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
一、依据字理认识“江”字,初步感知“江南”的特点
师: 小朋友, 江南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那里去走一走, 看一看。
(播放介绍江南风光的短视频。)
师: 在视频中, 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生: 我看到了荷叶。
生: 我看到了一条河。
生: 我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师: 你看, 这些都是江南特有的景物。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江南》。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师: (边板书, 边强调笔画)“江”的部首是“氵”, “南”里面是两横。我们齐读课题——
生: 江南。
师: (出示“江”字和“江”的实景图)“江”是这一课的生字。
生: (齐读)江。
师: “江”字里面藏了一个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偏旁——三点水。
生: (齐读)三点水。
师: 三点水的字一般都和水有关系。这里的“江”就是指长江。长江之水浩浩荡荡, 奔流不息。左边的“氵”代表长江里的水, 右边的“工”像长江水自上而下贯通的样子, 奔腾的长江水发出的轰轰声很像“工”的读音。我们一起响亮地读出这个字。
生: (齐读)江。
师: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三点水”的字?
生: 小河的“河”。
生: 小溪的“溪”。
师: (出示小河、溪流的实物图和词卡)你看,小河里有水, “河”字带有三点水。溪流在山间流淌,“溪、流”都是带有三点水的字。我们来读读这些与水有关的字词。
生: 小河、溪流。
[思考: “江”字采用了字理识字教学。依据“江”字的构字规律, 利用音形义的关系, 引导学生以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 用“河、溪、流”拓展学生对“三点水”这个新偏旁的认识。同时, “水多”也是江南的特点, 这样教学“江”字, 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兴趣。]
师: (出示江南地理位置图)同学们, 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方,我们就生活在江南。我们吃的水、用的水都是长江水。源源不断的长江水灌溉着两岸的农田, 让我们有充足的大米和水灵灵的蔬菜吃,所以江南也被称为“鱼米之乡”。江南是个富饶的地方。师: 听老师来读课文。(范读全诗)你知道水里有什么吗?
生: 水里有荷叶。
师: 荷叶就是莲叶。(板贴莲叶图)还有什么呢?
生: 江南的水里有鱼。
师: (板贴小鱼图)江南水里不仅有莲叶,还有很多鱼儿呢!
师: 接下来, 老师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溯源识记多个生字, 体会“采莲”之乐
(出示第一句, 学生齐读。)
师: (出示生字“莲”)请跟老师读, 莲。
生: 莲。
师: 莲的声母是边音“l”。(再次范读, 而后出示莲叶图)这绿绿的是——
生: 莲叶。
师: (出示莲花图)这粉粉的是——
生: 莲花。
师: (出示莲蓬图)这是什么?
生: 莲蓬。
师: 莲蓬, 第二个字读成轻声, 跟老师读。
生: 莲蓬。
师: (出示莲子图)莲蓬里面还有——
生: (齐读)莲子。
师: 我们一起来读读, 莲叶、莲花、莲蓬、莲子。
生: (齐读)莲叶、莲花、莲蓬、莲子。
师: 这些词语里藏着一个共同的偏旁, 你发现了吗?
生: 草字头。
师: 跟老师来写一写这个偏旁。
(教师范写, 学生书空。)师: “草字头”的字一般和植物有联系。汉字很有意思, 有的字看偏旁就能猜出它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生: 莲叶、莲花、莲蓬、莲子。
师: 莲浑身都是宝, 我们来看看江南人采莲蓬、剥莲子吧!
(出示采莲蓬、剥莲子的视频。)
师: 莲子在七八月成熟, 《江南》写的就是七八月时的景象。
师: (出示“采”字及字意图和古体字)
“采”这个字是指伸出手去采摘果子。这里组词是“采莲”。还可以采什么呢?
生: 采蘑菇。
生: 采野花。
师: (出示采草莓图)这是用手采什么?
生: 这是采草莓。
师: 是的。孩子们喜欢亲自去采草莓。(出示采春茶图) 这是用手采什么?
生: 这是采树叶。
师: 这可不是普通的树叶, 这是茶树。春天到了, 茶农们正在双手采摘茶叶, 我们来齐读:采草莓、采茶叶。
生: 采草莓、采茶叶。
师: (出示诗句“江南可采莲”)你看, 人们带着喜悦去采莲, 谁来读?
