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羿近照
(图片来源:今古奇闻杂谈baijiahao.baidu.com)
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过去没有名字,是后人根据文中的本纪、世家、传等每单元后边都有“太史公曰”的特点,起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直至三国开始,因东汉桓帝时期所写的《东海庙碑》有“史记”的通称,所以逐渐把“史记”的通称变为“太史公书”的专名。但是,司马迁作为太史令就是奔着修史书去的,为什么书写成了却不写书名呢?司马迁违犯常理,身为太史令,却敢在朝廷修史之书中称自己为太史“公”,这个太史“公”的官职朝廷并没有设置,当然这也令汉武帝十分不爽。太史“令”与太史“公”,从行文礼节、职务称谓、年龄,等指标都不够称“公”,最重要的是让汉武帝接受令与公的改变,这在过去可谓欺君大罪,是要杀头的。“公”与“令”的话题,从东汉学者卫宏、三国曹魏时期学者如淳、东晋虞喜、西晋臣瓒,唐张守节、民国朱希祖等都有过不同的论著和辩论,但至今都未有合理的结论。因今涉及司马迁“《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文学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文明成果。”的体例源头和主人公的变化,【www.baidu.com史记 中版好书榜】。有必要通过《史记》纪传体秦属性的发现成果,重新讨论“太史公”这个古人未有结论的话题,不仅对司马迁神秘的死因有进一步的了解,重要的是:司马迁为什么会把太史令与太史公等同,及司马迁成书的时间不是14年是8年;《史记》“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仅总结了项羽、汉刘邦至汉武帝年间约105年;《秦始皇本纪》将《秦记》之名的段落删改,仅留非《秦记》而成为断句,但《史记》却套用了《秦记》“模板”,包括标志性建筑“太史公曰”;以及史太公之“公”的来历有进一步的认识。“《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1-3] [30]《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1]《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baike.baidu.com/item/史记2023-10-28引用】然而,《史记》“纪传体”《秦记》属性的发现,“纪传体”是今人为细化古史的研究,把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的称谓,但古人却不是这种体例为“纪传体”,而是与春秋左传一样,都统称为“史文合一”体。《太史公自序》司马谈对司马迁提出的愿望说:“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不能为大汉沿续“史文”体例,也能“太史公曰”式的论著一回而感到遗憾,叮嘱吩咐司马迁“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其描述的“史文”,实为已发现的《左传》与《史记》“纪传体”不仅都属秦记属性的范畴,而都以“史文”形式出现,所以《秦记》,即今《史记》纪传体例中大量出现左传或左氏春秋的内容就不奇怪了。即大秦帝国的史官、博士官历时八年所新撰写的《秦记》创造的“史文合一”,就是今人所称的“纪传体”新体例的载录方式。【王国伟《秦汉雒史》北京:线装书局,2023,05】“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今《秦记》史文合一,即“纪传体”是秦史官与博士官集体智慧结晶的发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否应归功于秦始皇呢?答案应是明确的,没有秦统一六国、封禅、改正朔、易服色重新修史的背景,就不会出现秦新史《秦记》,且《史记》汉前纪传体中仍保留了其核心的内容。《史记》“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今《史记》汉前的本纪,均为《秦记》内容,是商记录了夏;周记录了商、周;秦修史记录了夏商周及零星的五帝史料,司马迁只是总结了项羽、汉刘邦至汉武帝年间约105年(前206-前101)的历史;《史记》“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但是,这个十四年包含了司马迁太史令8年之后,因多嘴李陵事被宫形入狱停职的两年,司马迁经宫刑狱中出来(有某种政治屈服)汉武帝停止了司马迁太史令之职,重新委任“中书令”官职四年,之后就无声的消失了,所以8+2+4=14年。太史令与中书令的区别是什么呢?本质区别在于太史令是史官,而中书令并非史官。 太史令:史料显示始于秦统一修史阶段。而“太(大)史”史载较早,夏商有已经存在。西周到春秋时期,太史的职责主要是帮助朝廷起草文书,记载历史重要事件,编撰史书,同时监管国家重要典籍。中书令:最初是协助皇帝整理宫廷内部的政务,后来是负责向皇帝密奏的官员,及宣布皇帝诏命。很显然,太史令变为中书令,意味着汉武帝宣布修史之事的结束,说结实一点,就是再不许司马迁撰写涉及国家史书了。司马迁身为太史令,那么修史就代表朝廷,而司马迁身为中书令,其再修史就是违法。所以初稿成书的时间是由司马谈去世后第三年(公元前107年)任太史令,至《汉书·李陵传》所载:李陵“天汉二年(前99年)”,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灭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即:107-99=8年。
再次声明: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免侵权难堪。温馨提示:如文中观点表述有混淆,请以《秦汉雒史》原著为准。欢迎转载、引用我院院士作品学术观点。但,请注明出处。以免侵权。 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68、秦四关(秦简图秦前为什么没有“秦岭”的名字)
69秦四关(秦简图)
70十二幅图解秦简上雒关与汉中
71、少习山
72、少习山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用文字与山形命名的地标
73、秦侨下寻秦
74、武关
75、蓝田商洛人都高兴的文旅发现(峣关)图
76、《岳麓秦简(肆)》上雒关外的“雒汉”路经
77。古秦岭
78、古秦岭考游时的党课 (实记小小说连载1)
79、古秦岭考游时的党课 (实记小小说连载2)
80、洛阳与雒阳之名
81、“浅谈上洛郡县”文中的秦前上洛
82、秦史记载的更改黄河之名
83、洛阳与商洛之雒
84、秦始皇被冤排儒两千年的史证
85、史记《左氏春秋》有周秦两版本的依据
86、康熙字典“雒”误注
87、《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相关的几个问题(之一)
88、商鞅的封地与此商的出处探析
89. 今本左传不是秦禁书的依据(《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相关的 几个问题)(之二)
90. 王国伟著《秦汉雒史》概述
91.《系年》秦“守坟墓” 与秦获九鼎周守“冢岭”的报复
92. 商洛秘史的古石碑
93. 洛南秦宫 亦是全国唯一可考的轩辕帝斋宫
94.文物与《秦记》下的商鞅封地商(县)
95.为商於古道之”商於“的命名说一句话
96.《史记》中《秦记》属性解码的意义
97、《左传》《史记》纪传体秦新朝属性的发现,颠覆了秦史政治的核心性质
98、《左传》《史记》“秦记”秦新朝属性的十二个提要
99、《史记》纪传体应来自于《秦记》
100、颠覆历史的言论--纪传体中的《周本纪》是秦记的主要承接点
101、《史记》沿用汉初史记的秘密
102、秦始皇本纪、世家、列传秦新朝、秦记属性的举例
103、五尺“道”文化对爨体书法隶变起止的影响
104、史记“纪传体”是秦集体智慧结晶的关键例证
104、”史记“纪传体”是秦集体智慧结晶的关键例证
105、【爱我商州】王国伟——用古文化为商州代言
106、线装书局 《秦汉雒史》概述
107、线装书局《秦汉雒史》”它露出秦史断代失传的一个天大秘密“
108、线装书局《秦汉雒史》秦史断代谜底
109、《秦汉雒史》续:奇妙的数字
110、《秦汉雒史》续:秦称帝后的五行排列
111、泰上皇议
112、《秦汉雒史》下重读清华简秦人始源的发
113、《史记》《左传》断清华简《系年》“秦人始源”的秘密
114、雒史、系年下读周本纪:秦人救西伯才有周800年
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关注微信公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