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八单元新教学:重组或重构“写信”教材以进行大单元教学

文摘   2024-11-22 13:53   中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还是非常重视“书信”的,书信也属于应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但现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信在编排上,还没有独立的完整的书信单元,“信”被分在了四个单元里:
一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6一封信》。本单元还有:三篇精读课文《4曹冲称象》《5玲玲的画》《7妈妈睡了》,《口语交际:做手工》,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通过朗读动宾结构的三字词语,认识11个生字;字词句运用:四组同音字及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写话:写自己喜爱的玩具;展示台:12个词语及一句名言;日积月累:《古诗:小儿垂钓》;我爱阅读:《王二小》)。

二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本单元还有:两篇精读课文《21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篇略读课文《23梅兰芳蓄须》《24延安,我把你追寻》,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个方法;词句段运用:学习8个形容正面人物的成语,反问句训练;日积月累:《古诗:别董大》)。

三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本单元还有: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学习三篇课文结尾的特点,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以“成长中的第一次”写一段话;日积月累:四句“勤俭”主题的名人名言)。

四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是“难忘小学生活”。活动一是“回忆往事”(一是三个活动建议: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二是《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圈圈》《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二篇阅读材料);活动二是“依依惜别”(两个活动建议:一是举办毕业联欢会,二是给老师或同学或母校或自己写一封信;阅读四篇材料《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1956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毕业赠言》)。

不知道新教材会不会专门编写信的之单元。按照现在的单元来看,最起码有两三篇名家之信(这方面的信很多),最好能介绍几本书信方面的名著(这方面的著作很多),然后教学生如何写信。那现有的教材,也可以整体解读一下,看看对建构一个“信”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单元有何帮助。

(一)《一封信》的解读及对“先写后教”的贡献

二年级老师教《一封信》,无外乎带着大家多读几遍课文,把认识的字认识了(17个生字,“朝、重、结”三个多音字),把要求会写的字一遍遍地写了(10个生字),还有9个词语会默写。接着就是通过朗读课文,想一想“露西在给爸爸的后一封信里都写了什么?”画出相关语句,试着把这封信读出来。最后再思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并说出原因。”课文这样教完,再按照学校规定完成相关作业,期末测试前重点复习字词(现在第一学段没有纸质考试了),随着假期的到来,这篇课文的学习也就全部结束了。这样教,不是错误,教材编写者也希望一线老师这样教。但不得不说,如此教法,这篇课文会失去很多光彩,因为文中藏着好多能让学生恍然大悟并迅速得以改变的智慧,老师没教这些智慧学生永远不会知道,当然许多老师也不知道。《一封信》是德国作家吉娜·卢克-帕奎特的作品。这篇文章,有五大智慧是老师应该知道的。

一是孩子天生会写信。爸爸出国半年才能回来,一天,露西想爸爸了,决定给爸爸写封信。因为妈妈在上班,没有人教她,她居然写了起来。这就是“人天生会写信”的见证。

二是信,应该写真心话。没有人教,露西所写的信,都是真心话,都是真事。

三是没有人教的“写”,只是“会写”,很难“写得非常好”,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有问题(露西写着写着也知道自己有问题)。

四是大人(老师)的“教”,能让学生“会写”变成“写得好,甚至写得非常好”

五是一件事,多种写法,哪一种“写”能让读者心情好、满意,这需要动脑子思考的,要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表达,要心中有读者

其实,这篇课文还给予我们语文老师非常有价值的写作教学理念——“先写后教”,这篇文章也是“先写后教”的经典案例。毫不夸张地说,100%教过此课的二年级语文老师,没有发现!

学生自主写信,遇到了问题,母亲帮助解决难题,形成了佳作,孩子所写前后变化明显。有的老师会说,如果妈妈在家,老师在学校里教了,教她怎么写,文章肯定也不会差的。不得不说,大人所教之前,是无法把孩子存在的问题一一想到的,露西先写的信暴露出来的问题,她的妈妈都能想到吗?相信老师读课文,就会发现露西写信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妈妈不可能全部想到。

我们为什么在学生写之前要教?答案就是老师不相信孩子天生会写,他们认为写作任务布置给孩子,不指导他们不会动笔的。大人布置写作任务,指导中肯定会说,这个要写,那个要写,这个要重点写,那个要略写等等,怎能不限制学生呢?学生接到任务,肯定有人愿意做,有人不愿意做,有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说不明白,所以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所写的东西自然会分为这三大类。老师拿到学生的文章,一读就明白,老师的诸多要求,很多同学并未体现在文中,相反还出现了老师们意想不到的很多问题。由于新的教学早就在那里等着,老师也没有时间再做何指导了。而学生拿到老师批改的作文,也只是看看那分数或等第,老师即使写了评语,告诉他们该怎么修改,这些字眼根本入不了学生眼。这就是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老师广泛使用的“先教后写再教”作文之教学模式,此模式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被夹在老师中间,动弹不得。这样的写作教学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有这个调查数据),因为老师的“前教”针对性不强,“后教”时间没有,效果当然不好。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始终也看不到自己的作文到底有哪些进步。

