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开课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公开展示给大家品评的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做正式的公开课程讲授形式的活动。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
根据所上公开课的不同目的,一般把它分为汇报性公开课、示范性公开课、探究性公开课、竞赛性公开课等不同类型。但无论何种类型的公开课都要体现真实性、目的性、个性化、创新性等特征。
上好公开课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实”与“虚”两个字。
(一)公开课的“实”
“实”就是真实,就是在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流程上是属于常态的,即不掺杂有失教学自然形态的虚假,在课堂教学内容与结构上不妨着意设计但又是浑成天然的。真实的公开课要以“自然、实用、有效”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在真实中展示教学过程,让听课者在真实中得到某种启示。
1.实不是“俗”“浅薄”,而是讲究技巧,体现教学设计个性化特征。(1)教学思路个性化。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要找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个教学“突破口”,教师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形成优良个性。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博采众家之长。
(2)教学方法的个性化。一是个别化,是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二是多样化,以一种方法为主,融合多种方法,形成一种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案。
公开课的“实”还体现为教学语言准确、规范且富有逻辑性、系统性、情感性和艺术性,板书美观、大方等,这也充分体现了教者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2.实不是“陈旧”,而是新颖,体现教学设计的创新性特征。教学过程中,活动的组织和展开要突出“动”字,贯穿“趣”字,落实“创”字。
创新性教学表现为学习目标新,要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进行创造性教学,突出一两点;学习方法新,在自主、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看到问题的不同层次和侧面,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手段新,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进入课堂必然会引起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的变革。教师要关注现代技术发展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把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使学生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公开课的“虚”
1.虚假。公开课弄虚作假的现象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授课内容的造假,即让学生把所要学的内容作预习,把课堂上所要发问的问题包括答案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背熟,甚至要问到哪些学生(一般是成绩好的学生)都提前向他们打招呼等,这样,教师上课时效果是特别的“好”;二是授课方法的造假,即教师平时上课总是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但只要是公开课,千篇一律的情况是满堂自学、合作学,满堂问的“辅导式”教学;三是授课对象的造假,即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同年级中挑选好的学生,或者挑选成绩好的班级来上公开课,而把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和学生剔除。这样的“虚”当然是我们反对的。
2.务虚。这里所说的“务虚”是指能够代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一切教育教学的探索性活动。省时而高效且能引领新潮流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崇高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探索性的“务虚”行动都是必要的,都是需要大力提倡和宣扬的,因为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美好的愿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想标准。但这种“务虚”必须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并且是可行的,能够给人们的教育教学探索指明前进方向;必须要以“实”为起点来思考和设计,还要以“实”为终极目标来实施。
虽然以前或现在我们根本没有或没有经常的如此“务虚”,但这种“务虚”可能是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大势所趋,可能是引领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潮流,那么这种“虚”就可通过努力来达到“实”的目的。
二、常态课
常态,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常态课也称为常规课、平常课、家常课等,是平常按学校教学计划和每日的授课表在教室里面对学生所进行的课堂教学。
(一)上好每一节常态课
常态课质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存和发展。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都是在常规课中度过的;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成就都是在常规课中产生的;每一位学生的好成绩也都是靠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来取得的。为此,上好每一堂常规课,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二)常态课要注意的问题
常态课的本质属性是“真实”“原生态”。原生态状态下的教育教学质量是要靠教师高尚师德作保障的,是需要“慎独”的,同时又受教师个人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常规课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师生主次错位,难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行为;随意性强,上课语言随意、板书随意、环节随意、时间分配随意、方法和内容都随意等;目标意识不强,重教书,不重育人;重视优等生,忽视后进生;知识更新少而慢,懒而散;等等。
三、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公开课大多追求的是暂时效果,而常态课追求的是长远效益。暂时与长远的不同目标,自然会影响同样教学内容的不同取舍。公开课执教者,要力求使听课者了解教者对教材挖掘处理得如何全面、具体而深透;常规课执教者,要考虑到知识的前后连贯性与教学的浅深梯度性,或许将本节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淡化或舍弃,这可能是因为这个知识点已在前几堂课中讲过、练过,已被学生掌握,或者计划放在后几堂中去强化。
2.公开课大多追求热闹表现,而常态课重在教学的实效。公开课是执教者才能的展示舞台,因此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要考虑到最大限度地展示执教者良好的素质,最大限度地使课堂“热闹”起来。于是学生发言要多、讨论要热烈、朗读要响亮……而常态课重在每课都能让学生有所得,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常常需要冷场,让学生静心地思考,让学生独立地作业,让学生默默地看书,真正讲究精讲多练……
3.公开课大多讲究课前沟通,而常态课关注课后的落实。在其他班级执教公开课,大多注重开课前与学生的沟通,并且讲究上课导入时的开场白,注重上课热身、前奏、序曲和铺垫。绝大多数执教者对下课之后的效果、作业就不再过问,好像这就不是他们的事了。常态课,由于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便省却了课前的许多客套与前戏,更加关注课堂的掌握情况、落实情况,课后的作业情况。
(二)联系
1.常态课是基础,公开课是目标。常态课的随意性大,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通过公开课来把常态课需要解决和提升的问题的蓝图设计展现出来,供听课人反思、研究、学习和借鉴。这种公开课的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和基础是来自于常态课的,其研究践行的教育教学新思想、新手段、新模式等最终还是要回馈给常态课,并引领常态课的发展。所以说,公开课是为常态课的发展服务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常态课”的质量,只有常态课的质量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公开课是教师培训的大舞台,常态课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公开课之所以可以公开展示给大家看,就是因为它承载着教育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每一位主讲人都力求将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先进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公开课”来展示给大家,以引领大家向前进。尤其是能够承担示范性公开课任务的老师又都是从“常态课”走出的教育界精英,他们的经验和体会,一定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所以公开说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教研平台,学校教育不能没有公开课这种教研形式。
但归根结底,常规课还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是要靠提高每一名教师的每一节“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来实现的,这一点是无法通过几节“公开课”来实现的。
3.倡导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倡导公开课“常态化”,是要倡导放下“枷锁”,以平常心对待公开课,多关注学生的“学”,培育真正生长的课堂。倡导常态课“公开化”,是要倡导以公开课的态度准备每一节常态课,让常态课更有温度,更有深度和效度。
真实性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关注“常态课”,呼唤公开课回归常态化、优质化。一堂优质的常态课,功夫不仅在课内,而在课外。优秀教师的成长都走过研读教材、钻研教法、学法和反思的改进之路,如此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机智和教学风格。
提高教学质量,是个硬头货,容不得花拳绣腿,只有真实的教师、朴实的学生和求实的课堂,才能让听课者有真实可看、实用可学和模式可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