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
● 方法实用度:⭐✨
● 活动深广度:⭐✨
● 课堂趣味度:⭐⭐
● 评价精准度:⭐⭐️
● 学生辐射度:⭐️⭐️
以任务为驱动,带领学生实践有目的地阅读,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提高效率。
在实践中构建有目的地阅读的思维逻辑过程,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后勾连,引入课题
(一)课件出示单元导语,明确学习目标。
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我们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就能和好书交朋友,像串门儿一样自由自在快乐地阅读。
(二)出示交流平台: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竹节人》带领我们初步尝试了有目的地阅读,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交流平台,读一读学习伙伴2的话,告诉老师,《竹节人》如何教会我们带着目的阅读?
小结:是的,在《竹节人》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以课文《宇宙生命之谜》为例,继续探讨如何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二、“导读”引路,明确目的
(一)这篇课文,是一位同学为了寻找宇宙生命之谜的答案找到的一篇阅读材料。快速读课文导读看一看他的阅读目的是什么?
(二)要弄清楚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你觉得我们在阅读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预设: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师:你是如何提出这两个问题的?
小结: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我们分别学习了阅读预测和阅读提问策略,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一边提出问题,看看上下文有没有自己想要的答案,帮助我们达到阅读目的。
三、“目的”导读,梳理方法
(一)出示阅读要求: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选择和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细读,用你认为最好的方式找到答案并标记。
2.关注旁批,对比自己想到的阅读方法,选择你认为最好的阅读方法阅读。(二)反馈交流:
1.谁能告诉老师,对这两个问题,你们分别选取了哪些段落重点阅读?
2.出示第三自然段: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我们一起来细读第三自然段。
预设:第三自然段;四个条件——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点拨:你用到了什么阅读方法找到的答案? (交流两三位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比较得出最好的方法)
相机板书:抓住关键词。
3.我们再来说说宇宙中除了地球其他星球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选择读哪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对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进行了说明,这些星球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吗? 你在细读的时候是如何找到想要的答案的?
(1)指名交流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具备的条件。
梳理方法:你们在阅读这个部分内容的时候运用到了什么阅读方法?
相机板书:提取关键信息、对比梳理……
(2)关于火星的内容描写有四个自然段,如果我们就想知道是否满足生命生存的四个条件,其实我们只用读几个自然段?
(3)火星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吗? 哪句话给出了结论?
点拨:为了进一步得出准确结论,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经过考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你靠什么找到了结论? (中心句)
小结并板书:抓住中心句能很快弄清楚文章表达的意思,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
(4)除了地球,符合生命生存条件的星球至今没找到。如果我现在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这篇文章的结论,你会在哪个位置找?
预设:一般会在文章的结尾。(相机齐读结论)
小结:经过学习,其实大家是有很多阅读经验的,比如刚才大家找结论,首先想到的就是在结尾,比如找中心句,我们也会先找开头或者结尾, 都没找到才会去中间寻找,我们带着目的去阅读,还可以凭积累的阅读经验,更高效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板书:凭经验阅读。
(5)宇宙那么大,太阳系在宇宙中都仅仅是沧海一粟。文中提到的火星探测的内容距离现在已经50多年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这些内容是否权威呢? 这50多年间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多的信息你还有什么好主意?
生回答后板书:查找资料。点拨:现在信息发达,你们通常用什么办法查资料?
预设:网络、书籍。
可以让我们查阅资料的渠道真的不少,但是它们是否都权威、准确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板书:甄别(辨别)。
4.对比批注,梳理方法。
(1)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中的旁批,看看他的阅读方法和你有哪些异同? 你从中又有哪些收获?
(2)借助板书,总结方法。
四、运用方法,拓展阅读
(一)课文读完了,最终我们也没有解开宇宙生命之谜。科技发展之快,说不定又有了新的发现了呢? 这是我书架上的一层,看一看,如果我想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查看哪本书?
预测:《太空密码》。
(二)这是书中的目录,你可以快速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在第几讲吗?
预测:第六讲。
(三)老师把这一部分内容带来了,请同学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快速阅读资料,找找看,针对宇宙中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人们又做了哪些尝试,得出了什么结论?