生: 江南可采莲。
师: 你强调了“可”的读音。是啊, 在江南可以收获很多的莲。
(出示生字“可”, 学生齐读。)
师: (“可”字旁边出示“采莲女撑长篙划船”的图片)你看, 采莲的姑娘心里可高兴啦。“可”字里面有个“口”, 那是采莲姑娘忍不住唱起了采莲曲, 唱得可好听了。“可”字的“横”“竖钩”原来就是指劳动的工具, 你们看是不是很像采莲姑娘手里的工具——两根划船的长篙。(出示词语“可以”)有了工具就可以更方便地劳动。
生: (齐读)可以。
(出示诗句“江南可采莲”, 学生齐读。)
师: (出示图片和诗句“莲叶何田田”)你看,江南的莲叶大大的, 圆圆的, 谁来读?
生: (读)莲叶何田田。
师: 你读出了莲叶的勃勃生机。
师: (出示图片) 你看, 江南的莲叶一片连着一片, 一片挨着一片。
生: (读)莲叶何田田。
师: 我从你的朗读里感受到江南莲叶真多、真美啊! 江南的莲叶真漂亮, 江南的莲多得数不清, 所以江南人要去采莲。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生: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师: 生活在江南的小朋友不仅可以去采莲,还可以观赏水中鱼儿。(出示“鱼戏莲叶间”)瞧,这一群鱼儿在莲叶间快乐地嬉戏。
生: (读)鱼戏莲叶间。
师: (标红“鱼”字)江南莲多,鱼也多。“鱼”这个字可有趣了,(出示“鱼”的古字)原来的“鱼”字就是表示一条挂起来的鱼。(出示动画展示“鱼”字的演变)鱼头尖尖的, 就像鱼字上面的刀字头,中间“田”大大的, 就像鱼肚子。你看, 鱼鳍在摆动,像在对你摆手呢,下面长长的横就像鱼尾巴。你也和小鱼打个招呼吧。齐读。
生: (齐读)鱼。
师: (出示“鱼戏莲叶间”)谁来读读这一句?生: (读)鱼戏莲叶间。
师: 小鱼儿们是怎样游戏的呢?
生: (读)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师: 在这四行诗里面, 有四个表示方向的字,你知道吗?
生: 东、西、南、北。
师: (出示图2)
这四个表示方向的生字可有意思了。师:“东”字最初描画的是太阳在树枝间升起,指的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跟老师读。
生: (齐读)东。
师: 傍晚, 太阳从西面落下, 小鸟就归巢了。“西”最初就是鸟巢的样子。
生: (齐读)西。
师: “南”字像一棵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大树, 表示树木长得茂盛的地方就是南方。
生: (齐读)南。
师: 原来的“北”字多像两个人背靠背啊,“背”的读音和“北”很相似。我们一起来读。
生: (齐读)北。
师: 我们再读一读这四个表示方向的词。
生: (齐读)东、西、南、北。
师: 我们把这些方向词放到诗句中读一读。
生: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师: 小鱼是按一定顺序来做游戏的吗? 它们是怎么游的啊?
生: 它们想游到哪儿就游到哪儿。
师: 是的, 它们想怎么游就怎么游。我们一句一句来读。
生: (读得很慢) 鱼戏莲叶东。
师: 这是一条慢悠悠的小鱼。
生: (读得欢快)鱼戏莲叶西。
师: 真是一条快乐的小鱼。
生: 鱼戏莲叶南。
生: 鱼戏莲叶北。
师: 真是活泼的小鱼。
师: 我们连起来读读这四句诗。
(学生齐读。)
师: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接下来, 我们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扮演荷叶下自由自在的鱼儿。大家来读诗句。
(教师举起“荷叶”, 四名学生在讲台前扮演自由游动的小鱼, 其他学生读诗句。)
师: 江南有这么多美丽的莲, 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江南盛产鱼, 也是个富饶的地方。
师: 小朋友们, 这首诗是一首汉代的乐府民歌, 是民歌, 说明还可以唱呢。
(播放音乐, 学生起身随着音乐跟唱, 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鱼游动的样子。)
师: 你们唱得可真好听, 课后, 还可以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同学听。
三、延续诗歌意境, 拓展运用生字
师: 江南的美丽富饶都藏在了这首小诗里。课文里的生字你会读了吗?
生: (齐读)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
师: 谁能用这些生字说一句话? 可以选一个生字, 也可以用几个生字。你来说。
生: 江南的美景真好看!
师: 你对江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生: 小鱼在水里游。
师: 是啊, 水量充足的江南, 鱼儿们游得多快乐啊。还有谁想说?
