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高:歌德馆散记(摆渡者164)

文摘   教育   2023-10-26 13:40   德国  

庙堂之高

——拜访瑞士多纳赫施泰纳歌德馆

芮 虎

在一个秋日,阳光明媚,天空万里无云。远处的阿尔卑斯山雪峰上白雪皑皑。莱茵河在山谷里静静流淌。在瑞士巴塞尔附近的小镇多纳赫,我登上了歌德馆山。
歌德馆,是施泰纳100年前亲自设计与施工的一座人智学大殿,耸立在山坡上,背靠群山古堡,面对城镇河流,恢弘大气,站在歌德馆的山坡上,面对宏伟大楼,令人感到何其渺小。
在歌德馆的山坡上,青草萋萋,绿树成荫,牛羊自由觅食,来往行人仿佛相识已久,聊天问候,毫无陌生之感。

来自西安的人智学学员汪敏,在这里已经学习和生活了5年,对于人智学和歌德馆都有自己的心得。
她引导我与新来的李蔚,走一条通往歌德馆的山间小道。
汪敏告诉笔者,她来了5年,前两年学人智学基础,后三年学人智学艺术。还要学两年。人智学基础内容是《神智学》、《自由的哲学》、《奥秘科学》、《高阶知识》、《业力》、《基督学》、《自我认识途径》、《灵性门槛》等。
人智学艺术主要是绘画,也有关于色彩的理论。
她把这条小路称为“人智学之路”。当我们从山下往上走,开始仰望山顶巍峨的歌德大殿,心情带着敬仰、敬畏、感到自己渺小,向往人智学的高深和完美,而施泰纳构建的大厦却是显得那么遥远。

当我们来到一片树林后面,象征人智学的歌德大殿从视野里消失,令人感到迷茫,在与人智学的认识差距中迷失,徘徊。
正好像家长们刚刚送孩子到华德福学校,与心中所预期的相差甚远,于是,眼前一片灰暗。
再往前走,看到远处山下的城市,白墙红瓦,建筑错落有致,仿佛回到人间烟火,正如在华德福教育实践的疲软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豁然开朗。其风景似乎与人智学若即若离,却又隐隐为人智学笼罩。
继续往前走,经过灌木丛,心情开始平静起来,虽然方向尚不清晰,却有人引领,脚踏实地。
走到转角处,再次看到歌德大殿的影子,于是,脚步加快。

最后,走上正前方,面对巍峨的大殿耸立在蓝天的背景上,宏大奇异,令人震撼的力量。
可以说这是华德福人在追寻人智学过程中的心理历程,汪敏说。
作为人智学华德福学校的家长,也许都要经过这些过程,最后,才能通过自己的栽种培植,让幼小的树苗成长结果,最终面向未来。
在人智学档案楼,我找到了几本书,一本是施泰纳自传的原始文件,一本是施泰纳在华德福学校最初几年的讲话,还有一本是灵性研究照耀下的人类历史。
李蔚是学经济的,后来到华德福学校做培训翻译。从此走入人智学的华德福。这次,她来到多纳赫,面对人智学的部落,恍若梦中。

歌德馆已耸立在这里100年。当初,施泰纳请建筑师施密德Carl Schmid-Curtius (1884–1931)为慕尼黑施瓦宾格的一块土地制定为人智学神秘剧剧场的设计方案。该建筑为双圆顶建筑,并以施泰纳神秘剧中的主角约翰内斯·托马斯 (Johannes Thomasius) 的名字命名为约翰内斯堂。然而,这项建筑设计却遭到慕尼黑市政府以及附近教会和居民的强烈抵制。
1912 年秋天,施泰纳与人智学成员,牙医埃米尔·格罗申茨 (Emil Grosheintz,1867-1946 )相遇。格罗申茨邀请施泰纳到他坐落在多纳赫的乡村庄园。施泰纳立即发现,这块几乎没有什么建筑、丘陵起伏的地区正是他所期待的地方。格罗申茨愿意向施泰纳提供这处房产,以实现其修建人智学神秘剧剧院的愿望。
施泰纳于 1913 年 3 月与建筑师再次考察这片土地。无论是起伏的山峦还是稀疏的林木,以及与巴塞尔城遥相呼应的位置,都非常理想。加之当时巴塞尔还没有颁布建筑法, 因此在建筑许可方面没有任何风险。
建筑师施密德在慕尼黑约翰内斯堂的原始设计基础上,以照应多纳赫周围建筑,做了不少修改。于1913年6月做出最终的设计方案,并于同年9月20日奠基。
直到 1918 年,施泰纳以歌德馆之名取代了约翰内斯堂。施泰纳崇拜德国文学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因为歌德不仅仅创作了意义深奥的诗歌,还写下了包括色彩理论的科学著作。歌德用他的变异学说和“原始植物”的发现来探索灵性世界和心学世界。施泰纳在创建人智学的过程中,正是在歌德作品中获得了启发。该建筑最终于 1920 年 9 月 26 日以歌德馆的名义对外开放。

