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伟著《秦汉雒史》概述 (再版简介)

文摘   历史   2024-06-14 18:35   陕西  

作者:王国伟(笔名:zenmax 浮凸)

编者语:

王国伟先生所著的《秦汉雒史》,其通过对秦朝用秦“雒”来替换周“洛”的建制、河流、地名的深入研究,其两大历史研究的关注看点:一是在《浙大楚简》的研究中,发现了《左传》的秦记属性;二是在研究《史记》时发现了《左传》的“史文合一”特性,其属性被《秦记》放大,即是今人命名的“纪传体”体例,实为《秦记》光大了《左传》“史文合一”的模板。

的确,《秦汉雒史》对《左传》、《史记》纪传体秦记属性的发现,还是自司马迁史记之后的首次。

巧遇此左传、史记纪传体的秦记属性的两大颠覆性历史成果,再次被之后的“2023年十大考古发现秦栎阳遗址”“公字瓦当”、“公字十字瓦当”的文物中得到了佐证。其“公字瓦当”“公”,是秦“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秦称太史令,……,掌天文历法(汉典)”的胡毋敬,其在秦栎阳的祖屋瓦当之公,这种以祖传三代式的掌握通天文、通历法的“术数”,又被朝廷称为“天公”“太史公”;由此,解开了学界对《史记》太史公之公来源之争的千年史谜;

更重要的是:为《史记》“纪传体”的秦属性“模板”研究,提供了文物实证。

公字瓦当上的“十字格”之“十”,名为“甲”,是历朝把干支法视为“天机”“天法”之“十(甲)”,秦为尊天法不让其他硬壳的名称十(甲)遇天法“十”相同,便书同文时给其他硬壳名称的十(甲)正是改为带尾巴的“甲”,而代表天法的“十”不变,不但解开了秦汉十字瓦当之谜,解开了秦封泥的“田字格”之谜,解开了秦半两文物的周长等于三十六;重量为十二株;圆周率为“天”三;圆中十字的四个半径为六,四六等于二十四;秦半量的“井田”为九;以井田“井”中心“田分”九是为三十六“面”,就是说秦半量的周长和井的面积都为三十六。此与《秦始皇本纪》所现的“事皆决於法”之法的本意,以及十二铜人之“十二”、十月朔之“十”、建“三十六”郡;以“六”为纪等数字相同之谜。

不仅发现了商鞅所谓废除“井田制”实为是说秦“废天法”,《干支法对中國文字和書法史的影響》,秦通过秦小篆秦隶的实施推广,更体现了秦为尊“十字天法”尊崇天道从儒学《中庸》书同文,书法(峄山碑)“横为地”“竖为天”篆圆为天书,(里耶等秦简)隶书四方、撇捺;首次将“册文”与黔首之文通用,其秦的政治意义空前绝后,

秦昭王时已依荀子为师以儒为正,秦昭王取九鼎时开始修正《春秋》有《左传》,秦昭王五十三年(前254年)“天下来宾”、天下臣服已“统一”,秦将全国分为郡县加天法规定的“六”之国。而不是汉为仇秦说秦短命仅以秦始皇灭六国为界“十五”年。

秦的政治体系在汉武帝时被照抄应用并沿传至今,就连汉武帝封禅亦与《系年》秦祖商奄”之地泰山相同,但秦有“文”却失败了,刘邦不正道却成功了,这结果令人深思。更重要的是,证明了《秦汉雒史》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必将引起对秦史秦政认知的重新洗牌

根据读者的需要和作者的要求,将再版的《秦汉雒史》概述内容刊载如下,仓促成文词不达意,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王 羿

                                           2024-6-14


《秦汉雒史》
 

《秦汉雒史》,是作者以其新发现的秦上雒县治之“雒”;秦简“书同文”主流字体是“隶”形字体而不是“小篆”为研究对象,重新考究汉朝有关涉“雒”、涉“今文”的《左传》《战国策》《山海经》,史记《秦记》、《史记》“纪传体”等,有无“秦记”的属性,并以此为题材所研究撰写的一部历史性著作。