这篇课文能否作为信的单元课文?可以!从信的内容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表达更贴切,让收信人情感上不焦虑烦躁。

(二)“信”的教材,整体还需要变革

这不是质疑教材,而是为了孩子能够真正地爱上写信。我研究这四个单元及整套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的学习,学生其实对“信”还是缺少综合认知的,用模模糊糊来概括,不为过。什么是信?为什么要写信?信,有多少种类?古代的信是怎么写的?今天的短信、微信,算不算信?信,为什么要有固定的格式?信的格式能否有变通,如果允许变通,哪些可以变,哪些不可以变?哪个格式必须有,哪个格式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信对其他文体写作会有哪些帮助呢?信与日记有什么区别呢?要想写好信,同学们可以读哪些书呢?中外学生在写信上有什么不同呢?许多国家在教材中明确规定,中小学生要有给名人名家写信的经历,我们可不可以也这样要求学生呢?……这些问题,教材都没有涉及。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知道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能写简短的书信”,“信”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也是第二学段的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对“信”的要求不高,如果结合一个人生活的真实情境,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角度思考“信”,你会觉得给小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信”之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阅读多个国家的母语教材,发现有不少国家是从二年级开始引导学生写信的。我们把《一封信》放在二年级,却把写作放在四年级,比人家晚了两年。既然二年级我们让学生学了《一封信》,为什么这一单元的写话不让孩子也来一次“短信”的训练呢?

统编教材现有290多篇课文,没有一篇课文是完整的名家之信。古人云,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教材里如果有“名家书信”主题单元,学生阅读几篇高水平之信,学生们所写的信是不是很容易达到“中”的水平?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不喜欢写信,是否与这一缺失有关呢?未来的新教材会不会以“信”为主题编创这样的单元呢?这是我们的期盼。

看四个年级四个单元的教材,四上第七单元习作教材里的那封信的内容是不是过于简单了?其内容绝对不如二年级《一封信》的内容。而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与信也不相关。我教这一单元,就觉得教材如果能编选一篇或几篇名家书信就好了。名家之信有没有?有,太多了!比如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现在放在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了)。有人会说,这次重在讲格式。但不得不说,由于这是第一次写信,给学生提供的内容不是名家之作(小杰给叔叔的信,真的没有办法评价),导致学生所写的信,假情假意特别多,而不少学生哪怕你反复强调格式,仍然错误不断,为什么?因为教材没有告诉学生信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格式,而很多老师也不知道,因为教师教学用书上也没有说清楚。看五上第六单元,三篇文章都不是信,著名作家林良有一本书《爸爸的16封信》,有的信可以选入教材。

另外,如何将单元课文的学习与单元写信有机联系起来呢?课文后面不妨有这样的训练题。比如五上三篇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梁晓声、吴冠中、巴德·舒尔伯格的作品,他们都是名家。我们能不能学习《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获得1984年纽伯瑞儿童金奖,作者贝芙莉·克莱瑞。书中的主人公叫鲍雷伊,他的老师在二年级的时候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给自己喜欢的作家写一封信)的做法,让学生给喜欢的作家写信呢?而这三篇文章,其实都是作家在赞美父母,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也是作家给父母的“信”(《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有“所有的文章都是信”的观点),如果将三篇文章改成给父母的信,怎么改?是否可以让学生玩玩这样的写作?即替梁晓声把《慈母情深》改成给母亲写的信,替吴冠中把《父爱之舟》改成给父亲的信,替巴德·舒尔伯格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改成给父母的信。如果让学生玩这样的“信”,再写后面的习作,我认为简单的书信写作之任务才算完成。

(三)四年级及以上课文的教学,不妨让“信”加入

当下不少课文后面有小练笔,这些小练笔能帮助学生写好一篇篇作文吗?一些专家认为是可以的。如果你阅读过美国作家创意写作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经翻译出版了40余本),一定会发现,当下教材中的那些小练笔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一篇课文的学习,什么样的写作最能改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写呢?不妨看看日本是怎么做的。只要你阅读过日本小学写作教学文献,一定会发现他们从四年级开始,每篇课文(一年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学4-6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写两封信,一封是写给课文中人物的,一封是模仿这个人收到信之后回一封信。不要小看这两封信,这一做法,既能看出学生理解课文达到何种程度,又能让学生爱上写作。第一封信,因为有课文这个素材,写起来不难。第二封信是回信,要站在喜欢的那个人物的角度来回,这个人物水平很高,回的信当然要高于第一封信,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多次实验证明,学生都愿意扮演这位高水平的人。两封信的简单书写,居然让他们的思维有了高度,真是意想不到的。一易一难,一低一高,多次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怎么可能会讨厌这样的写作?

