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说:“须菩提,你(现在)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如来无须以三十二种圆满的身相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心念。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么生起最高最圆满觉悟的人,就是在说要舍弃一切存在现象的断灭相了。为什么呢?生起最高最圆满觉悟的人,对一切存在现象不是全盘否定、舍弃进入断灭的境界。”
因为如来在上一品中,否定了须菩提的回答,说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令须菩提安住在了“如来真空之境”上,无能观与所观。
但对如来见地仍迷惑的众生,可能会认为,既然三十二相是虚妄的,那可以不用修清净行,不用功德就可以成佛了。
因如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功德圆满之相,所以此处,佛说:“你们千万别这样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不需要具足圆满功德。没有功德,你可能永远无法从梦中醒来。”
而一位真正了悟般若智慧的佛弟子,于这世界一切不会简单地否定或抛弃。如果在意识层面认为佛说万法虚妄,没有或舍弃万法,住在寂灭中,即佛说的断灭见,非佛正知见。
为了证明佛以上观点,令弟子们对这个观点有更深入的领悟,让弟子们知道在修行中了知一切“法无我”应怎样做,佛马上举了一个例子来阐述刚才所说,即是第二十八品。
原文大意是:佛陀说:“须菩提,假如有一位菩萨,拿恒河沙一样多的世界七宝来用作布施。又有一人,了悟一切法无我,修行能从‘忍’中成就,此菩萨所得功德超出了前面的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这位菩萨不受福德的原因。”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什么是菩萨不受福德?”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所做的福德不贪着、不执着,所以说不受福德。”
在这一品中佛说:“须菩提,比如有一位菩萨,拿恒河沙一样多的七宝来做布施。又有一人了悟一切法无我,在‘忍’中成就。此菩萨所获得的功德胜过前面的菩萨。”
什么是佛说的“忍”呢?即令心安住在一切境中,如如不动,即为忍。比如,修六度中的忍辱行,如果我们知一切法空,没有可忍的人、可忍的事,而自我也空,这样修才能令心真的安住在忍辱行中,否则我们的“忍”辱就是承受,就是在忍受。
只要觉得有个自我,有个他人,有个在忍受的事,就迟早会忍无可忍。即使坚持下来,也是在经受磨难、牺牲与付出。
所以,知一切法空,我们才能不起嗔念,才能令心长久、无得无失地安住在修行中,圆证佛果。去修忍辱行,如果不知万法皆空的道理,其实所有善行,所有忍受也只是人天福报。
有些弟子可能会认为一切法空、我空、人空、“忍”辱的事也空,那不是忍与不忍一个样吗?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忍”辱呢?我不修“忍”辱,只要事过后,我心中不挂碍就可以了。
但万法皆空时,你即是众生,你不挂,与你计较、被你伤害的众生能不挂吗?
所以,如果行者有如上想法,即是佛在前面说的不修福德就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认为“忍”辱也空,福德也空,只要否定一切就是佛说的空性,这即是断灭见。
再比如,我们在修行时,要忍受身心内外一切境的诱惑,忍受习气欲望的牵引,令心安住在空性正见上而如如不动。未圆证如来境界,就说做与不做一个样,从而随顺自己习气欲望、随心所欲,干什么都无所谓,这就不是在菩萨道上,也不是在学佛了。
佛弟子应知一切相虚妄,而行一切善法,圆一切功德,才能彻底迁除一切我执、习气欲望,从梦中醒来。
在此,佛说,菩萨不受福德,如来的“真空之境”讲到这,一切都从有开始谈了。空即是色,如来之境用到时空中、人道的生活中,平凡的只是不受不贪。
我们在这儿谈一下,什么是“不受”?佛为什么会用“不受福德”来解释菩萨“得成于忍”,让解空第一的须菩提,都没有马上反应过来。
我想,也许须菩提一直将随佛修行,作为生命中最大的福德,从未想过还有什么出世入世的福德要受,所以才没能马上意会佛的话。
在人道,菩萨了知万法皆空,却忍受身心欲望的煎熬,忍受外境种种美食、音乐、歌舞、华衣、奢侈的享受,忍受种种外境的诱惑,如如不动安住于空性正见中,安坐于僻静处修行。
在世俗人眼中,这个人似乎没有福德。大菩萨真的生生世世没有累积福德吗?真的没有能力获取、享受这世界一切吗?不是,是一位真正的菩萨不贪恋这世界所有的有漏福德。
菩萨不贪恋这世界有漏福德,广行菩萨道,功德逐渐圆满,但菩萨也同样不贪恋出世的功德,视出世界的功德也如幻化,所以才能在“忍”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把大菩萨这个行为称为“不受福德”。
所以在座的每一位有大福德的行者,如果你们有能力,有条件,得到这世界上的奢侈繁华,但却如如不动,安住于佛的空性正见中,去求无上正等正觉,而不是安住于世间的荣华富贵中。
同样,修证中的行者能观禅悦、光化身、神通神变、三十二相视为幻化,也是不受福德,也是不贪。这就是经中说的菩萨不受福德,菩萨不应贪着。
所以,佛在此说:“如果有一个人了知一切法无自性,而能令心安住于种种诱惑的幻境中,如如不动,并以此成就,福德大于以满恒河沙等七宝做布施的菩萨。”
而且他还接着说:“因为这位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问佛陀:“世尊,什么是菩萨不受福德?”佛说:“菩萨所做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八品的内容,基本上是在为第二十七品做阐述,在第二十七品中,佛担心弟子们认为既然诸法皆空,不需要修三十二种清净行,不需要具足圆满的功德,就可以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见地是对佛说的空性见地的错误认知,是对万法的简单否定与抛弃,非佛正见。
所以,佛说:“一位菩萨知一切皆空,以‘忍’成就,此人所得福德很大。”
但大家要注意一下,在此品的前面,佛与须菩提的交流中已无数次谈到了福德的虚妄,而在第十九品中谈到正因为福德无自性,也本质空,所以如来说得福德多。
所以此处,佛在说到菩萨福德多时又加了一句:“因为这些菩萨已经不受、不贪福德,即已破了对福德的执着了,所以我说他们能知一切法空,而得成于忍。如此修证,所得福德胜过满恒河沙七宝持用布施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