史记文中大量的使用了(各隹)(水各)”,其两字在文中使用同义却不同字有写法,除后世传抄过程中会出现雒洛两字个别可能有互换外,其大多数雒与洛的使用,由汉至夏朝,从表面上看似乎并不严谨,但却又好像在表示了某种故意而并非混淆,这种出自朝廷史臣笔下的“乱字”现象,如果是在汉当朝,那也是很怪异的文书现象,时至今日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由于司马迁撰写《史记》可能不知晓所取史料”其出现的年代,如夏本纪摘录《禹贡》中的雒出熊耳之类,其“雒”是夏时就有的呢?还是在周本纪中摘录了周人的史料,周人非要用雒为特殊用字而写雒邑”“雒阳”;或者是因为自五帝开始,其祭天拜地要获取天神所赐的“河图雒书”时,是否刻意要用雒不可;亦还是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因五行忌讳水的缘故,才以“南雒北洛”用于地理命名划分南北的呢?司马迁《史记》成书后呈汉武帝,武帝见《今上本纪》怒而削之所以不排除汉廷忌秦,司马迁摘录《秦记》时无奈雪藏了这些带有秦故事内容的一段雒的历史,这也是有可能的。

从《今上本纪》的消失,《史记》虽与《左传》一样有“史文合一”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大众欣赏性,但司马迁的当朝及之后的朝廷却不让将史记公开,由此看出,朝廷对司马迁所修之史确有不满意之处,这一些不满意,包括了司马迁沿续了秦记的格式与内容而令朝廷不满,所以才出现了上述秦汉“雒洛”二字的混用,却又未载明混用的缘由,导致了后世学者多种假设和猜疑。司马迁作为史者,把有解晓不透、或有隐情不可公开,但却又事实存在的“雒”或“洛”的资料,原汁原味地摘录下来待后人去解读,此举虽得到了后世的称赞,然而此雒洛混淆的疑惑现象,从司马迁《史记》至班固《汉书》;从范晔、司马彪的《后汉书》至今也未能冰释,后世仅依三国史书《魏略》中所描述的因五行及汉朝忌讳水的缘故而以雒替换洛,此误解由汉至今已长达两千多年。

2017年9月国内报纸、网络刊登的新闻:由陕西省文物局、历史博物馆、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史研究所,商洛文广新局、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秦封泥)、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商洛市博物馆等所组织的“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发布的大会成果,推翻了唯汉有“雒”的地理名称和治邑的历史,其内容:

研究人员王国伟《秦朝上雒县治的发现》,终结秦无雒治邑,改写了秦无雒的地理河流谓称的历史,把雒治邑、雒水、地理名称之“雒”由汉朝提前至秦(之后其研究成果又推至战国先秦两个朝代);这意味着《史记》《左传》中所出现的“雒”的属性和意义要重新考量和界定;

新闻第二条:研究人员王国伟《少习武关地望新考》,发现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史稿地图集》争论以外的秦汉武关遗址;少习,是春秋时期的地标,是古人把具有象形文字“少”特征的山,与白羽族氏管辖的地域码头结合,由此而命名的地标性“站牌”标志,诠解了杨守敬《水经注图·丹水图》所标注的少习武关为何未被今史认可的原因,原来是缺失此地标的缘故;

《左传》中的上雒、少习被发现,二者同在今丹水上游,而非今史(如图集)“上雒”标注在今洛水上游;发现了秦不仅将雒水置换成丹水,又将洛水置换为雒水,以迷信的方式断周洛水龙脉的方式,以应对周的“雒洛之改”,证实了《山海经·中山经》“洛间”的雒、洛二水的存在。

2012年,光明日报多次刊登了邢文等文章质疑《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说其简、文字,简中所载左传襄公九年、十年两篇简文与今文《左传》约同的真实性,各大媒体转载;亦有在光明日报刊文认为:其浙大楚简不假为真。浙大楚简方也更是通过《南方周末》等媒体进行了反驳,由此而引起的大辩论瞬间轰动了全国,也波及到海外的诸多学者参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涉及考古、史学界共对楚简文物的甄别,其层次最高、范围最广泛,可以说是“全民共知”下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学术大讨论。

