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五单元主题是把事情写清楚。
生活万花筒
第1课时 自写“生活万花筒”
1.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第72页,快速阅读这一页的所有文字。
2.读完教材,静心思考三五分钟,回忆一下,你觉得生活中的哪件事值得写下来呢?这件事,可以是自己经历的,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听到的,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
3.想好了,立即动笔写,写时不要回看,一口气往下写就行了,能写多少写多少。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老师拿着一张准备好的“学生习作问题表”,到学生中间去,把每位同学所写的“标题、大概内容”记录在表中。】
4.学生写完,让他们以“多读几遍自己文章”的方式修改,认真誊写后交给老师。因为课堂上难以誊写完,可以将其作为当天回家作业。
【老师不要批改,要快速浏览。为了接下来的精准之教,要把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找到,把课堂上那张“学习习作问题表”加以完善。】
第2-3课时 两篇习作例文的阅读及写作一教
第二课时 两篇例文的阅读与思考
1.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自读两篇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
2.重点读思:
(1)《我家的杏熟了》例文左右黄色的字及文后题目:
①(第1-4自然段)开头通过“说杏”“数杏”介绍了杏好、杏多。
②(第5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③(第7、8自然段)奶奶“打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
④(第9自然段)结尾交代了奶奶“分杏”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⑤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奶奶打杏、分杏这件事写清楚。
(2)《小木船》例文左右黄色的字及文后题目:
①(第1自然段)事情是围绕小木船来写的。
②(第2自然段)简单介绍陈明和“我”是好朋友。
③(第3自然段)友谊破裂的过程写得很清楚。
④(第4自然段)这段话交待了“我”和陈明和好的过程。
⑤思考文中“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之写法,理解整篇课文是不是把事情写清楚了。
(3)想一想这些黄色的句子及文后题目,你觉得这两篇文章写得如何?
(4)读两篇例文,大家都发现了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写的事。《我家的杏熟了》是“一年的某一天发生的事”;《小木船》所写的是两个“有一天”发生的事,第一个“有一天”是不愉快的事,第二个“有一天”是和好的事,虽然时间跨度几个月,其实还是一件事。同学们,写一件事,要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回看两篇例文,请用“起因、经过、结果”标清楚所对应的段落。
3.思考:《我家的杏熟了》的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第1-4自然段?这四个自然既不属于作者所写那件事的起因,也不属于那件事的经过,更不是那件事的结果,为什么要写?
4.思考:《我家的杏熟了》一文中有“7个说话句”,《小木船》只有“3个”。大家数数看,有几种类型?你觉得一篇文章用说话句,多好,还是少好?说话句对写一件事有什么好处?
5.思考:两篇例文所写的事,是大事还是小事?你能读出两篇例文中的“我”的“变”吗?
第三课时 用例文中的写作智慧,一教作文修改
1.同学们,两篇例文都读过了。《我家的杏熟了》写了一年的某一天发生的小事,《小木船》写了前后几个月发生的一件从不愉快到和好的事。你所写的文章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请把这个时间写在作文题目前。如果自己的文章中没有类似这样的时间,你觉得可以省略吗?
2.两篇例文都有对话句。对话句的使用可以让文章生动、具体,而把一件事写清楚,当然少不了对话句。对话句有多种类型,看看自己的文章,已经有了多少对话句?数一数,标出来,最好用红色的笔画出来。看看你的对话句类型,还要不要变?对话句的数量需要增加呢,还是减少?不少同学,写一件事忘记了写对话,请思考你的那件事的过程,如果人人不说话,当然不要对话。但如果心中想到的,肯定也要加上。请对文章做这方面的精准修改。
3.这次习作的标准非常清楚,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请用红色笔,标出自己文章中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缺少了,就说明文章要大改,如果不清楚,就要增加相应的文字。请大家按照这一标准再修改文章。
4.修改之后,读一读,看看这一次修改,文章是不是变好了一点?请写一段话评价自己的习作变化。
第4-6六课时 《爬天都峰》课文学习及二教作文修改
第四课时 初步学习《爬天都峰》
1.用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1)学生先自读
(2)同桌间互读
(3)让个别读书不太好的学生读,帮助其在阅读上成长
2.多音字“相”的教学
3.10个生字的学习,以汉字源流的方式讲好“攀、鲫”两个字,“猴、念、辫”三字重点提醒不写错。
4.14个新词语的学习
5.保证用15分钟的时间让每位学生写好生字新词,老师重点引导那些写字不美的同学修正。
6.再读课文,请用不同颜色笔标出时间、地点、人物,标出哪些段属于起因、过程、结果?
