意图(省级以上)
静宁县:庙儿坪遗址 大园子遗址 窦家坪遗址
庄浪县:大嘴梁遗址 王家高塬遗址 余家塬遗址 徐李碾遗址 古洞门遗址 刘堡坪遗址 吴家沟遗址
崆峒区:东沟遗址 苏家台遗址 瓦窑山遗址 安源坪遗址 寺山遗址
崇信县:梁坡遗址 九功塬遗址 平头沟遗址 鲁家塬遗址
泾川县:向明西坪遗址 枣林子遗址 圆嘴山遗址
灵台县:阳面岭遗址 西堡子山遗址 桥村遗址 草脉殿遗址 姚李遗址 西山遗址 齐家岭遗址 蒋家咀遗址

11石锛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王家沟村出土
12石斧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桂井村出土
13石斧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铜城村出土
14石锛 新石器时代 宋志峰捐赠
1石斧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2石丸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王家沟村出土
3石丸 新石器时代 1973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公社四方台出土
4石凿 新石器时代 王志清捐赠
5石锤 新石器时代 1970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崆峒公社白庙大队罗湾出土
6石铲形片状器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灵台县征集
7玉锛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8石凿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王家沟村出土
9单孔石刀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10石刀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泽池仰韶村遗址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仰韶文化在平凉以中晚期遗存为主,面积最大的是刘家坪遗址。当时的先民通常定居在河谷地带,以原始农业为生;房屋以方形或圆形的半地穴式为主;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制陶技术,制作了大量绚丽夺目的彩陶,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
仰韶文化聚落
复原比例1:1
仰韶文化生产方式以原始农业为主,采集和渔猎占有重要地位,制陶业比较发达。
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或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或大或小,布局有序,较大的聚落四周有围沟,附近有墓地和窑场。房屋建筑多为半地穴式,早期以圆形单间居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主,墙壁为泥草混合形式,外部多被裹草燃烧过,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
15红陶曲*
16红陶折腹钵 仰韶文化 刘佰长捐赠
17红陶钵 仰韶文化 刘佰长捐赠
18红陶唇口瓶 仰韶文化 刘佰长捐赠
19红陶细颈壶仰韶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徐家碾村堡子坪征集
20绳纹红陶尖底瓶 
仰韶文化 刘合平捐赠
21平行线对三角纹彩陶钵 仰韶
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徐家碾村堡子坪征集
22漩涡纹彩陶壶 
仰韶文化晚期 1990年甘肃省纱静宁县李店乡李店村店子小学墓葬出土
23弧边三角纹彩陶双耳罐 
仰韶文化中期 1984年甘肃省崇信县九功塬遗址采集
24
25红陶*
26红陶唇口曲腹瓶 
仰韶文化 刘佰长捐赠
27变体鲵鱼纹彩陶壶 
仰韶文化晚期 甘肃省静宁县威戎乡北关村征集
28附加堆纹陶缸 
仰韶文化晚期 1979年甘肃省静宁县贾河公社征集
禾纹彩陶曲腹盆
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约6000-5500年)1987年甘肃省静宁县城关镇店子村征集
静宁县博物馆藏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而得名,距今5000-4000年,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有集中的制陶窑址,形成了清新典雅的艺术风格,是彩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马家窑文化在静宁、庄浪较为多见,遗址一般位于河流两岸的台地之上,半地穴式方形房屋较为普遍。
1彩陶尖底瓶 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 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2平行锯齿带纹彩陶双耳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2004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3四大圈网纹彩陶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4平行折线纹彩陶双耳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1972年甘肃省庄浪县南湖公社征集
5漩涡纹彩陶双耳壶 马家窑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文家沟村征集
6漩涡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阳川镇曹家坪村征集
7锯齿平行线纹彩陶双耳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家沟采集
漩涡纹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
1989年甘肃省静宁县深沟乡杨咀村征集
静宁县博物馆藏
带柄红陶漏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
1961年甘肃省平凉市(现崆峒区)征集
【常山下层文化】
常山下层文化因首先发现于甘肃镇原常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5000年左右,在陇东地区分布广泛。常山下层文化是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的过渡类型,出现了形制特殊的窑洞式建筑。
8红陶带流盆 
