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二十一):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文摘   2024-12-19 13:04   江西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说:“须菩提,你认为怎样呢。你们不要以为如来有这样的想法,我应当度脱众生,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其实并无有众生是如来度的,假如有一位众生是因为如来变成佛的,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相。”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并非真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而凡夫之人,以为实有‘我’存在。”
“须菩提,如来说凡夫,也并非真有一个真实不变的凡夫存在。只是随顺世俗,假名称凡夫罢了。”
这一品佛陀与须菩提的问答模式,与第二十一品是一样的,第二十一品的原文是:“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这一品的原文是:“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在《金刚经》的开篇,佛陀与须菩提已探讨过这个问题。佛告诉弟子,要发愿普度三界六道众生,要有“实无众生可度”的见地,否则即着我、人、众生、寿者相。
现在佛重提这个问题,告诉弟子,在如来真空之境中不生一念,当度众生。为什么呢?因为在如来真空中,并无众生需如来度。
在如来果位看众生,众生轮回颠倒如幻化、假有,本质与佛并无不同,万法也如是。故佛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若有众生如来度,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也就不名为如来了。”
《金刚经》从第十七品以后,虽然所有的问题与前面所讲的十几品中似乎是重复的,但所破弟子的执着重点不同。当弟子们心中层层障碍破除,空明的心境现前时,如来又不断阐述果位境界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虽然在颠倒梦想中,但整个佛法修证,应依止佛果位的见地来破我们的无明。虽然站在最究竟的意义上,果位、道位并无不同,众生本质就是佛,心、佛、众生本无差别。但我们却不知道这个道理,也无法从中真实受用。
佛现在不断开示如来真空境界,让我们认清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即是心最圆满、无憾的归宿。了知一分佛果位的境界,无明就会破一分。
在整个佛法修证的过程中,应将如来真空境界中的见地,作为修证的依止与地基,在此基础上才能回归。不能修证佛法时,而在心性认知上还依止人类世俗的理论、见地,否则,即使你修了八万四千法门,也无法回归生命的源头,无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在这一品中,佛说:“如来真空中无一念,我当度众生。”是因为真空之境中没有众生,众生本质上与佛不二。接着佛又讲:“如来说有我,并非真有一个自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闻听到这几句开示,我想起佛教史上著名的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场景。佛陀从母亲的右肋出,大地震动,龙天洒水散花,恭贺供养。此时,只见佛陀步行七步,步步脚底生莲,然后用手指天上地下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们先不去探讨这个境界人类能否看到,但这个境界却是佛学中大小乘行者公认的境界,没有任何争议。
有刚修行的朋友问我,佛法不是讲无我吗?怎么佛刚生下来就说,我天上天下独尊呢?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来了解如来的真空境界,而且这个真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来,每个人的自性。
我们现在示现在这个三维角度的肉体,只是一个因缘具足的假相,我们的刹那不停变幻的意识,只是一个假心。当我们了知真理后,这个“假相、假心”再也无法迷惑我们,即是如来的真空之境。
故佛说的“唯我独尊”的那个“我”,你也有,每一位众生都有,只因众生在颠倒妄想中不能见。如果众生执着这个“假相假心”,只能随它的变异、生灭而轮回,因对它的执着,痛苦、烦恼永无止境。因“假相假心”怎么能为你带来安心,永恒的幸福与快乐呢?所以佛说:“如来说有我,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但佛接着说:“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因为如来站在果位上言说,而“真空境界”本无言说。
语言是有缺陷的,无法说出如来第一义谛,所以如来每说一句话,就要再清除前面一句话中不究竟、不圆满之处
在前一句,如来为彰显如来果位见地,提到凡夫认“假我”为我,但这一品的开始,佛说没有众生,众生都是佛,现在又提凡夫的概念,故马上在后一句说,如来说凡夫,并非真有凡夫。凡夫也是假相,只是交流的方便,假名凡夫。再一次破弟子们心中的凡夫相。
不要头脑中执着实有众生、实有凡夫,众生执着众生相、凡夫相,也会执着佛相,故佛在下一品就问关于三十二相的问题了。
但佛在这一品的重点,不是破这些相,而是告诉弟子,如来真空之境中因为究竟无我,故不生一念,不生一法。

局外人stander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