《秦汉雒史》作者研究此浙大楚简所载的左传时惊异的发现,在此次讨论“真伪”的高光以外,还有比此高光照的更远,更深层次的意义。在邢文与浙大楚简两方对浙大楚简碳-14检测的结果年代的认识分歧中,有双方“相同区间”,这个分歧中的相同区间,即是秦本纪所载的秦毁楚郢城,楚灭鲁国;秦昭王入周室取九鼎获得周籍典使“天下来宾”,昭王初统天下开始着手修史,以至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完成《秦记》大秦史的碳-14检测年代区间。

清华大学楚简《系年》的秦先人参与“三监之乱”被杀、西迁秦人、东鲁、西秦的秦人是一家的史实,《春秋(左传)》为鲁史、鲁人所为的天下共识,这与战国鲁国被楚所灭,鲁人、鲁的东秦人仇楚,有投奔到已取九鼎实际获得了天下的秦国,即《系年》中东西秦人是一家,东秦人投奔西秦而去塑秦史的可能。此时的鲁地东秦人当然不用西秦的隶形字体文字,而用“籀zhòu篆为体、隶草为笔”的文字书写,《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中的字形字体即此。

汉朝有“今文”《左传》,即是隶字形体的称“今文”,今本左传,称是汉人将六国文字的“古文”翻译为“今文”,这个定义的前提是秦小篆汉为隶书,这也是今人的共识。但里耶出土的秦简却证实了秦“书同文”的公文、书籍并不是小篆而是隶字形体,秦隶为秦社会文字交流的主要载体,而非用于印玺、石刻的“小篆”。可见“今本”“今文”的《左传》有秦隶版本入汉的可能。《左传》“凡洛皆雒”与先秦用同为玄鸟之宗的“雒”,来替换周都洛邑之洛而设“雒阳”同期,结合《左传》突出体现歌颂秦人是孔子的学生;孟子先人的门徒、大力士;唯秦无“弑君”是儒道君臣父子的典范……等,这些汉朝所不可能添加书写的内容;由此打开了对《左传》“秦记”属性、以及了解《史记》纪传体“秦新朝”属性、秦始皇实施政治纲领核心内容等,与前人研究秦史不同的另外一扇窗。

今本《左传》的秦属性发现,比浙大楚简“自从汉代鲁恭王坏孔子宅出土古文抄本先秦古籍《左传》以来,此书成书年代及真伪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浙大藏楚简《左传》的发现,学术意义及影响非同一般”(《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内容简介)更加深远。重新解注了诸如“伏生传尚书”、“鲁恭王坏孔子宅出土古文抄本先秦古籍《左传》”、“张苍传《左传》”等否认秦统一年代秦隶文尚书、《左传》存在的本质。

然而这些诸如“伏生传尚书”“张苍传《左传》”“鲁恭王坏孔子宅出土古文抄本先秦古籍《左传》”等谎言被揭露,但却揭示了它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因为如不这样左传就不能在汉立足和脱禁,更无法立为官学使它得以继续传世。

“雒”,历史无载亦无有论著。《雒汉雒史》通过对《左传》《史记》的雒与洛解读,大致梳理出了秦统一中国后有无修史的过程,《秦始皇本纪》中《秦记》其史文合一的性质的发现,它不仅与《左传》的史文合一的性质相同,亦与《史记》纪、世家、传所涵盖的范围吻合,为重新认识“纪传体”体例的秦汉属性,即“纪传体”体例非史祖司马迁个人所为,而是秦新朝下秦史官和博士官集体参与修史撰写,是秦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也是《雒史》的一个高光看点;无论是《左传》或《左氏春秋》,在史学中有“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或今史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它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已为共识,但 《秦汉雒史》对左传、史记纪传体体例的新论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这也是有史以来和司马迁之后的首次。

《秦汉雒史》的面世,是秦史学的一次革命性的探索;亦是史学界一部重要的学术成果汇集。除过对左传、史记“纪传体”的广义和狭义的秦记属性发现外,其五帝、夏、商周本纪的内容,属于秦修史沿用了周史。而周修史是沿用了商史的记载和传承的过程,这也对今人研究夏史的史籍考证与沿传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秦汉雒史》分上、下册。上册共十部分36篇。

