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十年赛课老司机邱志凯。拥有获奖课例,能做原创设计。
很多找我提供公开课备课思路的老师都会发现,我基本没有参与到低年级的课中来过。说实话,我觉得字词教学相对枯燥,绕来绕去,就是围绕那么几个字词做文章,从12年赛课到现在,我的重心一直都在中高段的阅读和表达,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设计低段的课,但我发现,这就是我的短板,得去练练功才行。于是今年暑假,我破天荒地开启了二年级阅读课教学的设计研究。
找我的老师说想看我备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她提供了她备的初始版本,但这个版本并不算教学设计,而是类似于课堂实录的杂揉,看不出太多头绪,但看得出这堂课的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我挺喜欢这一课的,于是我毫无犹豫地地答应了老师的备课请求。
一、情境的创设
备课时,我留下了初始版本中的骨架,剔除了其他冗杂的东西,我终于看清了这堂课的结构。而后,我觉得,这堂课可以设计一个和课文内容高度相关的情境,顺势引出任务——
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借助关键词提示,讲故事,然后谈体会。我思考,为什么要讲故事呢?为什么要用上表示心情的词语讲故事呢?学生这么做了有什么意义?
第一种做法是把学习本身作为学习的意义,不需要附加情境,可以开门见山告诉学生我们要这么做。
第二种做法是创设一个需要学生讲故事的、非常自然的情境,让二年级的学生直观感受到这项任务的意义。
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还不具备深入洞察学习价值的能力,我认为在这里附加合适的情境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学习的意义,提升学习的投入力度。于是,我操刀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故事中玲玲交出了作品,接下来要跟参观者讲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故事。玲玲需要大家来给她做个示范。
讲述绘画的创作历程,这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这样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具备了心理刺激上的真实性,于是讲故事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引出来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本次讲故事任务意义的认同度。
二、工具的开发
这次讲故事,教材给予学生的支架仅仅只是三个表示心情的词语,没有人物提示、没有情节提示,对于二年级上册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如何降低难度呢?我的思考是,可以升级工具,把简简单单是三个词变成沾粘人物角色和情节提示的故事拼图,让学生通过它们把完整的情节拼凑起来,然后再提高难度,减少拼图提示的数量,最后达成教材所要求的那样,用仅仅三个词就把故事过程讲清楚。
三、立意的升华
初始版本只是就事论事,说到了动脑筋,让坏事变好事的道理,并没有延展。我思考,可以由此发散到我们的中国智慧。于是,立意变上去了,文化自信便在这里得以浸润。
四、字词的书写
第一课时已经讲授了字词、作为二年级的第二课时,还是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同时,关照学生的字词基础。初始版本只是很常规地让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我最近一起在搞情境填词,于是我想,为什么不把这一课的字词书写继续放进《玲玲的画》的故事情境中呢?
于是,我亲手操刀设计了经典积累,把本课要求认读的词语嵌入其中;
于是,我站在玲玲的角度给爸爸写了一封感谢信,把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词全部巧妙无痕地融于信中。
于是,学生读着经典写着信,认了字,写了词,更在情境下理解了它们的意义。
做到这里,我也非常满意地赞叹:妙哉!妙哉!
后来老师去实践,不出所料,这堂课反响很好!该区也要求她上过之后,再次展示。
事实证明:一堂课能足够让我们自己满意,那么它就具备了竞争力!
实践证明:我也能够做合适的低段课,这个短板,我想以后可以慢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