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凯出品|《搭船的鸟》情境何以突围?

文摘   2024-10-29 17:12   重庆  


暑期,粉丝让我帮她选课

《大自然的语言》or《搭船的鸟》?

因为学校磨课团队以前帮老师磨过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上也看到太多这堂课的案例

我觉得选上的人太多

珠玉太多 对比太多

于是建议做《搭船的鸟》


这堂课只有两个目标

没有三个四个

让你选择性去分解一二课时的内容

所以这堂课大家

也玩不出什么千差万别来

只有在一些细节上下功夫 才有取胜可能


我首先想到的还是情境

现在大家都知道通过任务驱动来展开学习

就是发布一个任务

然后让学生为完成这个任务去学习

它的好处是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意义

今天我读课文 学课文 不是漫无目的的

而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


但坏处是

很多任务也没有阐明学习的意义

给人的感觉就是

学校要搞个活动 年级要搞个比赛

老师要搞个评选

所以你必须要学

所以你不得不学

这是不是太简单粗暴去解释学习的意义了呢?


我认为如果学习任务本身还不具备彰显学习意义的功能

那么我们可以在发布任务之前

补充一个任务缘起

也就是任务发起的背景

是发现一个问题

还是为了推崇一种价值观或态度、精神?

我觉得有必要简洁明了地告诉学生

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反正这是任务

你学就对了


所以 我当时在想:

为什么我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翠鸟外貌、动作的观察?

学生会不会觉得很无聊?凭什么你让我观察,我就观察?我也不爱翠鸟啊!我也不是闲得慌啊!

对啦,我觉得要打消学生这些疑虑、困惑

就有必要简明解释为什么要去了解作者的观察


有老师会说:观察有很多好处,请你说一说。

我觉得这仍然很死板

因为你已经预设了学生觉得观察是有好处的

那么对于那些根本不在意的学生而言

你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呢?


要实现情境阐明学习意义的功能

我认为还是需要将学习和真实化的生活相接轨

于是,在发布本课任务之前

我设计了带领小表弟去动物园的生活化情境

借由我和小表弟参观完后的不同感受

引导学生发现

会观察和不会观察的人

生活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看,观察的意义和好处是不是就具象落地了呢?


有了背景补充

再来发布这个任务

是不是就合情合理多了呢?


那么,教学情境是不是就算成功了呢?

我认为它合格了

但还不够

作为公开课

还要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妙感


所以

对于这个情境

我们还有尽力压榨出其他的功能来

让看课老师觉得

诶,原来之前出示这个情境还有这层意思!

不仅有意思!更是有意义!


所以对公开课设计的追求

我感悟到

单一功能的课堂构成部件已经是过去时了

高级的构成部件往往能发挥多项功能

彰显更多的学习价值和意义

彰显课堂的设计之妙


例如生字词的学习

如果只是承载了认读书写的价值

那么也许它很落实

但就少了公开课让人期待那味儿了


所以情境也一样

如果只是发布个任务

那么也许它已经看起来有公开课的行头了

但是少了让人啧啧称赞的感叹


一个感悟:

多功能的家具设计

可以解决家居空间局限的问题

最大限度利用好空间资源


多功能的环节设计

可以解决公开课时间有限的问题

最大限度利用好课时资源


在有限的时间

有效发挥更大的功能

就是目前我对公开课环节设计的追求

很欣慰

《搭船的鸟》在情境上

实现了我的这种追求













邱志凯的教学灵感
不止有课例 更能做设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