常山下层文化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出土
9篮纹红陶盆 常山下层文化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王家沟村出土
10红陶双耳罐 常山下层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出土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100-3700年。齐家文化在平凉分布普遍,陇山东侧的文化面貌与陕西龙山文化相近,姚李遗址、乔村遗址的村落都具有相当规模。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青铜冶炼技术开始推广,进入铜石并用阶段。齐家文化制陶技术进步明显,陶器以细泥和夹砂红陶居多,代表器形有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和镂孔豆等;玉器制作技术高超,玉礼器的大量出现,表明其正处于文明社会的前夜。
宋家遗址居住房址
宋家遗址,位于泾川县泾明乡,其中发现的居住房址呈长方形,房角为直角,长3.7米,宽2.6米,门朝南偏西5,四层白灰面,各层之间没有使用和修复痕迹,是一层泥一层白灰一次完工的。房中有圆形平台,也是白灰面铺底,上有圆洞,应该为火塘,但未见烧火痕迹。以白灰面构筑居住面是齐家文化建筑技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静宁七宝
1984年,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农民取土时挖出3件大玉璧和4件玉琮。7件玉器位于同一个祭祀坑,选材精良,器形硕大,制作工艺高超,堪称齐家文化玉器中的极品,被玉器研究专家誉为"静宁七宝",是西北地区青铜文化早期玉器中的杰出代表。
1红陶罐 齐家文化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2-3红陶罐 齐家文化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4红陶单耳罐 齐家文化 李爱莲捐赠
5红陶四鋬钵 
齐家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大庄镇刘庙村丁家屲出土
6镂空红陶豆 齐家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南坪镇征集
7红陶鸮首盉 齐家文化 1965年甘肃省平凉县(现边崆峒区)安国公社崔家庙大队捐赠
7-12
8红陶双耳罐 齐家文化 甘肃省灵台县征集
9锥刺纹红陶单耳罐 齐家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出土
10红陶双大耳罐 齐家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11灰陶兽形盉 齐家文化甘肃省泾川县玉都镇尹家洼村采集
12灰*
13红陶绳纹筒瓦(仿制品)齐家文化 
1975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桥村遗址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14玉四璜联璧 齐家文化 
1974年甘肃省庄浪县良邑公社良邑大队苏苗塬头遗址出土
庄浪县博物馆藏
15玉璧 齐家文化 朱怀德捐赠
16玉璧芯 齐家文化 
朱怀德捐赠
玉璧
齐家文化(距今约4100-3700年)
1974年甘肃省庄浪县良邑公社良邑大队苏苗塬头遗址出土
庄浪县博物馆藏
玉璧
齐家文化(距今约4100-3700年)
1984年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征集
静宁县博物馆藏
玉琮
齐家文化(距今约4100-3700年)
1984年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征集
静宁县博物馆藏
【寺洼文化】
寺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而得名,距今约3400-2700年,属青铜时代文化。平凉境内的寺洼文化在崆峒区安国镇和庄浪县分布较为集中,以双马鞍形口的安国式陶器最具特色。
2红陶拍
寺洼文化(距今约3400-2700年)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采集

1红陶双耳鬲形罐
寺洼文化(距今约3400-2700年)
1976年甘肃省庄浪县盘安公社湾李大队出土
庄浪县博物馆藏
11红陶马鞍口双耳罐 寺洼文化 捐赠
8-10红陶马鞍口双耳罐 寺洼文化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采集
7红陶马鞍口双耳罐 寺洼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6红陶双耳罐 1978年甘肃省庄浪县水洛公社西关大队贺子沟出土
5红陶单耳鬲 寺洼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4附加堆纹红陶单耳罐 寺洼文化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出土
3折线纹红陶双耳罐 寺洼文化 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寺洼文化东沟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
寺洼文化陶谱系图
双鋬鬲 锥脚双耳鬲 铲脚双耳鬲 锥脚单耳鬲
柱脚单耳鬲 铲脚单耳鬲 联裆无耳鬲 
弧裆无耳鬲
5灰陶双耳鬲 
4红陶双耳鬲
3红陶鬲 
2绳纹红陶单耳鬲 1波浪纹彩陶双耳罐
寺洼文化
8附加堆纹双鋬鬲
7平行折线纹彩陶双耳罐
6红陶豆
寺洼文化
泾渭古韵
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平凉是华夏文明孕育和发展的重要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3000多年前,生活在泾河流域的周先祖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在平凉境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周风化育
夏末,周先祖不窋活动于泾河流域。不窋的后世子孙在这片土地上经营开拓,从公刘耕耘芮鞫、教民稼稽至文王伐密、筑台祭天,可以说这里曾经是周王朝事业的酝酿隆兴之地,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灵台、泾川、崇信、崆峒等地发现的许多先周文化器物也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灵台祭天
密须国为黄帝后裔姞姓密须氏所建。商王武丁时期,密须氏被赐封为诸侯国,都邑密城(今灵台县百里镇)。公元前1057年,密须国被西伯姬昌(周文王)所灭。
