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十年赛课老司机邱志凯
拥有获奖课例
能做原创设计
话说上完市赛一等奖课例《我和__过一天》后
学校同事觉得很棒
于是她要上这个单元习作的时候
管我“借用”了
那么很多粉丝一定会想
我是不是上到这个单元的习作时
也很自然地想到把昔日公开课
再次搬到课堂呢?
No!No!No!
其实一开始我也有这个想法
但是忽然想到公开课的花里胡哨
和我平时教学的极简主义相去甚远
好吧
我承认
在我看来
公开课和随堂课是两套系统
是两种极端的审美
公开课要新、要体现理念、要环环相扣
随堂课要简、要落实知识、要省时省心
所以我断然不愿意在我的随堂课上
玩公开课的上法
为什么?
听我给你娓娓道来!
奇葩点1️⃣:绕来绕去的情境
情境教学本无错
但繁忙的日常教学
如果我们
课课情境
处处情境
教个什么东西前
都要来搞个采访、录个视频、发个任务
难免让师生都审美疲劳 身心疲惫
而且时间也不允许
说一千道道一万
学生都知道不管你说得如何天花乱坠
最终不都是要“骗”他学习吗?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情境
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情境
对于我们班的学生而言
写作文、分享点评好作文
这件事本身就具有竞争、激趣、彰显意义之用
所以
我并不愿意拿我的公开课里
孙悟空和马良领小伙伴来人间
求取新故事的情境
因为我预判到
随堂课用的效果一定不如公开课
学生不用迎合老师 迎合观众 故作兴趣
他们其实很“聪明”
真亦假来假亦真
我更愿意开门见山给真东西
奇葩点2️⃣:非常反人类的写作顺序
不知从何时
赛课教师们(包括我)
都不约而同
达成共识
作文公开课
学生只写8分钟
不是从头到尾写
而是跳过开头 跳过发展
直奔最高潮的部分写
就那么几行
然后对标评价修改
好处是——
老师用最短的时间
向评委和观众展现了最精华的部分
坏处呢?
学生现在写的都不算数
回去还要重新写一份
写完开头
写发展
抄好高潮
写结尾
这还不算
烦的是人家学生还要和同桌再评一次
你说说
这不折磨人吗?
学生肯定想说
老师,您是不是有病?
为啥不一开始就让我
从头写起
其实
不是老师有病
是公开课有病
学生写久了老师怕冷场
学生从头写老师怕写不完
老师有这样的上法
也实属无奈
公开课要有看点、要有增长点
一切急功近利的欲望
催生了如今的公开课习作教学模式
随堂课上
我坚持极简模式
没有草稿本
没有思维导图
能让学生只写一遍过
绝不让他多写第二遍
“好文不厌百回改”
说这话的人
我扔给你作文
你给改一百遍试试?
不骂爹骂娘才怪😄
我觉得吧
让学生觉得作文好玩
写着有意思
没有负担
怀有兴趣就够了!
奇葩点3️⃣:无休止的讨论讨论讨论
习作公开课的设计
离不开讨论讨论讨论
开课围绕写作对象讨论讨论讨论
接着围绕写作梗概讨论讨论讨论
然后围绕思维导图讨论讨论讨论
又来围绕写作片段讨论讨论讨论
又是围绕修改想法讨论讨论讨论
再是围绕改后文章讨论讨论讨论
单独拎出来
我觉得讨论都没啥问题
问题是
每个环节都讨论
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吗?
我要写什么,我的作文纸题目上不都有吗?
为啥要我给你念一遍,讲一遍?
思维导图我不都画得简洁明了
为啥画了又要给你说
你看不就好了吗?
我要怎么改,我改好了你待会看不就可以吗?
为啥要我马上告诉你?
(其实我还没有特别想好呢!)
回想我们真实的写作状态
不就是一下子一头扎进写作的海洋了吗?
为啥游一会又把我抓上岸
让我说一说要怎么游?
为啥游一会又把我抓上岸
让我说一说准备游到哪儿?
为啥又游一会又把我抓上岸
让我说一说准备怎么调整我的游泳姿势😂
这样干扰我 好吗?
我觉得讨论本来是好事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但并不是每个环节都要这样安排
才能凸显以生为本
某些时候
讨论成了公开课的繁文缛节
仅仅是个规定形式
40分钟的课碎片化切开
每次讨论的时长不过一两分钟
你能指望学生讨论出个啥来?
奇葩点4️⃣:问题永远只有那么一个
习作公开课要求行云流水
自然懂得在关键之处玩省略玩留白
其实我知道很多老师是想
在有限的时间
聚焦目标
凸显目标
抓住要害
但是你看
作文公开课上
学生写作后
没有错字问题
没有标点问题
没有语病问题
没有结构问题
老师只会发现一个班级的共性问题
一个只需要添加几句描写就能化解的小问题
然后老师建构相关的学习支架
再然后
学生改了加了
那么几句话
大家就都perfect了!
多么丝滑
多么美丽
这样的公开课像一个不会拉屎的仙女
美而不接地气
离开公开课的我
每次改作文
学生优点我能写一页
学生缺点我能写一页
每个点我都会自创一些好记又简明的四字词
缺点比如:
“自以为清”(因为缺少过渡,自己读得懂 ,别人读不懂)
“事理脱节”(所写事情和文末生硬添加的感悟,关系疏远)
“知人所想”(第一人称的写实类文章中,忽然有了上帝视角,直接写被人在想什么)
“排而不介”(操场上有人跳舞,有人唱歌,有人打球.....一组小儿科的排比放在场面描写中滥竽充数,一个细节都不介绍)
.......
优点比如:
“先谜后案”(其实就是设置悬念的结构化解释)
“用画说话”(以具体翔实的描写显示观点)
“改造古董”(改换经典部分字词,形成创意表达)
......
好的坏的
加起来差不多40-50多点
我都会在点的旁边附上学生代表名单
简要摘抄相关语句
所以每次随堂课我上的作文讲评
差不多要花2-3节课来分类讲
我觉得有必要
指正这些问题
表扬这些优点
我深知作文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
花时间也未必能成功多少
但每次习作回头去看
我觉得效果还是可喜
学生越来越清晰问题的类型而刻意警醒自己
越来越认同精彩的表达而有意模仿借鉴
我们的审美在逐步接近
走出公开课的我
在随堂课认真批阅
发现了更多公开课模式下发现不了的问题
也看到了更多精彩
我并非要指责公开课
我只想表达
我的观点
目前来看
公开课和随堂课是两套系统
我不会混用
上学期
我好学的徒弟
提议要来观摩我的随堂课
学习公开课技巧
我笑着说
师傅下了公开课
就不会上公开课咯
我的随堂课
没有老师会“高风亮节”+学生会“诗情画意”
只有老师会“包子馒头”+学生会“拉屎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