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十七):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文摘   2024-12-19 13:04   江西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接着问须菩提:“须菩提,你怎样认为?可以通过具足的色身见到佛吗?
须菩提答佛陀:“不可以,世尊,如来是不应该通过具足的色身见的。为什么呢?如来说具足的色身并不是“如来”真有这样的身相,只是随顺世俗,假名称如来具足的色身。”
佛陀又问须菩提:“须菩提,你怎样认为呢?可以通过具足一切相见到如来吗?
须菩提答佛陀:“不可以,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一切相”得见。为什么呢?如来说,所有的相具足,并非真的说诸相具足,是假名诸相具足。”
这一品佛的提问,在第五品中也提问过类似问题。原文是: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须菩提答不可以。如来说身相,即非身相。当时佛与须菩提的对答,是为了强调诸相的虚妄,不应将如来执着认知为某一种特定的身相。
在第十三品中,佛问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须菩提回答,不也。世尊。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佛在这一品中,与须菩提的对答,还是担心弟子们着佛的功德之相。要想回到如来真空之境,执着佛有三十二相是回不去的。
现在,佛在此处又提问,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可以具足诸相见不?是要强调什么呢?
我们先谈一下,什么是“具足色身”?
在此一品的前面,佛刚谈了无量无边佛土世界,众生心识的虚妄。接着在这一品,又谈到“具足色身”,有的人将佛说的这个“具足色身”理解为像欲界凡夫一样,有眼耳鼻舌身意的色身,或像色界众生一样的光化身。
有的人将这个“具足色身”理解为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紫磨金身。也有众生理解为是佛无量无边的应化身。
但佛说法是破三界六道众生的执着的,所以,你心中执着的那个“如来身相”即是此处的“具足色身”
同样道理,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具足诸相”有的人理解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相,有的人理解为“五蕴”,佛学中将“自我”称为“五蕴”,由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组成。色蕴是指物质现象,受想行识都指精神现象。可以说,佛法中五蕴的概念涵盖了世界万法。
众生刚开始修证,见色时要观空,观空时认为应该见圆满的色。所以现在佛在破弟子们建立在意境中的色空不二之相,因为弟子们如果在意境上了知“如来空性”时,会认为既然空不是虚空,也不是否定、抛弃一切,那与如来的空境同时呈现的应该是圆满的佛相,或包括每一粒微尘在内的三千大千世界。
但如弟子心中有一个“色空不二”的境界,即已着相了。比如,我曾经在修证时,进入一种境界,即自己化成了遍虚空,遍法界的光明,而无量无边众生的心识,或三千大千世界在光明中刹那呈现生灭,一切如同幻化。
还有一个境界,自己忽然化成一个光圈,中间坐着一尊如如不动、端正庄严、紫磨金身的佛相。
这些境界并不稀奇,对一些观照力非常强的行者,通过对“色空不二”文字的领悟就可能达成。有些人的境界还来自于宿世的修证,当然也有的是行者的证量。
属善境界,可以破行者某种执着,但如果我住在这些境界中,认为是证入了色空不二,见到了如来,或执着任一境界就是如来真空之境,那就错了。
自性真空,无得无失,如如不动,本来如是,无任一境界可诠释。“如来真空之境”,你认为奇异时,五眼六神通具足,平凡时,如吃喝拉撒睡,无不是“如来真空”。
所以,如果行者在头脑、意境中还有一个境界是如来的境界,还有得失心,那就是错的
真空是行者在破掉所有执着,不着所有相后,本来具足的东西。那时只是了知了一切的虚妄,既知一切法皆空皆妄,行者即会在一切法中、起心动念处,不再粘着,不再被境转、相迷,而获大自在,即称如来。

局外人stander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