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凯观课|六上习作《__让生活更美好》

文摘   2024-11-17 00:00   贵州  
大家好,我是十年赛课老司机邱志凯,拥有获奖课例,能做原创设计,今天公开课体验官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马艳玲执教的习作《__让生活更美好》的教学艺术。

         综合评价⭐⭐⭐⭐⭐⭐⭐⭐️⭐️✨

 ● 方法实用度:⭐⭐️
 ● 活动深广度:⭐✨
 ● 课堂趣味度:⭐⭐
 ● 评价精准度:⭐⭐️
 ● 学生辐射度:⭐️⭐️


【教学目标】
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重在三个关键节点的点拨:选择真实经历、理清具体影响、清楚表达看法。
【教学难点】
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为习作前指导,第二课时为修改指导和分享交流。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根据生活体验反思“事物”对生活的影响,认识“更美好”的具体含义。
借鉴名家写法,表达自己的看法,练习将自己的看法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花朵”激趣,选择“美好”
(一)激发兴趣,打开思路。
师引读:杨绛先生说——
生齐读: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师(深情):今天,我们继续“隐身串门儿”。(板书“_让生活更美好”)。
1.浏览美文片段,口头填空:

__让生活更美好。
片段① 《珍珠鸟》(节选)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 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 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片段② 《我的“长生果”》(节选)
有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 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汪汪。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又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誊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 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片段③ 《肥皂泡》(节选)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片段④ 《牛和鹅》(节选)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怕它干吗? 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嘎嘎叫几声,扇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2.浏览教材“花朵”,还有什么让生活更美好? 生打开思路。
(二)激活回忆,选择话题。
回忆生活,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在语文书上补全_让生活更美好。

二、“泡泡”助力,构思“美好”
(一)聚焦“更”字,发现变化。
标红板书中的“更”字。“更美好”与“美好”是不同的。“更”,更加,越发,是有变化的。浏览书中思维泡泡,这些“事物”让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交流构思,简列提纲
板书:“结合生活体验”“往事中选话题”。
三、名家引路,学写“美好”
(一)读懂要求,指明方向。
50页上暗藏秘诀,快找找。
生浏览后,师生交流,相机板书“美好”。
(二)名家引路,点拨写法。
1.如何写清楚它为什么让我觉得生活更美好了呢? 怎么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写具体呢? 我们去课文《竹节人》当中寻找答案。
有目的地自主阅读《竹节人》,探寻写作妙招。
2.师生交流,引导点拨。
既有直接写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 (笔杆“偷做”之乐、桌缝“玩斗”之乐、“赤膊相斗”之乐、“花样比武”之乐、巧取“名号”之乐……),又有间接写竹节人让大家入迷(课间激情观战、上课全然不知、后排同学伸脖、老师忘我偷玩……),还有反向写竹节人给“我”带来的苦(被没收后的沮丧、“搜索”未果的悻然……)。
板书:“变化突显”“情感流露看法”“直接写、间接写、反向写”。


四、笔下生花,表达“美好”
对照要求,调整提纲
片段练笔,静心创作
展示点评,引导提升

第二课时
一、对照要求,完善“美好”
(一)对照要求,师生共评2-3篇习作,指导修改。
依学情需要出示老舍《养花》,有目的地阅读,点拨,领吾,提升。
(二)依据要求,学生修改习作。

二、交流心得,共享“美好”
(一)鼓励习作后交流,引导重在分享写作心得,尤其是刚才修改中领悟的习作经验,相机板书“分享交流共进”。
(二)交流分享,师生对话,生生互动。

板书设计:
___让生活更美好
结合生活体验
往事中选话题
变化凸显美好
直接写、间接写、反向写
情感流露看法
分享交流共进



马艳玲老师的这堂作文课《__让生活更美好》,紧扣教学目标,聚焦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写作,是一堂扎实且富有创意的作文指导课。

教学目标达成

(一)明确写作内容与思路

1. 在第一课时中,教师以“花朵”激趣,从经典文本片段入手,如《珍珠鸟》《我的“长生果”》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不同事物给生活带来的美好,进而打开思路,口头填空,明确写作方向。这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基于生活体验反思“事物”对生活的影响,理解了“更美好”的含义,顺利达成了“根据生活体验反思‘事物’对生活的影响,认识‘更美好’的具体含义”这一课时目标。

