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十八):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文摘   2024-12-19 13:04   江西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对‘法’有所陈说。不要这样想,为什么这样说?假若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还不能理解我所说的一切。须菩提,说法的人,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个问题,佛在第七品中问过须菩提,原文是:“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在这品中,佛与须菩提的对答,是破弟子们对果位以及对佛法的执着。

在第十三品中,佛在说到这本经的名字为《金刚经》时,又对须菩提提了同样的问题,原文是:“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的回答是:“世尊,如来无所说。”

在此处,须菩提站在了“如来的真空之境”说如来无所说。真空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故无所说。

《金刚经》讲到此处,佛又对须菩提重申这一问题。佛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如来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应当有所说‘法’。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理解我所说的一切。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一段话,佛的重点强调的是,“如来的真空之境”没有一念。比如,平时我们说真空生妙有,以为证入真空,一起心动念就会神通具足就是妙用等等。

但如来告诉你,真空中没有一念,真空中也没有神通智慧。所以,如来说法,如空谷回声,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如来普度众生,真空中却从未生起一念,也未有任何法可说。

《维摩诘经》中说“真说法者,无说无示。听法者,无闻无得。行者应了知,万法本自空寂。一切名言,皆是假立”,明白真空中一切无生这个道理。这时候,智慧的须菩提对佛陀说:“世尊,在未来也有些众生听闻到这样的说法,能生起信心吗?”

佛陀说:“须菩提,他们不是众生,因每位众生本性都是佛,所以佛说他们不是众生,也并非不是众生(因大家现在迷失本性,颠倒轮回)。所以佛从这个角度讲,他们就是众生。但须菩提,你应当知道,在如来的真空境界中,众生并非真实的存在,他们不过是假名众生而已。”

在此,佛对弟子们彻底破众生相,让弟子们从闻法众生的角度回归“如来真空”,破闻法弟子头脑中自己还是众生的知见。

在这一品中,须菩提又开始为未来世担心了。他问佛,未来世众生听到这样的法,能生起信心吗?

佛没有像前几次他提问一样肯定地告诉他:“一定会有一些持戒修福的人,不着诸相的人能对此生起信心,信受奉行。”而这一次,佛要彻底破众生相,要拿掉弟子们心中自己不是如来的知见。

在前面的讲述中,佛已无数次提到菩萨在修行中,不应着众生相,诸相虚妄。但弟子们可以在未来的修证中不着众生相,不求回报、理解,不求功德,但如来说《金刚经》是在层层破弟子们的执着,每一位弟子应在聆听中,马上安住于无我、无众生的境界中。

而弟子们明了无众生可度,但因正在闻法,故还有一个闻法众生与佛的区别,还未进入与如来不二的角度,这在后面须菩提答错佛陀的提问中就看到了。

故在此处,佛站在“如来真空”的角度告诉须菩提:“在‘如来的真空之境’中,并没有众生,当然也没有佛。而众生的本性也与如来一样,并无差别。所以你担心的众生,彼非众生。

但因众生现在并未圆证这个道理,所以才在迷失中颠倒轮回,所以又说,非不众生。但须菩提,站在如来之境中,所有的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如来说并非实有其事,实有佛,实有众生,都只是一个假名。”

谈到要破“众生见”,想起曾在禅定境界中见到一只几万年的穿山甲,它已修到身体化成光,甚至可以自由幻化人形,但它仍未开悟,仍在头脑中死死记着自己是只穿山甲,仍把那只能自由出入的穿山甲壳当宝贝,觉得那是它的身体。

当我告诉它,它不是穿山甲,也不是任何它变化出来的相,本性是如来时,它瞬间顿悟,马上把那只穿山甲壳扔了。

所以,我们头脑中的“众生见”,有时并非是不着其他众生的相就能摒除舍弃。头脑中有很执着的对自我身心的认知,这就是众生。

局外人stander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