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政策解读及案例剖析(上)

文摘   2024-10-14 06:17   山东  

这是延安市教育局给我的命题作文,并应邀到此讲学。

当前,师德师风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尤其是一线教师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结果分享给朋友们,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新时代的师德师风

   (一)师德

  1.什么是师德。师德就是教师的道德,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师德的主要内容。师德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等方面。

  3.师德的特点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结果的深远性。

  (二)师风

  1.什么是师风。师风就是老师的风度,是指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风格。广言之,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2.‌师风的主要内容。师风主要体现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终生学习和积极进取等方面‌‌。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是师风的核心内容。

             图为在山东省国家实验区建设提升活动中汇报工作

  (三)师德与师风的关系

  1.区别。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教师行为的内在准则,而师风则是教师行为的外部表现。师德强调的是教师在职业行为中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是教师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师风更多地是指教师在行业中的整体形象和行为规范,是教师职业文化的体现‌。

  2.联系。‌师德和师风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共同构成教师职业的重要特征。师德是师风的基础,师风是师德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四)师德师风的提升途径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任何单一方面的力量都难以成功。提升师德师风需要教师个人的自觉努力,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支持和引导。

  1.从教师个人的角度说。加强学习;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学会反思;努力做到“慎独”。 

  2.从教育部门和社会的角度说。做好顶层设计;把好教师入职关;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建立评价机制;强化监督机制。

  二、师德师风政策解读

  (一)古代关于师德师风的论述

  1.“仁且智”,是古代师表风范的最高追求。中国教育的源头活水是做人教育,而非知识传授。尧舜选用契作司徒,承担育人重任。契是商代的祖先,在教育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因而为当时和后世的人们所纪念。契的秉性是“聪明而仁”,“聪明”是天赋,是见识;“仁”是爱心,是品格。二者兼具,故能担负起育人的责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或者叫做“德才兼备”。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去做教师。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后世树立起来的第一个师表风范,他身上体现出的“聪明而仁”的秉性,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

  2.孔子有关师德师风的言论。对待学生,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诲人不倦”;对待过错,孔子强调“过则勿惮改”;对待学习,孔子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且能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特别强调言传身教的作用,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著名观点。孔子的师德师风对当时学子而言可谓如沐春风,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后世尊称孔子为“万世师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荀子·致士》的贤师四条品德。态度威严,使人敬畏;品高德重,使人信服;以身作则,不违说教;讲论经书的精微所在。原文是:“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4.朱熹的《白鹿洞教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我国古代关于师德规范最完整、最清晰的一次论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对教师行为规范和义务的要求。1994 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对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法律要求教师应尽的基本义务有了明确规定: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法律意识的形成发挥积极的影响。

  2.禁止从业及考核要求。‌2021年的修订草案在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更为详细和严格的规定,明确了禁止从业要求。增加了多条从业禁止条款。例如,因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猥亵、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可能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者管制、拘役等刑事处罚的情形将被判定为从业禁止情形……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应当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重点考评,存在严重问题的,应当认定为考核不合格等等。

                             图为在河南信阳师大讲学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规范》完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和2008年先后四次颁布和修改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2008年的修订也是因为这一年汶川大地震,中学教师范美忠不顾学生安危,自己率先跑出教室,事后又高调宣扬其“自由主义”观点,受到舆论的猛烈挞伐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部随后修订了《规范》,首次增加了“保护学生安全”的规定。

  2.《规范》基本内容《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3.《规范》遵循的原则。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4.《规范》的突出特点突出了重要性、体现时代性、提高针对性、增强概括性、注重操作性等。

  (四)《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7年11月20日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月20日发布。

  《意见》共有六项二十七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阐述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明确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把突出师德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提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并明确具体举措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弘扬高尚师德。(未完待续)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