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的患者,大口径经皮胆道通路进行胆管镜辅助取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的患者,大口径经皮胆道通路进行胆管镜辅助取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背景
急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管阻塞和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症导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的标准治疗是药物治疗和手术,须根据临床情况进行治疗。然而,对于手术风险较高或无法手术的患者,治疗选择有限。介入医生能够通过现有的胆囊穿刺引流通道经皮取出胆结石,而无需手术。这些技术在文献中已证明其有效性,干预后胆囊结石疾病复发后遗症的发生率低至10%~21%。然而,现有文献中关于经皮胆肠通路插管最佳鞘管尺寸的证据有限,鞘管尺寸的选择基于介入医生的偏好,并受限于胆管镜直径,许多介入医生选择使用12~14F鞘管。然而,这种尺寸的鞘管可能限制了结石取出的效率,尤其是在处理大块结石时。
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口径(24F或30F)经皮胆道通路进行胆管镜辅助胆结石提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材料和方法
对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两个大的医学中心接受大口径(24F或30F)经皮胆管镜胆结石取出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手术持续时间、透视时间、术后即时症状缓解、3个月无症状结果等。
在超声(US)或超声与透视引导的介入室中放置8-F或10-F导管,以实现胆囊的初步通路和胆囊引流管放置。根据初始胆管造影上的结石大小,为这些患者制定了大口径胆结石提取的治疗方案。大口径胆结石提取技术是指在通道成熟后2~4周内,将留置的胆囊穿刺引流管更换为24F或30F鞘管。鞘管的选择取决于介入医生的偏好。目的是为了破碎或取出胆囊结石.
结果
30例患者(平均年龄73.3岁;范围35~94岁;17例男性和13例女性)接受了24~30F鞘管胆管镜辅助胆结石取出术。28例患者在胆结石取出前3~6周已有胆囊穿刺引流通路以确保通道成熟,2例患者在胆管镜检查当天建立了新的通路。25例患者完成了随访。30例患者中,13例使用24F鞘管,16例使用碎石机将大于1cm的孤立结石粉碎。17例使用30-F鞘管,使用冲洗和取石篮取出多个小于1cm的小结石。在有结石迁移至胆囊管和胆总管风险的患者中,建立了经胆囊管内部/外部通路,并增加了鞘管扩张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经腹膜而非经肝通路的患者中。经胆囊管通路的选择基于介入医生的偏好。通常,如果术前成像显示许多小结石,则建立经胆囊管通路。
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天(范围0~25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6±6.4天。术后即刻无症状患者占93.3%(28/30),术后3个月无症状患者占100%(28/28)。1例患者出现术后浅表脓肿,需要放置6-F浅表引流管,另1例患者发生败血症,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本研究中接受大口径胆管镜干预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7%,这些患者均从并发症中恢复。
结论
本研究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大口径经皮胆管镜辅助胆结石取出术对于胆道结石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特别是在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中。本研究旨在提高介入放射学界对大口径经皮胆道通路在胆管镜引导下胆道介入手术中应用的认识。24-F或30-F胆道通路似乎不会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arge-Bore Percutaneous Cholangioscopy–Assisted Gallstone Retrieval for Inoperabl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 MultiInstitu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981686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