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静脉滤器,自其问世以来,已显著降低了肺栓塞的发生率,但其回收管理却一直是临床中的一大挑战。滤器技术的发展,从1874年Jone Hunter完成的首例股静脉结扎术,到如今的可取出性下腔静脉滤器(IVCF),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革新。特别是在1984年,首款可取出IVCF的诞生,标志着滤器技术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尽管滤器技术不断进步,但滤器的回收问题仍不容忽视。据统计,有20%至30%的可回收滤器并未被及时取出,这可能导致滤器倾斜、断裂并发症、IVC血栓形成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滤器回收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滤器的有效回收,有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管理策略。首先,在滤器置入时,医生应明确双侧肾静脉开口位置,选择合适的静脉段进行置入,并确保滤器不倾斜。同时,设计合适的输送杆弧度也是关键。其次,出院后管理同样重要。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对滤器回收的认识和依从性。通过设立滤器、静脉血栓专科门诊,可以进一步完善出院指导,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随访。
在滤器回收的术前准备阶段,有学者建议采用CT或CTV进行影像评估,以预测滤器回收的困难程度,并制定合理的回收策略。术中,医生应根据滤器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回收技术,如导丝同轴技术、球囊和导管辅助技术等。对于特别难以取出的滤器,还可以采用特殊工具或激光消融辅助回收。
此外,还提到了日间手术模式在滤器取出中的应用。在术前进行细致的评估和流程管理的前提下,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滤器取出方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还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腔静脉滤器的使用在预防肺栓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回收管理同样重要。通过严格把握适应症、规范滤器置入过程、加强患者教育和随访管理、充分术前评估和准备以及选择合适的回收方案,可以最大化滤器的益处,同时最小化其潜在风险。
参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981686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