第五课时 理解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有几个人物?(爸爸、我、老爷爷)。我和老爷爷的不同在哪些方面?请在阅读中一一找到,并能说出来。(我是小朋友,老爷爷是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老爷爷向我先表达感谢,我也立即表达了感谢……)如果把这篇文章有关老爷爷的文字去掉,你觉得剩下的文字会怎样?玩一玩,说一说。
3.读“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思考课文为什么要如此描写?
4.第6自然段写了我爬天都峰:“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爸爸、老爷爷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作者居然只写他们“爬啊爬,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为什么具体写“我爬”,爸爸和老爷爷怎么爬却不写呢?
5.读这篇文章,你觉得哪句话非常有力量,也可以说非常有价值,而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名言来使用?(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六课时 以《爬天都峰》的写作智慧,二教作文修改
1.《爬天都峰》三个人物之间都有对话,10个自然段,在6个自然段中出现了6个对话句,量很大,而对话句的类型只有两个。你们的文章在对话句上已经做了修改,但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可能对大量使用对话句又有了新想法,文章不厌百回改,看看你的文章还需要改吗?这是《爬天都峰》给予我们的第一写作智慧。
2.只要你读文章多,就会发现不少好文章里有让人震惊的话语,比如“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就是《爬天都峰》给予我们第二个写作智慧。那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有没有这样的话?有!“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仔细琢磨琢磨这句话,是不是特别精彩?例文《小木船》有没有这样的话?没有!我相信每位同学都想让自己的文章有这样一句让人震惊的话,我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动起脑子来,创作出这样的话。赶紧想,加到自己的文章中。
3.这一篇是写旅游爬山的,短短的文章,作者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此文给予我们的第三个写作智慧。如果有同学写类似游玩的,看看这个顺序对自己的写作有没有帮助。如果自己所写的文章乱了,请修改。
4.上节课,我们一起读课文《爬天都峰》,知道文中有三个人物,而那个老爷爷是偶遇的,是陌生人,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写得是一次偶遇的事,一个与陌生人同行的故事。你们都四年级了,有没有类似的偶遇?偶遇之中,你们有没有对话?请不要小看偶遇,偶遇之人,往往更有精彩发生。因为不熟悉,有时候人的善良、友好比熟悉人做得还要好。这就是《爬天都峰》给予我们的第四个写作智慧。我知道,绝大多数的学生这次习作没写偶遇的事。我相信每位同学会写这篇文章的。接下来,请大家玩一篇关于偶遇之事的文章。
5.写完之后,看看自己的修改与一篇新的文章,感觉如何?想不想用几句话在自己的大作后面赞美一下自己的改变?
第7——9课时 《麻雀》课文学习及三教作文修改
第七课时 初读课文
1.用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1)学生先自读
(2)同桌间互读
(3)让个别读书不太好的学生读,帮助其在阅读上成长
2.13个生字的学习。以汉字源流的方式讲好“奈、巢、搏”三个字,“嗅、齿、幼、庞”四个最容易写错的字。
3.17个新词语的学习
4.保证用15分钟的时间让每位学生写好生字新词,老师重点引导那些写字不美的同学修正。
5.再读课文,请用不同颜色笔标出时间、地点、人物,标出哪些段属于起因、过程、结果?
第八课时 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智慧
这篇课文是俄国非常卓越的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出自《散文诗》,写于1878年4月。也就是说这是一篇散文,是一篇创作。大家已经读得很熟,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位作家的作品有哪些非常卓越的表现?
