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上)

文摘   教育   2024-11-06 05:58   山东  

一、思想教育为主

1.德育为首。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必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按照教育方针去教育子女。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2.坚持说理。应结合具体一件事,父母就事给孩子讲道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可强制。在一定意义上讲,父母应为孩子做出样子,这样道理也就在其中了。

3.坚持积极的思想教育。积极的能教育孩子向上,消极的能教育孩子落后。同样一件事情,父母一言一行的正确与不正确,都是对孩子施行的教育。孩子会把父母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然后,自己独立地去认识世界。父母的思想道德教育正确与否,对孩子的思想认识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要坚持实践教育,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思想道德的含义,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

1.为接受学校教育和走向社会打基础。重视孩子上学以后的家庭教育,孩子没有上学之前是启蒙教育,在孩子上学以后,它对学校教育可以说是一种配合教育和补充教育。一定意义上讲,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再教育。就是说家庭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既然如此,就要求家庭教育必须发挥其自身优势,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在道德方面、智力方面、知识方面、心理方面、身体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为孩子以后接受学校教育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重视孩子上学以后的家庭教育,与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2.为健康成长打基础。克服家庭定向教育的不良倾向。教育孩子时,过早地把孩子的教育与将来就业联系起来,使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现在有许多家长重视孩子的特长教育,无可非议,但如果家长把孩子特长教育作为孩子将来就业的目标,就会造成孩子学习偏科,打不牢基础。特长和专长不同,更不是专业,孩子的特长教育是为孩子开发智力、培养孩子兴趣和打基础服务的,家长既要鼓励孩子对特长感兴趣,又要注意及时纠正孩子对其它方面学习的迁移,克服单一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可以用教学的目标去教育和激励孩子,但更应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去进行特长教育,让孩子为实现目标去奋斗。

3.德智体“齐抓共管”。德育方面,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智育方面,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学习放在第一位,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共同研究探讨,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体育方面,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点是爱动,必须适度引导孩子运动。要鼓励孩子做些正当、安全、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要保证孩子充分休息和睡眠时间。

三、因材施教

1.有针对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力,都能够在不同的方面取得突出表现。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最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以及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潜能,那就应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孩子的年龄、个性发育程度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不看孩子具体情况,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是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往往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2.不贪多求全。当父母的希望孩子长大成才,无可非议。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超越本身条件。有的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全才”,让孩子学画画,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等等,恨不得一下子让孩子什么都学会。结果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以致什么也学不好,甚至把身体搞垮了。孩子的天赋和智商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些天赋,家长只凭主观愿望,要求学这学那,是强人所难。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引起反感,也会影响身心健康。

3.培养劳动观念。有些家长什么劳动都不让孩子参加,甚至连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学着做,结果是养成了孩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应该懂得懒惰是万恶之源,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从小养成孩子热爱劳动和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

四、要求一致,教育统一

1.统一理念。教育理念不一致的原因及表现是培养目标不一致,对孩子爱的方式不同,对孩子的情感表现不同,祖父母同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不一致等。它的危害是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容易形成孩子的“双面人格”,容易形成对父母的怨恨等。在家庭教育中,要贯彻教育理念一致,家长施教互相配合的原则,要统一培养目标,制定教育计划;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要情感和谐,批评有节。

2.统一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独生子女成了“小太阳”。家庭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不同的情绪、态度和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而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这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孩子任性,是非不清,听不进正确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应统一认识,即使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统一要求。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讲一次道理或做一两次练习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而成的。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要求一致,就会促使孩子对某些品德和行为进行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从而形成良好品德和习惯。

家庭成员间的一致性,不能是一时一事,必须是长期一致方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一致。如果不是这样,当家庭成员间在具体事情上出现分歧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感情深刻的一边,或是父亲,或是母亲。如果孩子倾向于父亲的情感,父亲是正确的,孩子就会自然接受正确的教育;如果孩子倾向于母亲的情感,结果母亲的做法是错误的,则孩子就要接受错误的教育。 

4.形成合力。现代教育讲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这是合力教育,它要求多角度、多层面,对少年进行教育。家庭教育也是一样,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之间包括孩子在内,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教育,在具体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可能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教育的态度和目标必须保持一致。这种教育同样需要教育的合力。  

父母打孩子是因为小孩不听父母的教训或做错事情。当父母打小孩时,旁边的人是不应帮小孩说情的,这样说,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对的,父母打是错的。旁边人要任他父母打几下,然后把他领开,向他说明父母为什么打他的道理,教他下次听父母的话。(本文节选自我的家庭教育专著《为孩子立榜样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