2. 通过聚焦“更”字,引导学生发现变化,交流构思,让学生明白如何从生活往事中选择合适话题,并简列提纲,为后续写作做好铺垫。

借鉴写法与表达看法

1. 在“名家引路,学写‘美好’”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从课文《竹节人》中探寻写作妙招,通过分析《竹节人》中直接写乐、间接写入迷和反向写苦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掌握了将事物对生活的影响写具体的方法,为学生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达成了“借鉴名家写法,表达自己的看法,练习将自己的看法写清楚”这一目标。

2. 在第二课时,通过对照要求,师生共评习作,并依据老舍《养花》进一步指导修改,让学生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清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交流心得环节,让学生分享写作经验,进一步强化了对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重难点处理

(一)教学重点的落实

1. 选择真实经历
教师从激发兴趣开始,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打开思路,选择自己熟悉的真实经历作为写作素材。无论是课堂开始的美文片段启发,还是后续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让自己觉得美好的事物,都围绕着真实经历展开,让学生有话可说,避免了写作内容的空洞。

2. 理清具体影响
在“泡泡”助力环节,聚焦“更”字,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思维泡泡,发现事物对生活产生的变化,让学生明白要写出这种变化,才能体现“更美好”。在名家引路环节,通过《竹节人》的分析,进一步强化了如何将这种影响写具体,通过直接、间接、反向等多种写法展现事物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对这一重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 清楚表达看法
整堂课中,教师始终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从一开始的口头填空,到借鉴名家写法,再到自己的片段练笔和习作修改,教师都强调要将自己对事物让生活更美好的看法写清楚。例如在习作展示点评环节,教师会针对学生表达看法是否清楚进行指导,第二课时的修改指导和分享交流也再次巩固了这一重点。

(二)教学难点的突破

1. 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名家作品分析,如《竹节人》和老舍《养花》,让学生学习名家是如何清楚具体地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通过展示点评环节,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表达看法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在第二课时的修改指导中,再次强化这一难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完善,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清楚、具体表达看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与启发思考

1. 教师以杨绛先生“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引入,营造了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导入方式新颖独特,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在“花朵”激趣环节,教师通过展示美文片段,让学生口头填空“__让生活更美好”,这种方式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感受到不同事物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从而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打开了写作思路。

(二)引导探究与写作指导

1. 在“泡泡”助力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更”字,发现变化,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思维泡泡,让学生思考事物对生活产生的影响,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交流构思和简列提纲过程中,教师强调“结合生活体验”“往事中选话题”,让学生的写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写作内容和结构。

2. 在“名家引路”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从课文《竹节人》中寻找写作秘诀,这一设计巧妙地将课本知识与写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师生交流,分析《竹节人》中多种写作手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将事物对生活的影响写具体,如何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写作实践与评价修改

1. 在“笔下生花,表达‘美好’”环节,教师让学生对照要求进行片段练笔,然后进行展示点评。这种实践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教师和同学的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展示点评环节不仅关注了学生写作内容的质量,还注重了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保护,教师以鼓励为主,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 在第二课时的对照要求完善“美好”环节,教师通过师生共评习作,并结合老舍《养花》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修改过程中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多的方法。依据要求修改习作,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交流心得、共享“美好”环节,鼓励学生分享写作经验,通过师生对话和生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从课堂导入的美文欣赏启发学生思考,到“泡泡”助力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更美好”的变化,再到“名家引路”环节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探寻写作妙招,每一个环节都在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读写结合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片段、课文《竹节人》和老舍《养花》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评价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评价反馈。无论是片段练笔后的展示点评,还是第二课时的师生共评习作,教师都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交流分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写作情况,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写作水平的提升。

教师素养

(一)文学素养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出了较高的文学素养。无论是对杨绛先生话语的引用,还是对《珍珠鸟》《我的“长生果”》《竹节人》等经典文本的熟悉运用,都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这种文学素养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素养

1. 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紧凑、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如从激发兴趣到引导构思,再到名家引路和写作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 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较强。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无论是小组讨论、口头回答还是写作实践,教师都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引导学生朝着教学目标前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教学建议
在启发学生选择写作素材时,可以进一步拓展范围。除了课本上提到的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外,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等方面,让学生的写作素材更加丰富多样,从而写出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的作品。

总体而言,马艳玲老师的这堂作文课是一堂高质量的作文教学课,在教学目标达成、重难点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师素养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对作文教学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邱志凯的教学灵感
不止有课例 更能做设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