生: 今天北方起风了。
师: 北风刮起来就冷了。
生: 我用“鱼”说句话, 渔民们每天出去打鱼。师: 这两个“yú”可是不一样的生字哦, 渔民们用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品尝到了鲜美的鱼肉。
师: 同学们, 这些生字需要我们会读。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将生字隐去拼音, 学生齐读。)
师: 这一课中还有几个生字, 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我们来看第一个生字“可”。
(学生齐读。)
师: (出示田字格中带拼音的生字“可”)看,“可”这个字的横、竖钩这两笔原来就是表示工具的意思。有了工具, 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劳动,就可能做更多的事情。(出示词语: 可以、可能)一起来读。
生: 可以、可能。
师: “可”这个字里面藏了一个我们新学的笔画, 叫“竖钩”。
生: (读)竖钩。
师: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竖钩。
(教师板书, 学生书空。)
师: 我们在前面课文中学过一个笔画——弯钩。(出示“子”字, 第二笔弯钩标红)这个笔画叫——
生: 弯钩。
师: 这两个笔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 竖钩是直的, 弯钩有弯曲。
师: “可”字竖钩直而长; “子”弯钩短而弯。接下来我们一起写一写“可”。
师: (范写)“可”第一笔横要写得长, 就像人们劳动的工具,采莲姑娘唱起了悠扬的歌曲,里面的“口”要写得小小的。最后一笔竖钩写得直而长。
师: 再来看第二个要会写的生字。“东”这个字很有意思, 表示太阳升起的地方。“东”里面也藏了一个我们新学的笔画, 发现了吗?
生: 竖钩。
师: (出示“东”和“可”两个字, 标红两个竖钩)这两个竖钩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
生: “东”的竖钩没有挨到横, “可”的竖钩挨到了横。
师: 还有什么发现?生: “东”的竖钩短, “可”的竖钩长。
师: 是啊, 竖钩在不同生字里面也会有长短的变化。我们一起写这个字。
(教师范写, 学生书空。)
师: “东”的第一笔横长长的, 就像太阳升起时东方的地平线; 撇折像田地间的小路; 竖钩是今天学的新笔画, 像笔直的树干; 两点相呼应,就像在树下打鸣的公鸡。我们一起来写这两个字。
(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 进行点评。)
师: 我们来看看徐同学的书写。他不仅写对了, 还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书写端正, 我们给他加一颗星。他把“东”的竖钩写得短而直, “可”的竖钩写得长而直, 笔画规范, 我们再给他加一颗星。你们看, 他的页面整洁, 没有多余的痕迹,一看就是仔细写的, 我们再给他加一颗星。
……
《江南》是一首经典的汉代乐府民歌,魏月芳老师执教的这堂《江南》课,犹如一幅生动的江南画卷在课堂中徐徐展开,让学生和听课者都沉浸在江南的美景与文化之中。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魏老师清晰地设定了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生字词的目标,如“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等。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字理识字、溯源识字等多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准确认读这些生字,还能理解其含义,书写重点生字“可”和“东”时,对笔画和结构也有了较好的掌握。同时,在朗读方面,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了一定的感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识字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字的结构、偏旁,联想实物图等方式自主发现汉字的奥秘。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自己描述江南的景色和鱼儿嬉戏的场景,这种自主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富饶和美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通过让学生扮演小鱼嬉戏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江南生活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
1. 识字教学内容丰富且深入
魏老师围绕课文中的生字展开了详细而精彩的教学。对于“江”字,从字理入手,讲解部首“氵”与水的关系,以及右边“工”字与长江水流动样子和声音的关联,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江”字的含义。同时,通过拓展“河、溪、流”等三点水旁的字,加深了学生对偏旁表意的认识。在教授“莲”字时,结合莲叶、莲花、莲蓬、莲子的实物图,让学生在认识不同植物部分的同时,理解“草字头”与植物的联系。这种将识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且扎实有效。
2. 对诗歌内容的解读细致入微
在讲解诗句时,从“江南可采莲”到“莲叶何田田”,再到“鱼戏莲叶间”及后面表示方向的诗句,魏老师逐句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莲叶、欢快嬉戏的鱼儿。对于诗句中所蕴含的江南特色,如采莲的乐趣、鱼的数量之多和姿态之活泼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使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更能感受到江南的独特韵味。
三、教学方法
1. 字理识字法的巧妙运用
魏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广泛采用了字理识字法。这种方法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利用音形义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如讲解“江”“采”“鱼”等字时,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字形结构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了解汉字来源的基础上轻松记住字形和含义。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识字效率,更能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汉字奥秘的意识。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增强直观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播放江南风光短视频、采莲蓬剥莲子视频、展示实物图、动画展示汉字演变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多媒体的运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鱼”字的演变时,动画展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鱼头、鱼肚、鱼鳍、鱼尾与汉字笔画的对应关系,使原本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3. 情境教学法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在朗读诗句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采莲姑娘、是自由自在的小鱼等方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情境中。特别是让学生扮演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同时其他学生朗读诗句的环节,将诗歌的意境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生动有趣,激发兴趣
