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BD) 是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在本研究中,在231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中,有745例(32.2%)发生了不良事件(AEs)。在所有不良事件中,导管周围胆汁泄漏(44.4%)、导管堵塞(14.7%)和引流管脱落(13.8%)是最常见的。恶性胆道梗阻和使用右侧胆道引流管与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而术中胆管扩张术则与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PTBD的安全性仍有待提高,这凸显了尽量减少胆道引流管在患者体内的留置时间。了解相关风险因素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手术过程的优化至关重要。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BD) 是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在本研究中,在231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中,有745例(32.2%)发生了不良事件(AEs)。在所有不良事件中,导管周围胆汁泄漏(44.4%)、导管堵塞(14.7%)和引流管脱落(13.8%)是最常见的。恶性胆道梗阻和使用右侧胆道引流管与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而术中胆管扩张术则与较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PTBD的安全性仍有待提高,这凸显了尽量减少胆道引流管在患者体内的留置时间。了解相关风险因素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手术过程的优化至关重要。
背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是治疗胆道梗阻或胆道感染患者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直接手术往往伴随较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而先通过PTBD进行胆道减压,待患者整体状况及肝功能有所恢复后再实施手术,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及死亡率。当患者因肿瘤性病变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时,PTBD能有效缓解黄疸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PTBD通过胆道减压能迅速减少血液中的感染源,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此外,PTBD还为后续的胆道取石、肿瘤消融[及支架植入等手术提供了操作路径。
相较于ERCP,PTBD操作更为简便,无需全身麻醉,且术后胆管炎及胰腺炎的发生率较低。在处理胆道高位梗阻及需要多条胆道引流等复杂情况时,PTBD展现出了更为突出的优势。
本研究将确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识别其发生的风险因素。
材料和方法
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0年至2020年间449例患者因良性或恶性胆道梗阻而接受的2310例PTBD手术(右侧:1164例;左侧:966例;双侧:180例)。排除了仅接受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患者。共有455例初次引流管置入(其中66例进行了胆管扩张术)和1855例引流管更换(其中202例进行了胆管扩张术)。在163例手术中放置了支架(金属:156个;塑料:86个)。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评估人口统计学和手术变量。
PTBD操作步骤
①皮肤穿刺点消毒后铺无菌巾;②使用1%~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③尖刀片切开穿刺点局部皮肤,透视/超声引导下带有穿刺针芯的引流管直接穿刺目标胆管,至引流管头端进入胆管腔内;④拔出针芯或者注射器抽吸后可见胆汁流出;⑤固定支撑管,在透视/超声实时引导下向前推送引流管,引流管头端到达目标位置后,退出支撑管;⑥在体表固定导管,连接引流袋。
图1: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PTBD) 实施示意图,①三件套引流管穿刺胆管 (箭头指示肝总管位置肿物);②拔出针芯可见胆汁流出;③固定支撑管,推送引流管至目标位置;④拔出支撑管,固定引流管
结果
结论
恶性胆道梗阻和右侧引流管置入与PTBD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而术中胆管扩张术可降低这些风险。这些发现为如何更安全、有效地执行PTBD手术提供了见解。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981686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