1.请大家边读课文边思考:
(1)你觉得这篇文章好玩吗?(一点都不好玩)
(2)你觉得这篇文章有趣吗?(看不到任何段落有有趣的内容)
(3)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吗?(看不到任何话语是有意思的)
(4)这篇文章不好玩、没有趣,为何作家要写呢?(因为作家在讲述一个有意义的事)
(5)这篇文章是写作家本人遇到的事吗?(学生肯定回答“是”,其实不一定是。不要以为第一人称写的就是作者本人遇到的。这是一种写法。这种写法的好处就是让读者一下子相信。)
(6)有人认为这是写母爱的,你觉得呢?(其实不一定是母爱,因为那只老麻雀可能是雄的,也可能是雌的)
【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屠格涅夫的父亲是骑兵团团长,母亲是非常残暴的农奴主,她对家奴相当凶狠,想多会打就多会打,打死打残,都无所谓。屠格涅夫喜欢一个女孩,其家庭不如屠格涅夫家,他的母亲绝对不允许他娶这个姑娘,导致终身未婚。屠格涅夫创作很多作品来讲述着他与身边人缺少的很多种“爱”。像这篇文章所讲述的爱,非常清楚——保护孩子,连麻雀都会,多少大人还不如一只麻雀,狗面对这种保护都知道退却,多少大人还不如狗呢!所以,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就是作家的创作。】
2.有一个五字成语,叫“无巧不成书”。什么叫巧?我们看电影,看电视,常常会冒出一句话“怎么这么巧呢?”到某地旅游,居然遇到熟人,真巧!爸妈带着你到商场等地方,遇到同学,巧不巧?读《麻雀》,能否找到文中的“巧”吗?请大家一段一段地读,相信你一定能找到。
第一自然段:没有“巧”。
第二自然段: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巧”要出现。回家的路上,真巧,猎狗好像嗅到了野物。
第三自然段:这里有好多“巧”,怎么这么巧啊?有猛烈的风,把一只小麻雀被吹到地上。怎么这么巧?这只小麻雀居然是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
第四自然段:又一个“突然”出现,怎么这么巧啊?一只老麻雀居然离巢不远。要是去远的地方觅食,恐怕就不行了(小麻雀孵出,两只老麻雀是有分工的。一个去远方觅食,一个就在近处保护。按理说这不是巧。)
……
什么是巧合?写作中有一种理论说,巧合是一种表现手法。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看看这篇文章的巧合,是不是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巧合有很多好处。首先,运用巧合可以展开故事情节,引出人物。小麻雀摔在地上,又遇到了猎狗,设置巧合,会必然引出“老麻雀”这个人物。第二,运用巧合可以暗示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老麻雀的表现不就是作者想写的主题与思想吗?第三,运用巧合可以为后文埋下伏笔。看看老麻雀巧妙出场的样子,是不是为下文猎狗被吓倒埋下了伏笔?第四,运用巧合可以使情节紧张,吊起读者的胃。看看老麻雀出场的样子,想一想猎狗面对小麻雀的样子,是不是让读者有一种紧张感,是不是吊起读者的胃口?第五,运用巧合可以使读者们的期望得到满足。读者当然不喜欢这只小麻雀被吃掉,一个个巧合最终肯定能满足读者的期望。巧合的五大好处,在《麻雀》中全部表现出来了,也可以说表现的淋漓尽致。
3.屠格涅夫是通过什么办法把这样一件事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1)要想写好一件事必须看清楚!
阅读7个自然段,哪些文字写了作者的“看清楚”?一是“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二是“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向前走”;三是“风猛烈摇撼路旁的白桦树”;四是“看见一只小麻雀呆站在地上,拍打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五是“猎狗慢慢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六是“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狗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它要用身躯掩护小麻雀,它要救自己的幼儿,它紧张,它浑身发抖”;七是“猎狗愣住了,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等。
(2)要想写好一件事必须听清楚!
阅读7个自然段,共写到三听:一听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二听风猛烈摇路旁的白桦树;三听老麻雀绝望的尖叫着,发出嘶哑的声音。
(3)写好一件事需要边看边听边想!
阅读7个自然段,边听边想在哪里?一是猎狗好像嗅到什么猎物;二是无可奈何、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三是老麻雀掩护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四是猎狗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4)要想写好一件事作者一定要先被感动!
从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可以看出。这就是:“老麻雀掩护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课堂上,还可以把原文呈现给孩子,因为作家写此作还有更独特的“感”,原文最后的内容写到:“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这一感,太深刻了!
(5)要想让读者感动修辞手法不可少!