我们可不可以从四年级开始,每学期拿出几篇课文,让学生玩玩这样的写作?我曾用“两封信”的教学理念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看一同学的两封信:

敬爱的周恩来爷爷:

您好!

今天,我们学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这是您十二岁时说过的一句话。那时候的您才十二岁,比现在的我大一岁,您就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太了不起了!说这句话之前,您居然还想过“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么大的问题,并且觉得这个问题就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您的心中。

我在有关您的资料中知道,您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加入了巴黎共产主义 小组,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在北伐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您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赶走了他们……

您做过这么多的事情,简直是我们江苏人的骄傲,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您逝世了,全世界有亿万人在悼念您,人们称您为“人民的好总理”。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现在的中国也如您所愿!正如您所说的:“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祝您

在另一个世界里美好!

蔡允汐

2021年12月6日

那蔡允汐如何以周总理的口吻给自己回信呢?她是这样回的:

亲爱的小朋友蔡允汐:

你好!

我收到你的来信了,我记得我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当时的情景我终生难忘,谢谢小朋友对爷爷的肯定!

看来我还是挺出名的,语文书里都有关于我的课文了。看到你信上的日期,今年应该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了,现在的祖国肯定发展的非常好。时间过得真快,我清楚地记得1920年1月,我在天津领导学生爱国运动中被捕入狱。在狱中,我和被捕的学生顽强抗争,并在狱中宣讲马克思主义,真的记忆犹新。现在想起来,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希望现在的你一定要加紧学习,为祖国的富有多多做出自己的贡献!

祝你

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周恩来

(蔡允汐代周总理回复的)

2021年12月7日

我班50位同学,都写了这两封信。但不得不说,第二封回信,同学们都感觉到了非常难写,不知道什么样的回复才是“总理级”的水平。我建议他们,用两个星期的时间,一有空就看有关周总理的电影、电视剧及相关书籍,然后再写回信。同学们真的做了,两个星期后,他们交来的两封信,同年级老师读后都佩服不已。

(四)用大单元“先写后教”变序教学法教“信”之单元

真正的“信”之单元,也就是四五年级那两个单元。怎么教学这两个单元?

一是不需要老师任何指导,让学生写起来。哪怕是四年级第一次写信,也相信他们看了那一页教材,能够写起来。这种写,就是让他们把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接下来,就用课文的学习来修改他们的问题。

二是每个单元的课文教学。按照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完成相关任务(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课文后面的习题除小练笔不写外,其他要在课堂中完成;完成其他规定的作业)。

三是把“写信型日记”作业用在每篇课文里。

一篇课文第一课时教完后,就布置学生“写信型日记”,课文学完,信也写完。统编教材的三四年级都有写日记的习作,让学生给课文中的人物写信,日记所用的时间也就20分钟左右。

比如《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其实可以把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古诗:别董大》”变成《古诗四首》来教。这四首诗,除了可以给诗人写信,也可以给诗中的人物写信。比如《夏日绝句》,许多同学想给李清照写封信,因为这位女子值得用信来赞美。我班有不少同学,学四首诗写了四封信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里面的人物有好多,除了给周总理写信外,也可以给周总理的那些同学写信,也可以给文中的老师、中国警察、外国人写信。

《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虽然是略读课文,同学们照样可以给梅兰芳、给“延安”写信!也可以给日本侵略者写信,控诉他们的罪行。

一课一信,这个单元学完,学生就完成了5-8封信。然后把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读。接下来,我还给学生补充讲什么是信?人为什么要写?世界多个国家的小学生是怎么写信的?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等是怎么给学生回信的?这其实也是跨学科学习。把这些故事给学生,能激发他们爱上写信。故事讲完,再谈信的格式,让学生用标准的格式看自己写的信,修改之中,清楚自己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做,那就是利用三四个星期,大声地把《亲爱的汉修先生》读给学生听。这本书听完,还会有哪位学生说自己讨厌写信,不会写信的?


第一语文
第一语文,语文第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