姬昌伐密须国胜利后,驱使密须国的大批奴隶在荆山之麓(今灵台县城)赶造了一座祭坛,称"灵台”,并举行了十分隆重的祭天仪式,以告天慰民,广播德化,誓师东进,史称"灵台祭天"。
周代帝王世系表
周代用鼎制度
商周时期平凉境内及周边方国
商末,周族兴起于渭水流域,那时平凉南部有商的方国密须国在今灵台县境,有周之属国共国、阮国在今泾川县境。密须国为姞姓,是这一带较大的国家。周初,平凉一带与戎族接壤。灵台县境发现有 luan 伯、潶伯墓葬和车马坑,规模宏大,戈、钺、剑、戟、箭镞等大量青铜兵器的出土,可知这里曾驻有重兵。
1青玉钺 先周文化 甘肃省灵台县西屯镇北庄村桥村遗址采集 灵台县博物馆藏
2青玉斧 先周文化 甘肃省灵台县西屯镇北庄村桥村遗址采集 灵台县博物馆藏
3玉戚 先周文化 
1980年甘肃省灵台县什字公社庙头大队征集 灵台县博物馆藏
4灰陶甗 西周 捐赠
5绳纹灰陶盆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6绳纹灰陶罐 西周 1973甘肃省泾川县泾明公社吊堡子大队王家咀出土
7绳纹灰陶罐 西周 甘肃省崇信县铜城乡出土
8灰陶簋 
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9网格纹灰陶簋 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10灰陶豆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镇公社庙庄大队M5出土
11青铜刀 西周 1981年甘肃省灵台县征集 
12、13青铜斧 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14青铜斧 西周
21灰陶绳纹双鋬鬲 先周文化 甘肃省灵台县上良镇河集村征集 灵台县博场馆藏
22灰陶鬲 西周 甘肃省泾川县征集
23红陶双鋬鬲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M5出土
24绳纹灰陶鬲 西周 1959年甘肃省泾川县玉都公社永丰大队出土
25绳纹灰陶鬲 西周 1974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公社算李大队出土
26绳纹红陶鬲 西周 1977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白坡大队出土
27绳纹灰陶鬲 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28灰陶三足深腹罐 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局部纹样(四川博物院藏)
15、20青铜戈 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16青铜戈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M3出土
17、18青铜戈 西周 甘肃省崇信县九功乡于家湾村出土
19青铜戈 西周 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1"亞"徽饕餮纹青铜鬲
商(约公元前1601﹣前1046年)
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算李村出土
2夔纹青铜鼎 西周 1981年甘肃省灵台县中台公社红崖沟大队征集
3青铜"父京兴"鼎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市(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4夔纹青铜簋 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5回纹青铜觯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市(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6回纹青铜觯 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7青铜"鱼父辛"爵 商 1973年甘肃省平凉市(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8青铜爵 西周 1982年甘肃省崇信县锦屏公社于家湾大队征集
9青铜"舌齿父乙"爵 商 1973年甘肃省平凉市(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M2出土
10青铜"父甲"觚 商 1982年甘肃省崇信县锦屏公社于家湾大队征集
7青铜"鱼父辛"爵 商 1973年甘肃省平凉市(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青铜人头銎钩戟
西周(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1972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白草坡2号墓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于家湾周墓
于家湾周墓,位于今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东2公里的汭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82-1986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发掘先周、西周墓葬138座,马坑6座,出土鼎、簋、觯、觚、爵、钺、戈、镞、铃等近30个种类,共321件青铜器,鬲、罐、尊、壶等陶器,玉、石、骨、牙、漆器,以及大量海贝、蚌饰等。墓葬形制为大、中、小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数有二层台,个别有腰坑。殉葬了大量动物,亦有殉人现象。于家湾周墓的发掘成果为我国商周考古及西北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白草坡西周墓】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甘肃省考古工作者在灵台白草坡先后发掘西周墓葬9座、车马坑1座,出土鼎、甗、簋、盂、卤、尊、爵、角、钺、戈、镞、铃等各式青铜器,以及陶、玉、石、蚌、贝、骨器等共计1000余件。其中,M1和M2的墓主人是隆伯、黑伯两个贵族,墓葬中出土了种类繁多、纹饰华丽、铸造精美的青铜礼器以及大量兵器、玉器等;车马坑出土1辆单辕双轮车。白草坡西周墓出土器物的形制、规格及组合关系与周代礼制相对应,为研究西周早中期贵族社会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度、军事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海贝(28枚)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2海贝(7枚)西周 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采集
