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个月两场关于医改的新闻发布会,传达明确信号“医改”要加速了,这次发布会传递了哪些信息?如何解读,我们一起来看。
一、医改主场的发布会
1.选对了地方
医改=三明经验;
福建=医改试验田;
福建的医改成果=医改成果的天花板;
福建的医改经验=全国的医改经验,福建的教训=全国医改的教训;
2.选对了人
医改=一把手工程;
两位地方一把手参加;
3.信号已经十分明确
(1)福建已经完成
明确说明了福建,已经从“全面推广”进入了“巩固提升”阶段。证明几点:
第一,这个事情定性正确;
第二,这个事情的“成效”已经被认可;
第三,这个事情已经具备了“成体系的复制和推广方法”。
(2)全国加速在即
9月份卫健委参加、主持的两场重要发布会,都是以三明医改为主题。一次在国务院、一次在医改发源地,这样看来“5年内全面覆盖”已经不是“口号”,应该是“要求”了。成为“要求”那就进入了“加速车道”,因为“要求”完成的好坏、快慢已经和各地“一把手”的工作“正相关”了,资源会开始“注入”。
二、这次是在“点”上了
1.“一把手”工程排在第一
三明医改≠医院改革≠集采,是“三医联动”的系统工程,“三医联动”里面任何一方都无法推动,必须由主管“三医”的一把手推动。也就意味着今下来全国各地的一把手会开始主抓“医改”。
2.“医疗人员”是“医改成效”的基石
牛鼻子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人”
政府没法看病,医保没法看病,卫健委没法看病,医院没法看病,只有“医务人员”才可以看病,医改必须“重视”医务人员的“需求”,否则“集采”、“控费”、“下沉”都是零。
医改成功=拥有一支技术好、医德好且干的“开心”的医务人员队伍。
通过集采、医疗反腐打破的旧的“分配机制”后,要建立一个“新分配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就应该明说:应该提高且必须提高。
3.困难要“明说”
三明经验=福建经验=全国经验。
这三个“=”就是“困难”,困难摆在明面上,才有解决的可能:“差异化”、“因地制宜”、“统筹途径”。
“全省一盘棋”+“市县特色牌”,没办法把每个地方都变成三明,这个认识其实早就有了。
“医改培训进D校、进大学、进基层”,这确实是有效手段,这里面有“一把手”、有“专业人”、有“执行者”。
4.集采要同步“调价”+“支付改革”
这点其实各地各部门的认识是不一致的;
集采成效是“降价”即降低不合理的药耗价格,集采的目的是“调价”调高医疗服务价格;
“同步”≈同时+同比例。
“调价”≈“调高医疗服务价格”。
这才是“腾笼换鸟”的真实含义。
5.医改要激励
其实都一样,医改推动也是需要“人”,每一个节点的“一把手”也都是活生生的人,激发人的积极性上,“激励”是更有效的手段。
激励≈Z绩+投入。
三、发令枪试枪完毕,选手们各就各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