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肾动脉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死亡率高,肾出血原因包括:钝器伤、医源性损伤、肿瘤出血或动静脉畸形,经动脉栓塞术(TAE)是治疗穿透性或医源性动脉创伤的首选方法。本文将介绍3例急诊肾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病例.
急诊肾动脉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死亡率高,肾出血原因包括:钝器伤、医源性损伤、肿瘤出血或动静脉畸形,经动脉栓塞术(TAE)是治疗穿透性或医源性动脉创伤的首选方法。本文将介绍3例急诊肾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病例.
前言
肾动脉损伤包括:钝器伤、医源性损伤、肿瘤出血或动静脉畸形。医源性损伤可能继发于肾动脉血管成形术、双J管置入、经皮活检或部分肾切除术。近年来,由于肾脏疾病、肿瘤诊断和经皮肾造瘘术的开展,医源性动脉损伤的数量有所增加。此外,微创手术的发展导致部分肾切除术相较于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比率上升。据估计,部分肾切除术后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3–5%。钝器伤导致的肾损伤,通常是不构成生命威胁的低级别损伤,可分为肾裂伤、肾挫伤和肾血管损伤。此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囊肿或透明细胞癌的自发性出血是肾出血的常见原因。先天性或获得性动脉损伤包括活动性出血、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AVF)和动静脉畸形(AVM)。
虽然实质性病变可能自发缓解,但动脉损伤可能因严重出血和危及生命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需要立即治疗。当保守治疗失败或遇到出血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时,经动脉栓塞术(TAE)是治疗穿透性或医源性动脉创伤的首选方法。由于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且能在严重情况下保留肾组织,微创手术如经动脉栓塞术相较于手术更受欢迎。微导管和栓塞剂的发展拓宽了患者和病变类型的治疗范围,可实现近端或远端闭塞。
术前影像学检查
术前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在TAE前均接受了腹部CT扫描,包括动脉期(35秒)和门静脉期(80秒)。评估了肾周或腹膜后血肿的存在。当碘剂外渗出现在动脉期并在门静脉期增加时,认为存在活动性出血。假性动脉瘤定义为邻近动脉的对比剂增强、壁光滑的小囊腔,与动脉相通。对于钝器伤,使用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评分进行分级。
图1: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肾损伤分级。
肾动脉栓塞
局麻下,穿刺股动脉,置入血管鞘。使用4F SHK或Cobra导管进行右/左肾动脉的选择性插管。造影确认动脉损伤位置,包括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假性动脉瘤、动脉瘤和/或活动性出血。TAE使用的栓塞材料包括:微弹簧圈(IDC®和Interlock®)、微粒(Embospheres)、Amplatzer®血管塞(Abbott )、N-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Glubran2®)、明胶海绵(Gelitaspon®)或多种栓塞剂的组合。存在多条出血目标动脉的情况下,选择使用多种栓塞剂的组合。封堵目标动脉后,常规进行血管造影,以确认肾损伤动脉已被封堵。
图2:患者,男性,45岁,患有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现自发性右腰部疼痛。A. 动脉期腹部CT显示活动性出血伴巨大腹膜后血肿(箭头所示)。肿瘤病灶显示不清。B. 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增多(短箭头所示)和活动性出血(长箭头所示)。C. 使用NBCA/碘油混合物(比例为1:1)进行栓塞后,血管造影显示无活动性出血(箭头所示)。D. 5天后进行的CT扫描显示腹膜后血肿体积减小,可见碘油混合物沉积(箭头所示)。
图3:一名63岁男性患者,4小时前接受了肾活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突然下降,并伴有面色苍白。A. 动脉期增强腹部CT扫描显示,右侧存在大量腹膜后血肿(*)以及右肾下极的活动性出血(箭头所示)。B. 右肾下极动脉的血管造影证实了活动性出血(箭头所示)。C. 放置两个微弹簧圈(箭头所示)后的随访血管造影显示,活动性出血已停止。D. 门脉期增强CT扫描显示,腹膜后血肿体积减小(短箭头所示),并伴有弹簧圈伪影(长箭头所示)。
图4:一名76岁患者因左腰部疼痛就诊,检查发现其患有大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伴有活动性出血。A. 血管造影显示,出血来自左肾动脉两个不同分支(箭头所示)。B. 使用NBCA/碘油混合物(比例为1:1)对罪犯血管进行栓塞,栓塞后出血停止,尝试检查上极血管时出现了夹层(箭头所示)。C. 两年后进行的动脉期CT扫描显示,左肾上极出现萎缩(箭头所示)。
结论
肾动脉栓塞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的初始临床表现、病因、合并症、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潜在动脉病变。经动脉栓塞术(TAE)能以较低的技术失败率实现止血。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981686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