以播放江南风光短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在视觉上先感受到江南的美丽景色,如荷叶、荷花、河流等,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江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结合学生所看到的景象自然引出课题《江南》,并在书写课题时强调生字的笔画,使导入环节与后续教学紧密相连,为整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识字教学环节扎实有序
识字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先从课题中的“江”字入手,讲解字理,拓展相关偏旁的字。然后在诗句中逐个学习其他生字,如“莲”字,从读音到不同的词语“莲叶、莲花、莲蓬、莲子”,再到对“草字头”表意的理解,让学生逐步积累。在学习“采”字时,通过字意图和古体字讲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拓展“采蘑菇、采草莓、采茶叶”等词语,加深对“采”字用法的理解。整个识字环节注重方法的传授和知识的拓展,为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诗歌解读环节细腻深入,富有层次
在讲解诗歌内容时,按照诗句的顺序逐步推进。从“江南可采莲”开始,引导学生理解“可”字的含义,并通过对采莲场景的描述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江南采莲的喜悦。在讲解“莲叶何田田”时,通过让学生观察莲叶的图片,反复朗读诗句,感受莲叶的茂盛之美。对于“鱼戏莲叶间”及后面表示方向的诗句,先引导学生理解“鱼”字的趣味演变,然后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鱼儿嬉戏的欢乐和自由自在,同时巧妙地讲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字的含义和来源,使整个诗歌解读环节丰富而充实,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更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生机与活力。
4. 书写指导环节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在书写指导环节,选择了“可”和“东”两个重点生字。对于“可”字,讲解了其笔画“竖钩”的特点,并与之前学过的“弯钩”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楚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在示范书写时,详细地强调了每一笔的位置和书写要点,如横要长、“口”要小、竖钩要直而长等。对于“东”字,同样讲解了其中的竖钩特点,以及与“可”字中竖钩的区别,还将整个字的笔画与太阳升起、田间小路、树干、公鸡打鸣等形象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书写时能更好地把握字的结构和笔画。这种有重点、有方法的书写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5. 课堂总结与拓展环节自然流畅
在课堂结尾部分,通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说一句话,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巩固和拓展。学生们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运用了生字,展示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这堂课进行了简单总结,强调了江南的美丽富饶以及诗歌的特点,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最后,以播放音乐、学生跟唱并表演的形式结束课堂,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进一步体会到江南的美好,也让课堂教学余味悠长。
五、教学效果
1.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高
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们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无论是观看视频、观察图片,还是参与识字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都积极主动。在朗读诗句、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等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这充分说明魏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有效
在识字方面,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节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的含义和结构特点。在对诗歌的理解上,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诗句所描绘的江南景色和鱼儿嬉戏的情景,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朗读方面,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且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诗歌韵律和意境的理解,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3.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学生能够描述江南的美景和各种事物;通过对汉字演变和诗歌意境的想象,拓展了思维空间;在回答问题和用生字说话的环节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而在识字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建议
1. 小组合作学习可适当增加
在整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较少。可以在识字、理解诗歌内容等环节适当增加小组合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生字时,让小组共同讨论偏旁的含义和生字的记忆方法;在理解诗歌内容时,让小组合作表演江南采莲或鱼儿嬉戏的场景,并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2.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可更深入
虽然在课堂上关注到了大部分学生,但对于个别学习能力较弱或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例如,在提问环节,可以有意识地多给这些学生一些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书写指导时,针对个别学生的书写问题进行单独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拓展延伸可更丰富多元
在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丰富内容。比如,除了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说一句话,还可以引导学生背诵一些其他描写江南的诗句,或者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江南的景色,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加深对江南文化的理解。
总的来说,魏月芳老师执教的《江南》这堂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素养优秀。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和诗歌的魅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