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凯观课|一上《雪地里的小画家》

文摘   2024-11-20 00:01   重庆  


       
      大家好,我是十年赛课老司机邱志凯,拥有获奖课例,能做原创设计,今天公开课体验官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朱佳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孩家》的教学艺术。

         综合评价⭐⭐⭐⭐⭐⭐⭐⭐️⭐️✨

 ● 方法实用度:⭐⭐️
 ● 活动深广度:⭐✨
 ● 课堂趣味度:⭐⭐
 ● 评价精准度:⭐⭐️
 ● 学生辐射度:⭐️⭐️


一、 分层揭题,了解“画家”
1.读一读。出示词语卡片“画家” ,学生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说一说。什么人可以称为“画家”? (可以被称为“家”的人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写文章很厉害的人可以称为——作家;写书法很厉害的人可以称为——书法家;研究天文很厉害的人可以称为——天文学家;画画很厉害的人可以称为——画家)
3想一想。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画家在哪里呢?出示词语卡片“雪地里”,学生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4.揭示课题。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学生读课题,指导学生读“的”字时要读得轻而短。
设计意图:将学生容易拖调的长题目通过分解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让学生不仅理解“画家”的含义,还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停顿,将“的”字短语读到位。

二、自读课文,寻找“画家”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课文中有几句话。
2.回答问题。儿歌一共有几句话?(6句)3.开火车读。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句话,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圈一圈: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4.认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学生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5.识记生字。雪地里来了这么多小画家,我们可以说:来了一_ (群)小画家?
(1) 认读“群”字,教师正音。
(2) 识记“群”。用加一加的办法,左边“君”是指一个人,右边是个“羊”, “群”就是一个人在放着一群羊。
(3) 理解“群”。“群”表示数量很多,三个以上的人或动物才能说“群”。
⑷拓展“群”。一群羊在一起就形成了“羊群”。一群人呢? (人群) 。一群又一群的小鱼游来了,你会说吗? (鱼群)像这样一群又一群的人或者动物,我们可以送给它一个四字成语——“成群结队”。
6.练习说话。用“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是_、_和_、_。”的句式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7.指导朗读。指导学生借助标点符号读课文。
(1) 观看下雪的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 指导学生读好“下雪啦,下雪啦!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这里连用了两个“下雪啦”,中间用逗号隔开,说明大家很欢喜雪。
(3) 关注感叹号,读出惊喜。引导学生了解:表达强烈的感情,除了可以连用两个一样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后面加上感叹号。引导学生试着读出这份惊喜。
⑷齐读课文第1句和第2句。


三、动手演示,理解“作画”
1.回答问题。小画家们来到雪地上后,雪地上就多出了许多好看的画作。他们是怎样在雪地里画画的? (用脚画)难怪课文中说(出示)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1) 认识生字。出示:用、几、步。“步”借助字谜识记:上面正字少一横,下面少字去一点。“几”是一个数量词,还藏着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2) 指导朗读。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画家呢? (厉害、神气、骄傲、神奇) 请带着感受读好这句话。2.摆一摆。瞧,这些小画家在雪地里画了四幅画(出示图片) ,你能认出这些画分别是谁画的吗? 请同桌两位同学在桌子上摆一摆。
(1)同桌同学合作,将雪地里的小画家和画进行匹配。
(2) 请四位小朋友当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现场演示怎么在雪地里作画。
⑶指导朗读。出示:不用颜料不用笔,两步就成一幅画。小鸡——不用颜料不用笔,两步就成一幅画。小鸭你也来——不用颜料不用笔,三步就成一幅画。小狗呢? 小马呢?
3.做课中操。简直太神奇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几步就成一幅画, 让我们跟着小画家到雪地里跳一跳,唱一唱吧!
出示:
小鸡,小鸡,你画什么呀? 小鸡,小鸡,我画小竹叶。
小狗,小狗,你画什么呀? 小狗,小狗,我画小梅花。
小鸭,小鸭,你画什么呀? 小鸭,小鸭,我画小枫叶。
小马,小马,你画什么呀? 小马,小马,我画小月牙。
4.识记生字。出示“竹”“牙”这两个生字,指导学生书写。“竹”字借助字的演变让学生识记, “牙”字借助图片识记。
5.引导说话。借助拟声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画家”的个性。不同的画家应该有不同的欢呼声,小鸡——叽叽叽、咯咯咯、喔喔喔;小鸭——嘎嘎嘎;小狗——汪汪汪;小马——哒哒哒。

(1)教师示范:叽叽叽,我是小母鸡,我的爪子像竹叶,我就画个小竹叶。

 (2) 学生模仿说小狗、小鸭和小马。

(3) 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型说话。⑷学生对小画家和小画家的画进行匹配。

⑸学生齐读课文第3句话。
6.观看视频。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又会画些什么画呢?

