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CTO通过技术与介入器械有哪些?

文摘   2024-10-20 22:20   江西  


慢性完全闭塞(CTO)是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常见问题。尽管血管CTO介入治疗对介入医生而言仍具挑战性,但它正逐渐成为复杂CTO病变治疗中替代外科血运重建术的一种可行选择。本文深入探讨了股腘动脉CTO介入治疗中常用的顺行、逆行及经侧支入路的血管内技术。同时,我们也系统回顾了当前新型通过和再入装置在股腘动脉CTO介入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其实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背景



与简单介入手术相比,CTO介入手术需使用更多设备,延长了手术和透视时间,并增加了手术团队的人员配置。这增加了患者面临的风险,如血管穿孔、夹层形成、侧支血管损伤、动静脉瘘、辐射暴露以及造影剂负担。然而,血管介入治疗正逐渐成为复杂外周CTO病变的首选初步治疗策略。《外周动脉疾病管理的学会间共识》(TASC II)的补充文件指出,对于复杂的股腘动脉病变(包括TASC D病变),应优先考虑血管介入治疗方法。


在选择股腘动脉CTO的治疗方式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危险因素、合并症以及医生在复杂血管内介入治疗方面的经验。随着导丝穿越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型通过和再入装置的涌现,股腘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正逐步提高。本文旨在阐述当前血运重建技术的现状,并回顾股腘动脉CTO介入治疗中通过和再入装置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顺行通过


  • 定义:从近端纤维帽接近病变,可通过内膜或内膜下途径实现。

  • 内膜途径:使用软头亲水涂层导丝穿过微孔道,微导管支持下逐渐增加导丝头端负荷。

  • 内膜下途径:在血管解剖平面间使用环形亲水涂层导丝进行钝性分离,直至导丝自发重新进入真腔。

  • STAR技术:内膜下推进导丝,直至其自发或人为操作下进入真腔。

  • 造影剂引导下的STAR技术:穿过内膜下层注入造影剂,以显示分离平面并便于导丝通过。


逆行通过


  • 适用情况:顺行通过失败、闭塞段长、严重钙化或过度迂曲、近端帽模糊。

  • 技术描述:穿透远端纤维帽后,通过推进导丝穿过闭塞部位寻迹内膜斑块。

  • 导丝对吻技术:以逆行导丝为标志,将顺行导丝沿着相反通道推进。

  • CART技术:顺行导丝穿过近端真腔进入内膜下组织,逆行球囊扩张内膜下间隙,使顺行导丝通过CTO进入真腔。

  • 应用案例:经腘动脉或足动脉逆行入路治疗股腘动脉CTO。


经侧枝通过


  • 适用情况:近端闭塞严重、未能穿透近端纤维帽、存在侧支血管或顺行入路后出现并发症。

  • 技术描述:通过侧支血管到达重建的股腘动脉远端区段,以逆行方式接近CTO远端纤维帽。

  • 局限性:无法用于缺乏发达侧支血管、侧支血管严重成角或迂曲的情况。

  • 优点:不需要额外通道,不需俯卧位,提供更多手术经验。

参考文献

CTO通过装置



透视引导装置

  • Frontrunner XP:可控钝性显微切割策略,穿透CTO纤维帽并开通导丝通道。

  • Crosser系统:高频机械振动穿透CTO,适用于长且钙化的病变。

  • Wildcat导管:螺旋楔形物穿透CTO,可配置为被动或主动模式。

  • Viance导管系统:圆形钝头,通过旋转和推进技术穿过CTO。

  • TruePath系统:金刚石涂层远端头端高速旋转开通通道,可弯曲避开侧支。


血管内成像引导装置

  • Ocelot系统:结合OCT成像,实时引导治疗性介入装置通过CTO。



CTO再入装置



透视引导装置

  • Outback导管:单腔导管,头端有空心弯曲针头,用于再入远端真腔。

  • Enteer再入系统:扁平球囊自动定向,重新进入远端真腔。

  • OffRoad导管:锥形定位球囊和微导管小刀引导透视,成功再入真腔。


血管内成像引导装置

  • Pioneer导管:结合IVUS和可伸缩镍钛诺空心芯针,在IVUS引导下再入真腔。


结论

  • 技术发展:随着导丝通过技术和新型通过、再入装置的进展,股腘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提高。

  • 临床实用性:这些技术和装置有助于高危患者避免手术搭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和辐射暴露。

  • 未来方向:前瞻性试验将进一步评估这些辅助工具的疗效和安全性,确定其适用临床环境。



春苗介入圈
分享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