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背是不是天都峰的峰顶?

文摘   2024-11-07 18:59   江苏  
今年教《爬天都峰》,比以前教多了这样几件事:
一是知道了黄山为什么叫黄山。以前教《黄山奇石》《黄山奇松》,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以为黄山就是黄山,山名。这一次查了资料,知道黄山原来叫黟山,唐朝时改成黄山,黄帝之山的意思。

二是知道了天都峰的意思。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为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天都峰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不上天都峰,枉来黄山游。

三是知道了鲫鱼背的意思。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此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名鲫鱼背。

鲫鱼背以奇险著称。从天都峰脚,沿“天梯”攀登1564级台阶,自上而下,坡陡达85度左右,若遇风吹云涌,仿佛山摇石动,攀登尤为惊险。

从上面的资讯知道了,鲫鱼背,不是天都峰的峰顶。过了鲫鱼背还要继续爬才能到峰顶。

这一篇课文,老师一直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到峰顶这个顺序教的。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

爬山前,对应的段落应该是1-5自然段。爬山中,对应哪些段落?大家认为是第67自然段。其实第六、第七自然段说爬山中到爬到峰顶。

那第8-10自然段是属于爬山中,还是爬山顶呢?第8自然段,写到“在鲫鱼背拍照留念”。后面就是爷爷、我、爸爸三人的对话。这个对话是在鲫鱼背拍照时就说的,还是爬到峰顶说的?实在无法精准判断了。

这也是今年教这一处的疑惑。

四是过去没把作者黄亦波写下的为什么创作这篇文章读给学生听。这一次读了。黄亦波先生文中说得很清楚,小孩、老爷爷爬山的事,是有真人真事,但三个人所说的话,是没有的,是作者心里想出来的。其实,读了黄亦波的这篇文章,那个小女孩也不是黄亦波的孩子,这也是创作。

学生恍然大悟。

其实我讲《麻雀》也给学生说,这篇课文所说的事,也不一定是真的,也是作家的创作。

两篇文章,都以第一人称来写,就是吸引读者,让学生一下子觉得是“真”的,这就是作家的写作智慧。所以,不要以为散文中发生的事都是真的。莫言也曾经说过,不要被散文中的“我”欺骗。

让学生写“生活万花筒”,能否把作家的这种创作智慧教给他们,当然可以了!黄亦波在文中说,这叫“提升”。作家的文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意思就在此。


第一语文
第一语文,语文第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