3海贝(4枚)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大陈村出土
4璧形蚌饰(20枚)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5蚌壳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6骨管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7骨牌饰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8绿松石珠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 M1 出土
9乳钉纹青铜铃(车器)(4只)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10-11青铜车马饰(3件)西周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大陈村出土
12兽面纹青铜车軎 
西周 1977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白水公社大陈大队出土
13青铜箭镞 捐赠
14青铜箭镞(3支)
西周
甘肃省灵台县征集
15兽面纹青铜车軎
16青铜銮铃(车器)(4只)
西周
甘肃省灵台县征集
17白玉环(2枚)西周 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采集
18青玉笄首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M2出土
19青玉璜 西周 
甘肃省崇信县铜城乡庙台村出土
20青玉条状器 西周 1982年甘肃省崇信县锦屏公社于家湾大队征集 崇信县博物馆藏
21青玉璧 西周 1973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安国公社油坊大队出土
22青玉方圆形璧 西周 甘肃省灵台县西屯镇北庄村桥村遗址采集 灵台县博物馆藏
23青玉璧 西周 甘肃省崇信县征集
24青玉璧
西周 
1977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征集
灵台县博物馆藏
25
青玉铲足人(仿制品)
1967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白草坡1号墓出土
26青玉人(仿制品)
西周
1972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白草坡2号墓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27青铜兽面纹鼎(仿制品)
西周
1972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白草坡2号墓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28饕餮纹青铜甗 
西周 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纸坊湾窖藏出土
29青铜"xi伯作"夔纹方鼎(仿制品)
3
0
青铜斝(仿制品)
西周
1972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白草坡2号墓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31青铜镂空鞘短剑(仿制品)
32青铜虎纹钺(仿制品)
西周
1972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白草坡2号墓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33青铜角(仿制品)
34青铜"xi伯作"盉(仿制品)
西周
1972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白草坡2号墓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35青铜"xi伯作"提梁卣(仿制品)
36青铜"xi伯作"尊(仿制品)
西周
1972年甘肃省灵台县西屯公社白草坡2号墓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24-26
27-29
30-33
34-36
西周车舆构造图
盖弓帽 
伞柄箍 
衡 
舆 軎
白草坡M2遗址
复原比例1:1
白草坡西周墓位于灵台县西屯镇白草坡村南两道沟壑之间的梯田中,20世纪60~70年代先后发掘墓葬9座、车马坑1座。
M2(二号墓)保存完好,墓室长3.35m、宽2.0m、距地表6.5m,分4层随葬鼎、甗、簋、盂、卣、尊、爵、戈、戟、镞、铃等各式青铜器,以及瓷、玉、石、蚌、贝等器,共计700余件,其中有铭文青铜器10件,由铭文可知墓主人为 luan伯。墓葬形制规格、葬风葬俗器物风格和组合关系等,均与周代礼制相对应
秦戎竞逐
春秋战国时期,平凉境域为秦与戎族的接壤地带。秦之先祖非子曾牧马于济渭之间,秦襄公派兵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周天子分封为诸侯。此后泾河上游有乌氏之戎,陇山以西有绵诸、昆、翟獂之戎,泾、漆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秦人和戎族共同谱写了这一时期的平凉历史,铸就了秦、戎杂居混生的多元文化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平凉区域演变
1-2青铜削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3青铜环首削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4青铜环首短剑 战国 1975年甘肃省庄浪县征集
5-6青铜蒺藜形珠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7-10青铜剑柄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铜戈示意图

11错银龙凤纹铜戈 春秋 1985年甘肃省庄浪县韩店乡西关村西面塬遗址出土
12青铜戈 战国 甘肃省灵台征集
13青铜戈 战国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王家沟村出土
14青铜戈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15青铜厚格圆茎剑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1985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16青铜车辖(6件)、车軎(6件)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17青铜团花纹环耳敦(仿制品)
战国