 (小猫画梅花,小羊画月牙,小猪画剪刀等)

《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堂语文课,朱佳一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活力的教学盛宴。以下是对这堂课的全面评价:

一、教学设计精巧,层次清晰

(一)导入环节

朱老师通过出示词语卡片“画家”,引导学生认读并讨论什么样的人可称为“画家”,巧妙地将“画家”概念拓展到其他领域的“家”,如作家、书法家、天文学家等,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画家”的含义,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随后引入“雪地里”这一关键词,逐步揭示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读好长题目,特别是对“的”字读音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正确、通顺地朗读,为后续课文朗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分层揭题的方式,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环节

1. 自读课文部分
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明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和标注句子数量的任务,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检查环节,通过开火车读课文和让其他学生圈出小画家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认读“群”字时,从字音、字形、字义到拓展运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记忆。利用“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一句式进行说话练习,不仅巩固了新学的字词,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指导方面,结合下雪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体会文中情感,从“下雪啦,下雪啦!”中感受大家对雪的喜爱,通过指导读出惊喜,让学生逐渐掌握借助标点符号朗读课文的技巧。

2. 理解“作画”部分
老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小画家们用脚在雪地里画画这一独特的“作画”方式,自然地引出文中“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一关键语句。在识字教学中,针对“用、几、步”等生字,采用字谜、讲解新笔画等方法,使识字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在朗读指导上,引导学生感受小画家的神气、神奇等特点,让学生带着情感读好句子。摆一摆的活动设计富有创意,让同桌合作匹配小画家和画作,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学生现场演示小画家作画,更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课中操的加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在识字方面,对于“竹”“牙”这两个生字,利用字的演变和图片等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用拟声词说话、运用“因为……所以……”句型说话以及对小画家和画作进行匹配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观看视频拓展雪地里其他小画家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贴合学生特点

(一)直观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朱老师充分运用了直观教学手段。词语卡片、图片、下雪视频等多种教具的使用,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受到刺激。词语卡片帮助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强化记忆;图片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小画家和它们画作之间的关系;下雪视频则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这种直观教学法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

(二)游戏教学法

开火车读课文、摆一摆、现场演示、课中操等活动都带有游戏性质。开火车读课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朗读,避免了个别学生的朗读疲劳,同时增加了朗读的趣味性。摆一摆和现场演示活动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中操更是巧妙地将学习与娱乐融合,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放松,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情境教学法

朱老师通过播放下雪视频和引导学生想象雪地里小画家作画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如对雪的喜爱和对小画家神奇作画方式的惊叹。同时,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雪地里,与小画家们一同玩耍、作画,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注重朗读指导,培养语感

(一)多种形式朗读

整堂课中,朗读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自读、开火车读、齐读等。自读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火车读则检查了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朗读中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齐读则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整齐的朗读声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二)结合情感与标点指导朗读

朱老师在朗读指导上十分注重情感与标点符号的结合。在指导读“下雪啦,下雪啦!”时,引导学生关注逗号和句子的重复所表达的欢快情感,让学生明白标点符号在表达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指导“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等句子时,先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小画家的神奇,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富有感染力。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不仅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能逐渐读出感情,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四、识字教学扎实有效,注重拓展延伸

(一)多样化识字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朱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如对于“群”字,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字的构成;对于“步”字,用字谜帮助学生记忆,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对于“竹”字,借助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对于“牙”字,利用图片直观呈现,使学生更容易识记。这些多样化的识字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生字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二)识字拓展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朱老师注重对生字的拓展延伸。在学习“群”字时,从“羊群”“人群”“鱼群”到“成群结队”,通过组词和成语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群”字的含义和用法,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这种识字拓展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引导说话训练,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一)说话练习设计巧妙

朱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多个说话练习环节。从简单的用“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是……”句式说话,到模仿教师用拟声词说话,再到运用“因为……所以……”句型说话,这些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简单的句式练习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模仿说话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和创造力,而运用句型说话则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说话训练过程中,朱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让学生思考雪地里其他小画家会画什么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引导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训练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

六、教学建议

(一)强化个体关注

在课堂活动中,虽然整体氛围活跃,但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的情况。老师在小组活动和课堂提问时,可以更加关注那些相对内向或不太主动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二)深化文本解读引导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例如,在探讨小画家们用脚画画这一现象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增加课堂反馈环节

在学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后,如小组活动、说话练习等,可以增加更多的反馈环节。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老师也可以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朱佳一老师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堂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低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精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朗读、识字和说话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邱志凯的教学灵感
不止有课例 更能做设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