如果从修辞学的角度看这篇文章,作家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摹写、拟人、摹声、感叹、类叠……
第九课时 以《麻雀》的写作智慧,三教作文修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共同努力把屠格涅夫《麻雀》一文表现出来的写作智慧找到了。这是一篇了不起的作品。这些写作智慧足够我们一辈子用的。今天,就用这些智慧再看自己写的两篇文章。
一用“巧的智慧”来修改。请大家看看自己的文章,里面有“巧”吗?有多少巧?如果没有,可不可以加呢?在哪里加?请大家用心琢磨,一旦加了,你的文章就会不一样了!因为巧合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了。
二用“标出自己文章中的‘看、听、想、感’”,是多了,还是少了,要不要修改?
三用“修辞”,你的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数一数。看看还可以把哪些话变一变,用上修辞?
四是“你的文章是有意义的,还是有意思的?”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有意义或者有意思。
2.全体学生用这一课的写作智慧修改已经写过的两篇文章。
3.修改完毕读读自己的文章,能否感受到文章又有了明显的变化?
第10课时 四教本单元写作,形成满意之作
1.同学们,这一单元是习作单元,请大家看看教材第61页上的三句话:
(1)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3)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请同学们想一想《麻雀》《爬天都峰》《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四篇文章,是不是作者用他们的手写了自己的“心”,是不是用文字写出了生活中的一件又一件事?他们是不是都把一件件事写清楚了?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自己的文章,思考自己的文章是否达到了这一要求?
(学生读)
2.读自己所写的两篇文章,看看哪一篇愿意交给老师,让老师欣赏欣赏?选好了,请立即认认真真的誊写。
(学生誊写作文)
3.誊写完之后,请用彩笔写下自评和收获,把文章交给同桌看看,请同桌写写评价。写完后再交给老师。
(老师拿到学生的作品,不要像往常那样批改。请通读一遍,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一篇文章,再加上自己的下水文,与这些文章放在一起,装订成书,让全班同学轮流阅读。)
这就是我常态的10课时教一个习作单元的教法。由于大单元“先写后教”类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十多篇,有人点题让我用“先写后教”展示一下教学过程。常态课是10节课,肯定没法展示,于是这一单元我有了下面的展示(此文发表在《中国教师报》2020年12月09日第5版“现代课堂”版),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上这一公开课前,我把写第一稿的作文纸通过邮件发给老师,并再三要求老师千万不要教,不要做任何引导。在作文格子前面,是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老师绝对相信你们,看完第72页“生活万花筒”习作教材,想一想就能立即写起来。教材上的题目可以用,但由于要求大家写“生活万花筒”,我还是建议你们别用教材上的题目,因为你们亲身经历的事、看到和听说的事太多太多。
好的,不多说了。写下来吧!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仅仅过了4天,就收到了老师发来的邮件。打开一看,是24个学生的第一稿。我快速读了一遍,看得出来,这位老师的确没有指导,因为每篇文章都有不少问题。我立即将其打印好,接着一篇篇细看,看看大家暴露出什么问题,以便我用这一习作单元的课文、例文教材来教他们如何修改。
看完学生的第一稿,我是这样教的:
第一环节:给孩子介绍一本书《格列佛游记》及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以这样的方式开头,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这本书的作者——英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以便讲述他写过的一首关于修改文章的诗:
修改
涂掉,纠正,加字,精练,
增添,删减,写在行间。
要留心,
没了想法,
挠挠头皮,
咬咬指甲。
这首诗很简单,我带着孩子一边读,一边说说每个词的意思,然后带着他们做“挠挠头皮、咬咬指甲”的动作。经过这么一玩儿,他们知道了修改真是好玩。
第二环节:赞美学生。
点击PPT,展示我根据24名学生的第一稿总结他们各自写了什么事的表格。我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太棒了!你们写下的24篇文章,写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都很清楚。请大家给自己鼓掌!”
第三环节:你认为这次习作修改什么呢?目的是让学生大胆说。课堂上,学生说了,错别字一定要改正,不通顺的句子一定要改,还要加一些话……
第四环节:修改文章的题目——我的文章必须有一个特别亮眼的题目!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因为孩子交来的文章,一些题目是这样的:《生活万花筒》《极速光轮》《捉虫趣事》《捉蚊趣事》《找蜗牛》《教室里的掌声》《一起去探险》《中国,真了不起》《想起那件事我就后悔》《迟到的祝福》《种糖记》……
我是怎么教学生修改题目的?