命运多舛,1923 年 1 月 1 日晚上,木结构的歌德馆被人纵火完全摧毁,只剩下混凝土基础。
施泰纳与人智学协会决定重建歌德馆。1925年初,开始拆除旧基座。施泰纳不幸没有看到新歌德馆的建成,于3 月 30 日去世,享年 64 岁。
1927 年 9 月 29 日,即将完工的歌德馆受到当地以及国际的广泛关注,建筑界和政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其中,有著名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当时瑞士联邦总统朱塞佩·莫塔 (Giuseppe Motta)等。人们对这座建筑越来越感兴趣,许多人希望能够参观这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为此,歌德馆于1928年 7 月 1 日举办了一次建筑巡游。1928 年 9 月 29 日正式完工。

歌德馆的混凝土建筑以其巨大的尺寸成为“有机建筑”的独特例子。具有双曲面的三维外墙与早期自由设计混凝土墙的尝试不同,如巴塞罗那高迪(Antoni Gaudí)的圣家堂。柱子的功能不仅被看作是一种承重、雄心勃勃的功能,而且自上而下,连接建筑与大地。选择建筑材料混凝土是因为它的防火安全,也可能是因为这种建筑材料重建相对较快且成本低廉。
歌德馆所在的多纳赫山地质上属于瑞士侏罗山的山脉。歌德馆所在的西端是一座由石灰岩组成的岩鼻。为了建造歌德馆的正东面,部分山丘必须重新设计。

歌德馆位于海拔 370 米的山头,其底座下部结构东西长90.2米,南北长85.4米。主建筑长 72 米,宽 64 米,高 37.2 米。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其凹凸形状让人联想到一个巨大的地堡,其锯齿状形成由光线产生色彩的美学。
沿着通往大厅的楼梯更远的路通向一个三联画形式的红色窗户,从外面几乎无法辨认。这个窗口和大会堂其他窗口的主题象征人的个性发展和对知识的追求。在左边的窗户里,一个男人低着头从山上往下看;他因恐惧、仇恨、嘲笑和怀疑而凝视的目光,遮住了正在升起的灰色动物的视线。中间的窗户是一张神情严肃的脸,荷花被天使框起来,狮子座、金牛座和土星的黄道图像代表了这个人融入宇宙的形象。下半部分是天使长米迦勒,他在与龙的战斗中鼓起勇气。在画面中,众生终于清楚地看到了灵性之高度。
绿色窗户代表人与邪恶的斗争,以刺眼的目光刺穿地球的蛇,象征着北窗的冷静和敏锐的智慧。在南窗,邪恶被呈现为一个诱人的天使,他虽然为人们提供了知识和独立的前景,但却使人们远离了灵性世界。在人智学中,这两种形式的邪恶力量被称为阿里曼和路西法。

房间的秘密在蓝色的窗户中显露出来。所谓的“灵性者”,认识到大宇宙与小宇宙之间的联系。南窗展示身体的结构,北窗的表征处理人类以视觉和触觉为代表的感官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紫罗兰色的窗户展示了灵性和心性及其随着时间发展的路径。按照施泰纳的理解,他们要经历一系列漫长的轮回,从而获得技能和生活经验。在南窗,灵与心从灵心世界进入尘世,在死亡和新生之间,是古罗马神话中守护门户的两面神杰纳斯(Janus),她同时展望过去和未来。下方是一对父母。在北窗,灵与心以死亡开始它的状态——以被其亲属包围的尸体为代表。曲折的人生之路带领他从老人回到婴儿,再从那里抵达更高的领域,在几个站点中倒退。在这条路上,人要解决他如何与基督和上帝相联系的问题,由各各他的十字架和摩西十诫之诫碑为象征。

