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effer:为工资而磕死

教育   文学   2024-09-17 12:28   美国  

菲佛教授又出新书了。


书名叫Dying For A Paycheck: How Modern Management Harms Employee Health and Company Performance--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直译就是《不顾死活为工资:当代管理如何损害员工健康与企业绩效--我们能够对此做些什么》。


这次是为员工而呼吁。主题是"人的可持续性"。Human Sustainability!虽然大家大谈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实际上凡是与人力相关的通常都被看作是必须削减的“费用”。


在CSR大行其道的时候,多少企业花大功夫实践所谓的Sustainability,又是环保,又是绿色,又是减排,又是合规,又是对自然资源如何负责。


同时,各种工种和阶层的员工经常性地遭遇裁员和解职。众多员工没有医疗保险。许多职业的员工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工作,缺乏休息。


员工被解职,紧张,焦虑,身体有问题,心理有问题。心脏病突发,抑郁,自杀,杀人。到处都是问题。


你砍棵树,需要各种衙门报批,需要安抚各类环保主义者。你砍你的员工们,华尔街甚至可能给你叫好。没人关心Human Sustainability。


共享经济很好听。但参与者并没有挣到多少钱。在正常工作以外去参与分享经济,意味着现有工作得不到金钱和精神上的满足,而且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


专职参与所谓的分享经济的,是那些没有固定雇主的、四处走穴的自由职业者(Gig Economy)。他们貌似工作时间灵活,实则仍然缺乏就业安全,而且没有任何保险和社会保障。


也就是一个身兼多职的临时工。由于按照小时获得报酬,他们的幸福感会大打折扣,焦虑感会急剧上升。每一小时、每一天的休息都意味着少赚了或者损失了。恨不得分分秒秒上岗。


某专车司机即将临盆也坚持按约接单,送完客人再去医院生产。得到平台公司的表扬。还有类似公司鼓励员工在做爱的时候也要随时准备接电话出工。


从蓝领到白领,从基层苦力到高级经理甚至CEO们,由工作带来的焦虑和紧张(Stress)不断加码,由此带来身体和心里健康问题。


现在对人力资源掠夺式的使用使得“人的可持续性”难以为继。菲佛还引用了中国术语“过劳死”(guolaosi)。星期一早上因惧怕上班而还突发病证的概率远远多于其它时段。


菲佛总结了影响员工健康与死亡的十大因素:


失业

无保险

倒班儿

长时间工作

没有工作安全感

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中没有自主权

缺乏社会性支持

公正度低

工作要求高


与工作相关的紧张以及与之俱来的健康问题正在困扰几乎所有国家,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这又是一个大家司空见惯的问题。


有欲望,就会有焦虑。这是现代化的问题。所以Pfeffer副标题里Modern Management是非常relevant的。


菲佛的行文,仍然是在引用社会科学研究结果的同时,佐以自己搜集或者别处得到的案例。虽然有selective perception之嫌,大体上是能够自圆其说。


然而,我不禁惊叹于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模式,这在其行文中隐约可见:大公司和有代表性的公司通常都有他描述的“病态”。少数公司做得不错,通常都是不具代表性,要么非常独特,要么比较小。


因此,焦虑和紧张是常态。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现代化的问题,不仅仅是当代管理本身的问题。欲望,竞争,更多的欲望,更多的竞争。Relentless!


如果对员工很好也能有效地生存,我猜测,除非某些领导是真正只顾自己的assholes,他们也不会故意与员工过不去。在其位,谋其政。如果CEO的业绩不行被宰掉,首先焦虑的是他。他的准则一定是先焦虑全世界,最后焦虑自己。


那些对员工好的企业,通常是它们恰恰业绩持续优良,有资本去pamper它的员工。连续两个Quarters亏损,或者股价腰斩一半,它也得大规模裁员没脾气。这个问题其实无解。


估计这本书会得到很多人赞扬。因为它提倡对员工的关照。虽然菲佛曾经写过几本“通过人而获得竞争优势”这样的书,那主要都是锦上添花。这本书是雪中送炭。如今,人力资源很少成为优势,大都被看作是问题和成本。


菲佛前两本写领导力和权力的书褒贬不一。他是就事儿说事儿,如何获取权力和使用权力。很多人抱怨说,讲领导力为啥强调权力而不讲伦理道德。这种抱怨其实很扯。讲饺子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讲馄饨。


这次的题目可能不会有太多人抱怨。虽然,管理者大可抱怨,谁不想把员工打法好?没有业绩,企业倒闭了,还不是更多的员工紧张焦虑。估计不会有人这么顶风作案来添堵。那样不够政治正确。


大家一起同仇敌忾,义愤填膺,好像才是正常的反应。但那样仍然也不解决问题。


无论如何,Pfeffer又整了个新术语,Human Sustainability!也许,会引发一场运动。


这个提法也很妙,counter-intuitive。尤其是现在重物(包括重动物)而轻人的情境下。大家对八杆子打不着的濒临危险的动物比自己组织内的人要关心得多了。


做研究,就是要足够的counter-intuitive。但又合乎情理。我们平时直观的误区太多。比如,大家在评价人的时候,通常主要是看长得如何,很少会专注于SB或者2B的程度。长相清晰可见,SB容易隐藏一阵子。


重事儿重政策不重人,这个现象,在下早就论述过。大学毕业那年,学校中心花园的铁栏杆被漆了一次又一次。学期结束,一个狗屁文件说要提倡勤谨节约,就把83级毕业生的散伙饭砍了。我到现在还焦虑。








马浩on战略管理
management profes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