第一部分由陕西省文物局、考古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等所组织的“2017年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新闻发布的学术成果。

第二部分重点对《史记》《汉书》涉雒与今出土文物的对比论证,《秦本纪》内容全部为“秦记”内容所摘录,反映出“南雒北洛”始于秦。《汉书》所言汉承秦制,不仅仅是政治体系,也包括了地理志所载的南北雒洛治邑、河流名称等的一些论证。

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后汉书》所载录的班固之后,《三国志》曹丕之前,有一次雒洛的变化,此变化才能与《魏略》记载的雒洛形成对接,反映出邓太后邓绥作为女性率领朝廷与连续水灾的自然灾害斗争、包括边防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与运用五行之雒的期盼关系,系统的反映出雒治邑历史自始至终的全过程。

第四部分:通过《史记》秦记记载的雒阳之雒始于先秦,雒是秦改朝换代的标志,解注秦、先秦雒洛之改的原因,把在2017年研讨会成果“南雒北洛始于秦”,推至“凡洛皆雒”的先秦,使秦雒的建制又多跨越了一个朝代。

《秦始皇本纪》首次出现的“儒生”秦制之名,不全属“诸生”之列,儒生是与“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秦律同步的名词;《吕不韦列传》将汉人对秦始皇非父所生的诽谤之意(古今对人最大的侮辱莫过于形容“杂种”之一)与《秦始皇本纪》对秦始皇的生父记载相同亦是相互的伪证是汉人所为,其伪证在《战国策》中得到证实;

第十篇是发现《秦记》诞生的背景、秦记“史文合一”性质的一个重要篇章,史文合一的属性是古称,与今人所称的“纪传体”例一致。第十一篇商鞅的封地与此商的出处探析,对《水经注》及社会流传商鞅未封于商邑误解的考证,涉及秦人西迁历史的论述。

第五部分:通过秦史“雒”,对《山海经》“洛间”雒洛两流域的考证,战国时的雒与洛本是指两流域的特殊地理名称,秦利用神学及五行对其雒洛修正为一流域:隐匿玄扈,使洛邑、洛水断头,成为无本之水,无神可拜之山。改后的洛水是由秦雒源头汇入,此与秦雒洛之改的意义不仅相同,且成为秦雒置换周洛的依据。其衍生出的秦丹水与秦设置丹水县同步,也是《水经注》引用汉承秦制的《汉书地理志》洛水、丹水源头同出一山、又引用秦记《禹贡》中雒水,再引《山海经》已改的“洛间”雒洛,使后人对雒洛产生混淆之源。

水经丹水“商於”的补注、丹鱼的论述,以及《士山盘》茽国的研究,对该洛间地域从西周、春秋战国的鄀、雒变化、《史记》张仪诳楚的地域有新的补义。

第六部分:以史记纪传体秦属性的研究,对秦史在五帝本纪,夏、殷、周、秦、秦始皇本纪的涉秦“六纪”;“世家”汉前记载的秦属性,是秦对以六国史记为主的记载;尤其是对史记“纪传体”体例中发现《秦记》性质的解读,认为纪传体是古“史文合一”、属于秦新朝集体智慧结晶的结论述,以及秦始皇本纪所出现《秦记》诞生的背景,是《雒史》全著研究的中心和亮点。

第七部分: 《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中的几个问题,是《雒史》中史记系列外的另一最大探索点。左传秦记属性的发现,如同李学勤在发现清华简《系年》的秦人属东方的感慨:“‘商奄之民’被周人强迫西迁,而这些‘商奄之民’正是秦的先人,这真是令人惊异的事。”恰似过往对秦“书同文”是小篆,而里耶秦简的秦公文是隶形字体一样,确是史学界的倾覆性事件。

《雒史》的考证说明,秦非排儒,“儒生”儒、《左传》儒,是秦称天子包装的标配。今本《左传》是先秦入周室取九鼎、获籍典后对旧本《春秋》所作的修正,使其成为更有倾向性、完美性、流通广泛性,使其成为大秦帝国春秋阶段的“历史课本”;所谓伏生得二十八篇《今文尚书》,实为秦版本的尚书所流传。

