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下腔静脉滤器取出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是为预防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设计的装置。放置IVCF显著降低了PE的发生率,特别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继而导致的PE。体内留置滤器的时间延长所带来的并发症如滤器贴壁与倾斜、断裂(2%~10%)、移位(0~18%)、静脉管壁穿透(0~50%)、血栓阻塞(2%~30%)、或者伴有PE及DVT的复发(0.5%~6%)等的概率逐年上升。而应对IVCF的取出除了可以使用常规的标准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通过改进取出技术的辅助。
使用猪尾导管和导丝相互配合,进入血管壁与滤器粘连处的缝隙,调整导丝角度弯折回返与导管形成襻状结构,襻状结构在缝隙之中勾取粘连组织的同时可调整滤器状态继而完成分离。成襻技术应用灵活多变,既有导管捕捉器成襻术,也有导丝成襻技术。完成分离滤器,亦可沿一般手法进行回收。
通过导管与导丝相互配合,在IVC管壁与滤器回收钩之间置入导丝,通过壁侧滤器网孔,通过缝隙将球囊导管导入,继而缓慢增加压力扩大球囊,通过扩张的球囊作用于两侧,使得IVC管壁与回收钩逐渐分离。之后可将导管引入以常规方法施行滤器的取出。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滤器的粘连情况,若IVC管壁与滤器的粘连程度较低,则可以很适合地运用球囊作用力较强的特点,而如果粘连情况较严重则需要考虑其他处理方法。
圈套器可先于股静脉进入滤器之中导进导丝,在实时透视技术辅助之下使用抓捕器将导丝前段套牢,弯取使之成襻状结构套取滤器继而将导丝引出,之后使用另一圈套器沿颈静脉进入以相同方法套取滤器,2名术者配合对向拉取,将滤器完全与下腔静脉分离,之后可沿一般方法沿股静脉开始回收。这种方法可以针对纺锤形IVCF的结构与分离方式。
使用鹅颈圈套器的套取回收技术可能会在襻状结构牵拉时,对粘连组织与滤器情况严重者会遇到阻力非常大的状况,甚至在拉取之中由于力度使用方向与大小问题而引起管壁破损穿透、滤器损坏等严重后果[19]。而活检钳则可以将滤器尽量回收至回收鞘中进行下一步工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活检钳对于方向的控制能力并不突出,因此控制时需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在IVCF的困难性取出工作之中,滤器内有着很大可能性存在着栓子类物质,通常可置入1枚保护性滤器位于原位置之上进行溶栓,待血栓溶解之后进行滤器的取出。若溶栓不彻底仍有残留则可用导管抽吸或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清除之后进行取滤器。而在滤器下方存在血栓其溶栓注意事项需要关注血栓直径。直径<10 mm可直接沿用标准方法进行滤器取出;直径>10 mm可使用溶栓药物及导管抽吸之后进行操作。
使用鹅颈圈套器进入下腔静脉内滤器处,伸出圈套抓持滤器使其向逆方向作用力,改变滤器位置,收紧鹅颈圈套器从而使管壁与滤器钩端分离,同时滤器部分由圈套器抓持,完成后即可进行常规回收步骤。
滤器远端支撑杆与静脉管壁发生粘连而形成的内嵌结构,在不需要开放手术的条件下,使用激光鞘对粘连组织进行消融切割,使粘连的纤维组织断裂继而分离并取出滤器。这也是激光消融技术的有效而安全的特点之一,可以据此处理粘连嵌入及永久性滤器相关取出问题。
点击下方文字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