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
一千五百年前,镇江南山,一位年轻人正在装点自己的书房,三万卷藏书正源源不断地从南朝梁的都城建康运往这里。他叫萧统,是南朝梁的太子,三岁读《孝经》《论语》,五岁诵《五经》,萧统自幼便得到父亲梁武帝的宠爱。与大多数皇太子不一样的是,萧统一直视富贵与权势如过眼云烟,他喜爱文学、喜欢游学,当东宫府内三万卷藏书越读越少之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编撰一部诗文总集,把天下文章中的精华汇聚成册。
萧统的想法得到了父亲梁武帝的大力支持,资金、人员一应俱全,只是,朝廷政务繁忙,身为皇太子的他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权衡之下,萧统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专注于读书编书一事。他带着东宫府内几位亲信,一路南下,寻找自己理想的读书之地。环绕在镇江城南的一片丘陵,让萧统停驻了脚步。
这片丘陵就是南山,它距离城市不远,却犹如一片幽深安宁的世外桃源,这里峰峦叠翠、古柏参天,既有奇花异草之珍,又有曲径通幽之趣。更重要的是,这里正是南朝时期古琴家戴颙隐居的地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朝代迭易,面对着严酷的社会现实和混乱的政治斗争,一大批名士选择遁居山林,戴颙也是其中之一。他跟随父亲和兄长一起,常年隐居南山中,与花鸟鱼兽作伴,与溪水松涛为邻。他在南山聚石引水、植树为林,修筑“竹林精舍”三百余间,以作藏书休憩之所,每天携斗酒双柑与桐琴,卧坐山涧岩边,静听山间黄鹂鸣叫,山雀啾啾,怡然自得之际,雅兴大发,创作出琴曲新弄十五部,长弄一部,他还尝试将南朝时期的民歌曲调引入古琴,《游弦》《广陵》《止息》三曲成为传世佳作。
南朝宋武帝刘裕仰慕戴颙才华,屡次诏其入朝为官,戴颙均婉言谢绝,“帝之招,颙之隐。”这“一招一隐”的佳话在当时广为流传,人们将戴颙隐居的南山又叫做招隐山。
萧统对戴颙仰慕已久,彼时,戴颙的“竹林精舍”尚存,已成为南山“招隐寺”的主要建筑,殿宇辉宏,香火旺盛。萧统决定,就在此处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
“读书台”是萧统为自己建造的读书休憩之所,每天,他在这里研究历朝历代的经史典籍。不远处的“增华阁”,则吸纳了当时南朝著名的饱学之士,萧统常常与他们一起谈经论道。《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也被萧统请来担任自己的东宫通事舍人。一时间,南山之中文星荟萃,越来越多的文人学者聚集此处。“何必诗与竹,山水有清音。”郎朗的书声伴随着山水的清韵,十一年后,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编撰完成。
萧统在南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昭明文选》成就了萧统,也成就了南山。此后的岁月里,无数人循着戴颙的琴声,循着萧统的文脉,相继来到南山,悠扬婉约的山水清音不时回响,中华文化的涓涓细流丝缕不绝。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绿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金绳倘留客,为系日光斜。”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与友人共游招隐寺,写下一首《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代诗人刘长卿一首《送灵澈上人》,将佛家圣地的兴盛与清秀幽静的竹林美景刻画得颇为生动。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李涉与鹤林寺僧人一番对话后,心情豁然开朗,一首《题鹤林寺僧舍》让人们记住了千古名句“又得浮生半日闲”。
公元1087年,北宋书画家米芾辞官南下,来到了今天的镇江,他在镇江购置了三处房产作为自己的养老之地,其中一处便在南山之中。对于走遍了名山大川的米芾来说,这片山林闹中取静、古朴幽深,给人一种人与自然天然成趣的交融之感。米芾为南山题名“城市山林”,每天,他欣赏着山中的云蒸霞蔚,日升月落,描绘着这里的花开花落、一草一木。他与儿子米友仁开创出一种新的画法“米氏云山”,采用泼墨法和水墨点染法,把南山的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米芾在镇江定居四十余年,病卒后归葬南山鹤林寺,他选择用永远的相伴来诠释自己对南山的喜爱之情。
苏轼,与米芾齐名的北宋著名学者,对于南山同样情有独钟。在他辗转漂泊的一生中,镇江这座江南小城,吸引他先后十多次探访。
“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苏轼诗中提到的刘氏是宋武帝刘裕,戴公正是古琴家戴颙,彼时的先贤早已作古,但在苏轼心中,圣人远去,南山犹在,金戈铁马虽已化作鸟语松涛,但高山流水却与自己的心灵唱和共鸣。他也在南山建起“别院”,种下一片竹林,朝夕与之相伴,“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无数乱山藏寺小,几多篱径入门深。老松千尺响天籁,疏磬一声来梵音。胜地殷勤数回过,翻怜身世久浮沉。”清代学者汪懋麟,漫游南山竹林寺时,将所见所闻在诗句中作了颇富意境的抒发。张玉书、王文治、康有为等也先后在南山留下墨宝,就连康熙皇帝也偏爱南山,“一径入深竹,数里来上方。丛生岩磴密,枝拂云烟长。”大自然仿佛极尽所能来打造出这一片人间仙境,幽深而静谧,清凉而秀丽。
时光荏苒,物转星移,山河变迁,古今多少事被掩映在历史的光阴中,而钟灵毓秀的南山,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守护着它底蕴深厚的文化瑰宝。
本文刊于2025年1月3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芙蓉楼”版
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亮【在看】,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人
本公众号是《镇江日报》副刊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我们将精选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