第八部分:在对雒所涉及的秦四关的实地调查,发现了峣武两关,尤其是秦上雒(峣)关的发现,诠释了《图集》《史稿图集》对于翻越秦岭连接此关的秦大道之争;以及《史记》所载秦四关名称与《岳麓秦简》秦四关名称不同的原因探究。雒汉道的发现,对解读《史记》先秦、秦汉中郡出入秦皇城路径,以及今史《图集》《史稿图集》对秦时入汉中郡的路径走向有补义。

第九部分: 春秋战国的秦岭、楚山、楚水与南城子北城子(文物遗址)是秦晋(魏)楚的三家相邻的界河界山。尤其对古秦岭、秦岭之名的考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十部分: 《竹书纪年》《山海经》《水经注疏》中的玄扈山,是今洛源镇草链岭的研究成果,为全著上册解读《史记》《左传》《图集》《辞海》等秦雒之改,提供了不可移动的标志性依据。





秦汉时少习山下的县都是几千人 (王帼聲配图)







  敦煌博物馆王国伟爨书展品(武关道发现记局部)

再次声明: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商业转载者以盈利性质获利时,必须与商洛市古文化院共享分配,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免侵权难堪。



温馨提示:如文中观点表述有混淆,请以《秦汉雒史》原著为准。欢迎转载、引用我院院士作品学术观点。但,请注明出处。以免侵权。               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

往期回顾:
1.商洛商探源
2.少习武关地望新考
3.宰相“杨炎负义”典故
4.国博中的西周商洛人
5.周星教授带博士生考察商洛新发现的“故武关”
6.少习武关地望新发现
7.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8.秦朝上雒丞印下迷失的商洛界河游记
9.商洛破译——士山盘“仲国”补义
10.秦“上雒丞印”的科学依据
11.二重证据浅论
12.商洛地方古史文化的若干问题
13.秦封泥与商洛古史
14.三伏天游上洛
15.古城墓葬文物“哄抢”及被盗的思考
16.西安近年封泥除土地调查
17.洛间论(上)
18.洛间论(中)
19.温庭筠笔下的“茅店”在哪里
20.旅游宝典:300年前商於古道是这样的)清.商州赋(之一)
21.旅游宝典:大清商於古道两城池五关隘是这个样   清.商州赋(之二)
22.(旅游宝典:大清商於古道吃的什么飞禽走兽)清.《商州赋》之三)
23.王子朝遗部笔下的两条神河 《洛 间 论》下
24.(旅游宝典:)商鞅敲的那扇门  清.《商州赋》(之四)
25.(旅游宝典:清.《商州赋》译注长序
26.七律:《重游六百里》 (藏头诗)
27.解读商洛五次微信的秘密
28.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一)
29.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二)
30.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三)
31.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四)
32.青    烟
33.兰露序
34.兰 露  (商洛兰)
35.古商雒
36.皇城南门的泥印
37.夜村发现双龙古城碑
38.秦封泥“商丞之印”图论
39.《秦汉史少习山下拾遗》秦朝上雒县治的发现(书版)
40.疫间商洛考
41.封泥说
41、洛间口被抓的放牛老头
42、青铜器下的商与密
43、秦楚界河
44、《水经注.丹水》凸释  (上)
45|《水经注.丹水》凸释  (下)
46、朝秦暮楚
47、那条是王道
48、司马起丰(典故影视脚本)
49、楚水
50、秦岭之名论
51峣关葛牌乎?
52、南城子 北城子
53、武关道(秦
54、丹鱼之名
55、丹水之名
56.可能是史学界2020一次伟大的发现(秦驰武关道今商於古道的发现)
57秦楚大道
58、少习之名
59、武关(秦汉)
60、商於(论)
61、为秦始皇修的一座高桥
62、为什么说少习武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起点
63、焚书坑儒与《左传》中的上雒
64、浅论商洛敦煌文化交流书法巡展与历史考古
65、《岳麓秦简肆》中的襄武、上雒、商、函谷关
66、《观览岳麓秦简(四)上雒商》
67、《上雒县治史》