课件出示明确要求:
带着目的,快速浏览,选取相关段落高效阅读。
细读的段落,用上今天课文学习中用到的方法。
将自己用到的阅读方式或者思考的过程在旁边批注。
(四) 引导交流问题答案并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用到了什么阅读方法。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以《宇宙生命之谜》为例,总结了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方法,在今后的阅读中,只有反复运用才会内化为你自己的技能,这将给你的阅读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单元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 但是,阅读策略并不仅仅只有我们目前学到的这几个, 例如联结、比较、统整、推论、转化……也是阅读策略,这些方法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接触和学习,帮助大家更好形成阅读能力。
《宇宙生命之谜》这堂阅读策略指导课,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以及教学拓展延伸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以下是对这堂课的详细评价。
一、教学目标:精准定位,符合学情与课型特点
本节课围绕“以任务为驱动,带领学生实践有目的地阅读,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提高效率。在实践中构建有目的地阅读的思维逻辑过程,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这一目标紧扣单元主题和阅读策略单元的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对之前阅读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它将抽象的阅读策略具象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面对不同阅读目的时,能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且方法多样
(一)前后勾连,引入课题环节
1. 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从单元导语入手,引用杨绛先生“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一形象的比喻,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有目的地阅读。这种导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将阅读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联系起来,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2. 回顾旧知,建立联系
通过回顾《竹节人》中初步尝试的有目的地阅读,引导学生明确同一篇文章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内容和阅读方法也会不同。这一环节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新的阅读策略,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导读”引路,明确目的环节
1. 紧扣文本,明确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导读,明确阅读目的是弄清楚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在阅读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2. 方法渗透,循序渐进
教师巧妙地联系三年级和四年级所学的阅读预测和提问策略,让学生明白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边读边预测、提问,寻找答案以达到阅读目的。这种将不同年级阅读策略整合的做法,体现了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三)“目的”导读,梳理方法环节
1. 任务驱动,自主阅读
教师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选择相关内容细读,并标记答案,同时关注旁批对比阅读方法。这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2. 重点突破,方法指导
• 抓住关键词:在探讨生命存在的条件时,教师引导学生细读第三自然段,通过交流学生找到答案的阅读方法,引出“抓住关键词”这一重要的阅读方法,并相机板书。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文本情境中理解和掌握了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提取关键信息、对比梳理:在分析其他星球是否具备生命存在条件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交流中梳理出“提取关键信息、对比梳理”等方法。对于火星内容的处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点段落,得出结论的依据等,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 抓住中心句、凭经验阅读、查找资料、甄别信息: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如通过找中心句来理解文章意思,利用已有的阅读经验更高效地找到答案。此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引出查找资料和甄别信息的方法。这一系列方法的指导,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策略库,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进行阅读。
3. 旁批利用,深化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教材中的旁批与自己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借助板书总结方法,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有了更清晰、系统的认识。
(四)运用方法,拓展阅读环节
1. 情境创设,学以致用
教师创设了一个在书架上找资料解决宇宙生命之谜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快速定位书籍和相关内容。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所学与实际阅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策略在实际阅读中的作用,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批注要求,深化理解
教师在学生阅读拓展资料时提出批注要求,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方式和思考过程记录下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1. 启发式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是如何提出这两个问题的?”“你用到了什么阅读方法找到的答案?”等,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对比分析法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旁批中的方法,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不同阅读方法的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异同,加深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如寻找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实践运用中掌握阅读策略。
四、教学拓展:适度延伸,为阅读能力提升助力
1. 拓展阅读资源
教师在课堂结尾处提及书架上的书籍,并引导学生在拓展资料中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阅读策略的机会。
2. 展望未来学习
教师介绍了其他阅读策略,如联结、比较、统整、推论、转化等,让学生对未来的阅读学习有了期待,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埋下了伏笔。
五、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
(一)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整体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和运用阅读方法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或个别指导环节,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时间把控可更优化
在拓展阅读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时间紧张,未能充分完成阅读和批注任务。教师可以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更加紧凑地进行内容讲解和方法指导,适当增加拓展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实践和展示。
(三)课堂互动形式可更丰富
课堂互动主要以师生问答和学生之间的简单交流为主,可以增加一些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赵华老师执教的《宇宙生命之谜》是一堂高质量的阅读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严谨,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拓展合理,为小学阅读策略教学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同时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时间把控和互动形式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相信经过进一步打磨,这堂课会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