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瞄准技术 : DIPS治疗布加综合征

文摘   2024-09-01 21:45   江西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为肝静脉-下腔静脉段阻塞,可导致门静脉高压。鉴于存在门静脉血栓形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通常不可行。在这些情况下,直接肝内门腔分流术(DIPS)被证明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该手术通过肝内下腔静脉在门静脉和体循环之间建立通道,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门静脉高压。本文介绍了一例37岁女性布加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该患者成功接受了超声(US)引导下的DIPS治疗。






背景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充血性肝病,特征为肝静脉流出受阻。原发性BCS是由于静脉(如静脉炎、血栓形成或其纤维性后遗症)导致的流出受阻。在继发性BCS中,流出受阻是由邻近结构(如肿瘤侵袭或外在压迫)引起的。大多数BCS病例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这在原发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得到了证明,后者是肝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布加综合征的年发病率为每百万分之0.1至10。BCS可引起各种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虽然患者可能无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由肝脏损伤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水、腿部肿胀、黄疸和肝肿大。BCS会导致严重的中央小叶充血、肝细胞坏死和萎缩。随着疾病的进展,还可能出现结节性再生、进行性纤维化和肝硬化。



病例报道

患者,37岁,女性,既往无显著病史,因1个月内进行性腹胀而前往急诊科就诊。在本次就诊前,她曾接受过妇科医生检查,超声检查显示腹水显著。未发现可疑的附件肿块。随后进行了对比增强CT检查(图1A和B),除了腹水外,还显示肝脾肿大伴肝实质不均匀强化。

图1:(A)上腹部门静脉期CT显示肝脏实质“坚果状”外观,肝静脉血流不可见。注意到肝周腹水(红色箭头)。(B)上腹部门静脉期CT显示门静脉通畅(红色箭头)。左叶肥大(白色圆圈)。

虽然门静脉通畅,但肝静脉在CT上不可见,我们怀疑BCS。CT检查未发现妇科病因导致的腹水。

进行了腹腔穿刺术,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漏出液病因。考虑到这些检查结果,患者开始接受全身抗凝治疗,初步诊断为肝静脉阻塞(BCS)引起的门静脉高压性腹水。进行了高凝状态检查,患者被诊断为蛋白S缺乏症。

鉴于BCS的发现,以及患者需要频繁进行腹腔穿刺术,每两周至少排出5升腹水,且患者的腹水无法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控制,因此进行了门体分流术的评估。患者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尽管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1.6,血白蛋白水平为3.0g/dL。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13。患者还接受了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EGD),结果显示无食管或胃静脉曲张,且超声心动图显示无心力衰竭证据。

直接肝内门体分流术(DIPS)

常规消毒铺巾,彩超引导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IJ)建立静脉鞘管通路,并进行腹腔穿刺术。由于肝静脉阻塞,无法创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血管内超声检查显示未见明显的肝静脉。因此,考虑创建直接肝内门体分流术(DIPS)。术中发现患者门体压力梯度为14mmHg(门静脉压力26mmHg,系统静脉压力12mmHg)(图2A)。

图2(A)下腔静脉造影结果显示肝静脉未显影。(B)通过两个圈套器(一个通过经皮肝穿刺右门静脉置入,另一个置于肝内下腔静脉)使用20号脊髓穿刺针进行穿刺。(C)圈套器套住导丝后,将其拉入颈内静脉鞘管(白色箭头),创建门体通路以便后续放置支架。经皮门静脉鞘管如图所示(黑色箭头)。(D)使用6mm球囊对门体通路进行预扩张。(E)放置Viatorr支架(覆膜部分5cm,未覆膜部分2cm)后的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系统至体循环和右心房的血流通畅。


考虑使用枪瞄技术建立DIPS,之后放置支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右门静脉置入血管鞘管,一个置于右门静脉,另一个置于肝内下腔静脉(IVC)。使用单独的20号经皮穿刺针(图2B)对两个圈套器进行穿刺。一旦获得下腔静脉的导丝通路,就使用下腔静脉圈套器(图2C)捕获并拉动导丝至右侧颈内静脉鞘管(导丝的另一端圈套入门静脉鞘管)。沿导丝(0.018英寸导丝)推进5French Glide导管。一旦其到达门静脉的预期位置,就在透视引导下推进一根辅助的0.035英寸Glide微导丝进入肠系膜上静脉。在透视引导下,沿Glide导丝推进Glide导管进入肠系膜上静脉,并固定门体通路。测量门体通路的长度后,放置了一个Viatorr支架(覆膜部分5cm,未覆膜部分2cm),并将通路后扩张至8mm直径(图2D)。进行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血流通畅。门体压力梯度降至6mmHg(图2E)。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腹水随后消退。术后1周和3个月的随访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支架通畅,无腹水。患者至今仍继续接受抗凝治疗。



讨论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00,其特征是肝静脉阻塞,可导致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性体征和症状,如腹痛、肝肿大和腹水。BCS在女性中的诊断率高于男性。BCS是一组由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引起的疾病,阻塞原因可能是结构性阻塞或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坏死和可能的肝硬化等并发症。BCS在进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之前,通常长期无症状。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BCS将导致显著的发病率,3年估计死亡率高达89%。BCS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减轻肝脏充血来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由于BCS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因此其管理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临床症状和解剖结构。

对于高度怀疑BCS的患者,多普勒超声是确诊的首选初始检查。肝静脉侧支循环和湍流等图像通常表明存在BCS。此外,未可视化和迂曲的肝静脉是BCS的非特异性表现。然而,肝内静脉侧支循环被认为是敏感的表现,可在高达80%的BCS病例中出现。MRI是二线成像方式,可显示肝静脉血栓形成,并可用于评估下腔静脉(IVC),但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更贵。3D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的敏感度与肝静脉造影相当。MRI在显示肝内侧支血管和血流方向方面效果不佳。CT在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直接肝内门腔分流术(DIPS)时,对于评估肝血管解剖结构有效。肝静脉未可视化被认为是CT上该疾病的指标。然而,在高达50%的BCS病例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肝静脉造影被认为是评估肝静脉、血栓形成程度和腔静脉压力的主要检查。然而,肝静脉造影的缺点是使用了含碘对比剂。肝活检是区分BCS与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必要手段,后者发生在毒性药物给药和骨髓移植后。

抗凝剂是BCS治疗的基石。一些BCS患者,如急性形式的患者,对治疗无反应。在这些难治性BCS中,可使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进行治疗。该分流是通过在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放置支架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因此是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肝静脉血栓形成和无法使用肝静脉造影进行检查,如本例所示,TIPS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在这些患者中,直接肝内门腔分流术(DIPS)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可能减轻门静脉高压,这是一种改良的TIPS手术,其中支架直接从下腔静脉插入门静脉。迄今为止,仅有少数BCS患者成功接受DIPS手术的报道。

DIPS的辅助技术包括:枪瞄准技术,如本病例报告所述,其中通过在下腔静脉(尾状叶水平)和门静脉系统(使用经皮经肝或经脾通路)中放置圈套器来辅助穿刺建立门体通路。将两个圈套器在同一透视平面上排成一行,使用长针穿刺,建立通往两个圈套器的通路。使用下腔静脉圈套器将通过针推进的导线拉入颈内静脉通路(导线的另一端圈套在经皮经肝或经脾通路中)。



春苗介入圈
分享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