68、秦四关(秦简图秦前为什么没有“秦岭”的名字

69秦四关(秦简图)

70十二幅图解秦简上雒关与汉中

71、少习山

72、少习山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用文字与山形命名的地标

73、秦侨下寻秦

74、武关

75、蓝田商洛人都高兴的文旅发现(峣关)图

76、《岳麓秦简(肆)》上雒关外的“雒汉”路经

77。古秦岭

78、古秦岭考游时的党课 (实记小小说连载1)

79、古秦岭考游时的党课 (实记小小说连载2)

80、洛阳与雒阳之名

81、“浅谈上洛郡县”文中的秦前上洛

82、秦史记载的更改黄河之名

83、洛阳与商洛之雒

84、秦始皇被冤排儒两千年的史证

85、史记《左氏春秋》有周秦两版本的依据

86、康熙字典“雒”误注

87、《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相关的几个问题(之一)

88、商鞅的封地与此商的出处探析

89.  今本左传不是秦禁书的依据(《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相关的  几个问题)(之二)

90.   王国伟著《秦汉雒史》概述

91.《系年》秦“守坟墓” 与秦获九鼎周守“冢岭”的报复

92. 商洛秘史的古石碑

93. 洛南秦宫  亦是全国唯一可考的轩辕帝斋宫

94.文物与《秦记》下的商鞅封地商(县)

95.为商於古道之”商於“的命名说一句话

96.《史记》中《秦记》属性解码的意义

97、《左传》《史记》纪传体秦新朝属性的发现,颠覆了秦史政治的核心性质

98、《左传》《史记》“秦记”秦新朝属性的十二个提要

99、《史记》纪传体应来自于《秦记》

100、颠覆历史的言论--纪传体中的《周本纪》是秦记的主要承接点

101、《史记》沿用汉初史记的秘密

102、秦始皇本纪、世家、列传秦新朝、秦记属性的举例

103、五尺“道”文化对爨体书法隶变起止的影响

104、史记“纪传体”是秦集体智慧结晶的关键例证

104、     ”史记“纪传体”是秦集体智慧结晶的关键例证

105、【爱我商州】王国伟——用古文化为商州代言

106、线装书局 《秦汉雒史》概

107、线装书局《秦汉雒史》”它露出秦史断代失传的一个天大秘密“

108、线装书局《秦汉雒史》秦史断代谜底

109、《秦汉雒史》续:奇妙的数字

110、《秦汉雒史》续:秦称帝后的五行排列

111、泰上皇议

112、《秦汉雒史》下重读清华简秦人始源的发

113、《史记》《左传》断清华简《系年》“秦人始源”的秘密

114、雒史、系年下读周本纪:秦人救西伯才有周800年

115、掀起“太史公”的红盖头(“太史公”新论)

116、秦汉史:掀起“太史公”的红盖头 (续一)

117、秦汉史:掀起“太史公”的红盖头( 续二)

118、秦汉史:掀起太史公的红盖头 (续三)

119、商洛文化自信的名片-秦岭(课件一)

122、栎阳公字瓦当,疑太史公之公的物证(一)

123、栎阳公字瓦当,疑太史公之公的物证(二)

124、栎阳公字瓦当,疑太史公之公的物证(三)

125、栎阳公字瓦当的十字法号来自夏历的标志(四)

126、重磅发现:夏历干支表是人类最早的成果发明【一】

127、夏历干支年12月365、366天与今相同(干支表是人类最早成果发明【三】)

128、《国际書畫薈萃大匯展》学术研讨会,开启了中国古“干支”与甲骨文、国家等文明标志研讨的先河

129、夏历法号“十”与甲骨文象形文字变化典例1

130、甲骨文“古”与“夏”历法号“十”演化典例2:

131、贾湖甲“纹”考(专著内容1)

90、




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关注微信公共号





商洛古文化研究院
商洛市地域及相关的古文化研究与撰写;古文化应用旅游产品文化研究与弘扬;文化扶贫研究,组织策划研讨会、文化咨询培训、展览,古上洛书画研究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