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品的原文大意是,佛陀问须菩提:“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呢?须陀洹(指初果罗汉)能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得到了须陀洹果了吗?”
须菩提回答说:“世尊,不可以。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入流就是舍凡入圣,出入圣者之流。但圣者无相,所以实无所入,只是说能不被眼、耳、鼻、舌、身、意所建立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境所转、所诱惑,对此不再执着、贪恋、放不下,名叫须陀洹。”
佛陀又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呢?斯陀含(指二果罗汉)人能够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得斯陀含果了吗?”
须菩提说:“世尊,不可以。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的意思是往来,即还需要一住天上,一来人间受生。对本性来说,实无往来。往来只是一个虚妄的现象而已,故名是斯陀含。”
佛陀说:“须菩提,你认为怎样呢?阿那含(指三果罗汉)能否生起这样的念头,说我得阿那含果吗?”
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阿那含名为不来,不来不是指不轮回,是指不再来人间受生。但对自性来说,本质上并无来去,故名阿那含。”
佛陀说:“须菩提,你认为怎样呢?阿罗汉能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得到了阿罗汉果位吗?”
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其实并无有任何一个固定的形象样子叫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即是有我、人、众生、寿者相。
世尊,佛说我证得了无诤三昧的境界,无诤三昧就是了悟自性本空,清净无烦恼的状态,是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这样想,我是离欲(断除了一切欲望,清净无染)阿罗汉。
世尊,如果生起这样的念头,我证得了阿罗汉果。世尊就不会说须菩提是一位乐于在山林中、寂静处静修,正在走向解脱轮回的人。
正因为须菩提虽在山林寂居静修,但内心如如不动,不被身心内外一切境转,安住于万法本空的见地上,不执着在山林静修这回事儿,也不取过去、未来的任何相,所以世尊才说须菩提是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正在走向解脱轮回的人。”
从第七品开始,如来开始反问须菩提,以此反问令弟子们反省到自己内心执着的疑惑与障碍。
前面两品,令弟子们放下对无上正等正觉果位有所得之心,放下对佛说法执着之心。
在这一品,接着反问须菩提,从初果到四果阿罗汉,有果位可得吗?须菩提一一回答,都无果位可得。每一个果位成就,只不过是破除、放下了一些执着的境界,起个假名叫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相信当佛说完这一品时,那些证得初果到四果的弟子们,有的即可放下有所成就之心,马上安住在自性本无染着、本无生灭、不来不去、本无动摇、本无清净烦恼,毕竟空的境界中。
另外,在这品中有四个名词解释一下,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是佛弟子从初果到四果的梵文音译叫法,这是在佛弟子中,根据修禅定、证量、境界划分的四个等级。
最后的阿罗汉称人中最为第一,可以在人间安住在无色界,天人的生命状态中入定很久,长久地逃避轮回。但四个果位都是回归空性路上的风景和化城,还未彻底解脱,证入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