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遵循指南建议的介入技术,包括支架边缘斑块负荷<50%、最小支架面积(MSA)>12mm²以及支架放置在P1段内,与FP-DES置入股腘动脉后2年再狭窄风险显著增加独立相关。
未遵循指南建议的介入技术,包括支架边缘斑块负荷<50%、最小支架面积(MSA)>12mm²以及支架放置在P1段内,与FP-DES置入股腘动脉后2年再狭窄风险显著增加独立相关。
研究类型: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证据级别:3 (SIR-C)
研究背景
最新的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推荐,对于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在复杂股腘动脉疾病(如长段弥漫性、严重钙化或完全闭塞性病变)中,采用创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且这一策略在当代股腘动脉实践中越来越普遍。氟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FP-DES)由于其生物相容性,能够比无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DCS)更长时间地释放紫杉醇,从而有助于降低介入治疗后股腘动脉病变的再狭窄率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尽管FP-DES具有持久的效果,但仍有约29%的患者在2年后发生再狭窄。因此,确定再狭窄的预测因素是一项临床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遵循指南建议的介入技术对氟聚合物基药物洗脱支架(FP-DES)在股腘动脉中的中期通畅性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研究参与者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使用FP-DES进行IVUS引导下介入治疗的外周动脉疾病和股腘动脉病变患者。在研究期间,共有1222例患者的2648个病变接受了股腘动脉介入治疗。排除使用编织镍钛合金支架、DCS、BMS、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的病变后,最终分析了224例患者的287个病变。排除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和IVUS数据缺失的患者后,最终分析了173例患者的200个病变。
手术过程
血管介入手术在局部麻醉,穿刺对侧或同侧股动脉建立通路,置入6-F鞘管。成功引导丝穿越病变后,常规使用IVUS评估血管直径和病变形态,并进行预扩张。FP-DES的直径选择等于或最多比远端外弹性膜大1mm。支架放置策略一般建议放在P1段内、支架着陆在正常位置以及获得足够大的管腔增益。FP-DES植入后,必须使用与血管直径相同的球囊进行后扩张。最后,进行IVUS检查以确认支架段的特征。
结果
2年再狭窄的累积发生率为19.5%(SD±3.3)。多变量分析显示,未遵循指南建议的介入技术,如支架边缘斑块负荷<50%、最小支架面积(MSA)>12mm²以及支架放置在P1段内,与再狭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风险比[HRs]分别为3.22、4.71和4.67,P值分别为.004、<.001和<.001)。所有3项技术标准均符合的手术的2年再狭窄风险为8.4%(SD±3.4),而符合2项或0-1项技术标准的手术风险分别为25.0%(SD±6.2)和48.6%(SD±10.4);相对于3项技术标准均符合的手术的HR分别为3.79(P=.007)和11.85(P<.001)。
讨论
本研究确定了IVUS引导下股腘动脉介入治疗使用FP-DES的中期耐久性以及其手术再狭窄因素。主要发现包括:(a)IVUS引导下FP-DES植入后2年再狭窄的累积发生率为19.5%(SD±3.3);(b)介入技术,包括MSA>12mm²、支架边缘斑块负荷<50%以及支架放置在P1段内,与FP-DES植入后2年再狭窄风险降低显著相关。
结论
未遵循指南建议的介入技术,包括支架边缘斑块负荷<50%、MSA>12mm²以及支架放置在P1段内,与FP-DES置入股腘动脉后2年再狭窄风险显著增加独立相关。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981686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