1974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18青铜翼兽流提梁盉(仿制品)
春秋
1962年甘肃省泾川县泾明公社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19青铜鼎形灯(仿制品)
战国
1974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原件藏甘肃省博物馆
秦戎战事
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伐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厉共公六年(公元前471年),义渠之戎向秦国纳贡。
秦厉共公三十三年(公元前444年),秦伐义渠戎,俘获其王。
秦躁公十三年(公元前430年),义渠戎反攻秦。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6年),秦攻义渠,取25城。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后在其地置北地郡。秦昭襄王筑长城经静宁西北,境内长62公里。

静宁秦长城遗址

20鎏金青铜盖弓帽(车器)(6件)战国 
2007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21鎏金青铜盖弓帽(车器)(6件)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22青铜鹤嘴镐 战国
2001年甘肃省庄浪县南湖镇北关村征集
23铁锄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24铁犁铧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22-24
印纹硬陶茧形壶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白胜利捐赠
兽面纹玉饰(6枚)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陶囷
"囷 "是古代的一种储粮设备。我国古代储存粮食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储于地上,一类储于地下。建于地上的圆形储粮设备叫做囷、囤,方形的为仓、廪。这件陶囷是以现实中的"囷"为原型按一定比例缩小制成的陪葬明器。其顶部仿当时建筑瓦式屋顶,呈圆锥形伞状,有三层放射状瓦垄,设通风口,顶沿出廓,底层有突出的脊。仓室中部开方形窗口,圆底。用陶困囷随葬,表明墓主人生前生活富足。
3灰陶双耳罐 春秋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4灰陶响铃 春秋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王家沟村出土
7灰陶细颈壶 战国
8灰陶甗 战国
1彩绘陶囷 甘肃省泾川县征集
2彩绘陶囷 甘肃省灵台县征集
战国
4-8
5彩绘陶囷 战国
6彩绘庑殿顶双室陶仓 汉
1云雷纹青铜鼎 春秋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2青铜鼎 春秋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3窃曲纹青铜鼎 春秋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4窃曲纹青铜带盖簋 
春秋 甘肃省灵台县征集
5窃曲纹青铜盘 
春秋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6重环纹青铜盘 
春秋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盘的使用
7青铜壶 
战国 1971年甘肃省灵台县征集
8青铜鍑 
战国 刘占军捐赠
9青铜鍑 
战国
1974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白水公社史家沟大队出土
1鎏金铜柿蒂纹车饰(15件)
战国
2007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带钩
带钩是束腰皮带一端的挂钩,古称鲜卑、师比头,最初为北方草原民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原,一直沿用到汉代。带钩的基本形制是下端有钉柱钉于皮带的一头,上端曲首作钩,用以钩挂皮带的另一头,中间有钩体,侧视呈 S 形。
各式带钩使用示意图

2连弧纹青铜镜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3云雷纹青铜镜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4弦纹青铜镜 战国 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战国基出土
5青铜鸭首带钩 战国 甘肃省崇信县出土
6虎纹青铜带钩 战国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王家沟村出土
7镂空青铜带钩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征集
8兽面纹青铜带钩 战国 甘肃省泾川县征集
9青铜牌饰 春秋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玉具剑
玉剑首 
玉剑格 玉剑璏 玉剑珌
1勾连云纹青玉璏 
战国 1971年甘肃省灵台县梁原公社杜家沟大队出土
2勾连云纹青玉珌 战国 1971年甘肃省灵台县梁原公社杜家沟大队出土
3兽面纹青玉璏 
战国 甘肃省泾川县征集
动物纹饰牌
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习惯以飞禽、走兽等动物为题材制作青铜饰牌。这些饰牌做工精美,图案生动,小巧玲珑,显示出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
4青铜鹿(车饰)(2件)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秦乡东阳村征集
5青铜鹿(车饰)
战国 甘肃省静宁县征集
6青铜大角鹿牌饰(车饰)(3枚)
战国
甘肃省静宁县征集
7-
8青铜牌饰(车饰)战国 甘肃省静宁县征集
9青铜对鹿纹牌饰 
战国 1982年甘肃省庄浪县新集公社高崖韩大队出土
10鎏金青铜对龙牌饰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11鎏金青铜卧牛牌饰 
战国 甘肃省平凉市征集
青铜带盖鼎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甘肃省泾川县征集
髹漆木车
复原比例1:1.25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1974年甘肃省平凉县(现崆峒区)四十里铺公社庙庄大队出土
先秦车马示意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