粉色窗户的主题是追求超越时空的纯粹灵性目标的维度。南窗在其表现中表明人们对灵性存在的沉思。北窗提出了人与基督的关系以及基督如何对待路西法和阿里曼的问题。
窗户设计出自俄罗斯艺术家屠格涅娃( Assja Turgenieff)之手,她也参加了第一座歌德馆的建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是她的叔祖父。窗户的建造延续了数十年,直到 1945 年五旬节才得以落成。
歌德馆将自己作为会议、文化和剧院建筑,而不是教堂。因此,没有教堂房间或冥想室。歌德馆定期举办艺术展览。目前,大约 有250 人在这里工作。每年举办大约 800 场座谈会、会议和课程。每年约有15万 人参观。该建筑属世界人智学学会所有。在经济上,该建筑主要通过活动收入以及会员费和大约 46,000 名会员的捐款来维持。
在歌德馆的舞台上,歌德的《浮士德》与施泰纳四部神秘剧是每年的保留剧目。
其他文化项目包括文化和科学、音乐会、优律司美、歌剧和戏剧表演、参观、导游和展览等各种主题的会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作为来自人智学启发的生活领域,例如华德福教育、人智学医学和生物动力农业。由于人智学及其多元文化的发展,这些会议在歌德馆早期几乎完全是欧洲的,现在变得更加国际化。


十多年来,中国的华德福人不少都曾来这里学习,进修,获得人智学灵性力量。
施泰纳本人于 1911 年对未来的歌德馆发表评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建造一座寺庙,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场所,就像古代神秘寺庙的情况一样。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总是把所有包含人类最神圣之物的艺术作品称为‘寺庙’。”
美国诗人珀西·麦凯 (Percy MacKaye) 对歌德馆印象深刻,他在 1938 年写了一首十四行诗,将其形状比作“凤凰之火”。
里面写道:
“秋风从你深陷的眼眸中倾泻而出,
他是你无声的雷霆和合唱团”
施泰纳包括歌德馆等整体艺术作品被瓦西里·康定斯基、皮特·蒙德里安和约瑟夫·博伊斯等艺术家所引用;后者反复提到施泰纳的著作,并多次前往人智学的中心歌德馆。施泰纳和博伊斯的作品在联合展览中更频繁地展出,例如在 1999 年苏黎世美术馆或 2007 年在澳大利亚的 21 世纪展览。2010 年,沃尔夫斯堡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鲁道夫·施泰纳与当代艺术的展览,展出了安尼施·卡普尔、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马里奥·梅尔茨、托尼·克拉格、赫尔穆特·费德勒、朱塞佩·佩诺内、卡特琳娜·格罗斯、卡斯滕·尼古拉等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艺术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施泰纳的启发。这个展览后来先后在斯图加特和布拉格陆续展出。
(2021年10月初稿于磨坊斋,2023年10月25日改定)
世界人智学协会总会
4143 多纳赫,瑞士
电话:+41(0)617064272
sekretariat@goetheanum.ch
www.goetheanum.org


附:

致歌德馆

(美国)珀西·麦凯(Percy MacKaye,1875-1956)著

芮 虎  译

雷霆,平静、无声的万物之魂!

自由,火热思想的宏伟内在,

存在于原型之终点!凝重

作为你的塑形灵性漂浮,抛掷

于拱曲的悬崖你展开巨大翅膀

寄托给绵延的后代

在人类心目中:生命先见之明:

人对神之敬畏想象无穷。


你从他眉毛里跃出凤凰之火

四月樱花盛开,这里孕育花朵相似

秋风从你深陷的眼眸中倾泻而出,

他是你无声的雷霆和合唱团

神圣的黎明。在墓地上

你举起牺牲的身躯。


相关阅读:

摆渡者【第4期】|| 德国华德福教育哲学译者后记

摆渡者【第12期】|| 《自由的哲学》审校后记

摆渡者【第56期】|| 华德福百年颂

华德福教育百年之圭臬(摆渡者135期)



摆渡者芮虎
中德文化交流以及德语翻译与文化研究,人智学暨华德福教育哲学理论研究,德语教学研究与德国留学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