一教本单元的课文题目:《麻雀》《爬天都峰》,让他们评说这两个题目。学生说这两个题目非常好。《麻雀》让我思考,这是怎样的麻雀,作者为什么要写麻雀……总之,一看题目就想到了许多问题。《爬天都峰》,题目简单,不读就知道这篇文章写的什么。但《麻雀》难以准确判断……
二教本单元的例文题目:《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让他们评说这两个题目。学生说《小木船》的题目与《麻雀》相似,《我家的杏熟了》,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肯定会写“吃杏”的事,与《爬天都峰》也是相似的。
三教本单元习作里的题目:《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让他们评说这些题目。孩子们说,如果不是我建议他们不要写这些题目,这些题目他们都可以写。因为这些题目所涉及的事与他们有关。
接着我让他们根据这些题目的特点,看看能否改一改自己文章的题目。在他们修改的过程中,我一边巡视,一边赞美他们的修改,当然也帮助个别学生。孩子们修改后,都觉得比原来的题目好很多。课堂上,孩子们就《中国,真了不起》这个题目争论起来,有多位学生表示这个题目不好,因为有个“逗号”。我让他们对比读一读这个题目,看看逗号要不要?孩子们坚持要去掉。不过,我站在了一名学生身边,支持这个题目好。没想到,其他学生立即将自己的题目也加了“逗号”,我读了几个,孩子们笑了。在笑声中,他们又改了回去。
最终,我对本次习作的题目提出几个注意点:
1.忘记写题目的,必须加题目(1人)!
2.绝不能用“生活万花筒”做题目(7人)。
3.教材上的题目不是不能用(尽可能不用他人的)。
4.题目中不要出现错别字。
5.去掉“记”字,题目可能会更精彩。
6.好文章的题目:《极速光轮》《找蜗牛》《一起去探险》《中国,真了不起》《想起那件事我就后悔》《迟到的祝福》
7.本次习作,最佳题目是哪个?我让孩子们选并说出理由,大家一致认为《想起那件事我就后悔》好。
【教学中,这一环节出现了教学高潮。孩子们进行了多次争辩,相互反对,针锋相对,很有意思】
最后给学生一个好题目的大致标准:
1.字数1-8个字(四年级上册的课题题目,平均4.5个字)。
2.一眼看上去,就喜欢这个题目。
3.看到题目能立即生出许多问题。
第五环节:别让你笔下的人物个个是哑巴。
1.我把24个人的第一稿,哪些小作者写了说话句,文章出现多少句,哪些没有写说话句,做成一张表,让学生读思。
2.一起快速看《爬天都峰》课文,数一数《爬天都峰》里的说话句。我们共同发现10个自然段有6个自然段中有说话句。分别是:
第3段: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第4段: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第5段: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第8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第9段:“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第10段: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看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数一数这则例文共有7个说话句:
第1段: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啊!”
第2段: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
第3段:“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要不,你数数看。”
第4段: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
第5段:我没好气地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
第6段:奶奶走过去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看他没伤着,就站起身往屋里走,又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别走。”
第8段:看我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4.看例文《小木船》中,数一数这则例文共有3句说话句:
第3段:我上前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
他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
第4段: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
5.再一起看这3篇文章的说话句,共两类:一类是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另一类是没有提示语,只有引语的。我说:“亲爱的同学们,这些说话句,你们都能写。请大家在文章中要添加尽可能多的说话句,这一次训练,我们只在文中添加这两种类型说话句。写说话句需要反复思考,这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请大家回家做这件事。”
第六环节: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只完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文章的题目修改。关于文中添加说话句,这一修改需要大家回家慢慢想、慢慢加,一定要好好琢磨,不可随意。不过,这只是本次习作的“两改”。接下来,你们的老师肯定要细讲课文《麻雀》《爬天都峰》,请大家一定要用好这两篇文章中的写作智慧,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第三、第四改。一篇文章,只有如此多改,好文章才能出现,你也才能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