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案例:四上第六单元新教法
文摘
2024-11-11 20:26
江苏
1.我把这一单元主题定义为“童年记忆里的那些事”。2.我设置了两个任务:任务一:用“我的童年那些事”来写来说(活动一 我做的游戏我来写;活动二 最终修改完成作品;活动三 寻求一丝安慰);任务二:欣赏名家童年故事(活动一 牛与鹅中的童年事;活动二 表演大老虎中的窝囊型童年事;活动三 内心不愿意失败的童年事;活动四 三篇课文写智慧梳理及习作修改)直接读习作教材,让学生先写一次游戏。没有教,学生习作会出现哪些问题?一是都是过于简单的游戏,几乎看不到学生自主设计的游戏,缺少趣味;四是读后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虽然他们写得是印象比较深的,但阅读下来,读者难以感受到。第二——四课时 任务二 活动一 教与学——《牛和鹅》教与学 因为这一单元重点讲阅读方法——批注。先用十分钟“迷你课”讲一下批注。第二课时 边读课文边讲述老师在哪里批注。因为一句一句大声读给学生听,哪一段可以批注,所以,要用整整一节课来讲。比如:第1-2自然段,教材上的批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这是提的问题。我告诉学生,我一般不这样批注,我会批注:“盲目相信,人云亦云。后面也许会通过实验推翻这样的认识。”第3自然段,我的批注是:“牛真是怕人吗?不是!因为大家的这些做法,不能引起牛发怒。”第8自然段,我的批注是:“关键人物出场!在一个人要出现生命危险时,即这个关键时刻出场的人物,是写作中要重视的。”第14自然段,我的批注是:“全文写牛的文字再次出现。整篇文章到底是重点写牛的,还是写鹅的?题目叫《牛和鹅》,应该是写牛的。不!这一篇文章是写人的!通过‘我’害怕鹅的例子,证明了大家所说是不对的。”第三、四课时 再读课文,完成识字任务,并讨论几个问题。问题一:“记住,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课文的最后一段说:“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为什么金奎叔称一个小孩子为霖哥?你觉得文中的“我”,什么时候像个哥?什么地方一点都不像“哥”?问题二:以前学过不少如《XX和XX》的文章,一般情况下,谁在前,就是本文更重要的人物。但这一课写牛的文字实在太少,一点不像文中的重要人物。你觉得这一课,谁是最重要的人物?问题三:这一课把“我们怕鹅,尤其是我怕鹅”写得生动形象具体有趣,特别有场景感。这样的写作,对于写“记一次游戏”有何帮助?【小迷你课:利用三五分钟推荐阅读《牛和鹅》这本书】第五——七课时 任务二 活动二 教与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与学第一自然段:我们学校怎么没有这样的表演,作者那时候的小学比现在好。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我也没有参加过班级的一些活动,多么希望我的老师给我这个机会。第三自然段:看来这个班主任知道“我”不行,或者是这个班主任可能不喜欢“我”。第四自然段:题目中的大老虎,我以为是真的大老虎,读这一段才知道是书中的大老虎。全文22个自然段,不是所有自然段都要批注,但训练学生自读先写下一些批注,才能把批注的训练落实到位。一是生字词的教学。这一课的多音字非常多,要一个一个地教。在阅读中读好。还要容易写错的字,比如“殷、练、裤、挖、砸”五个字,要重点讲授。1.这一课的语言描写非常多。把问题拎出来反复阅读讨论。4.作者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会惹起哄堂大笑吗?文中的老师、那个演哥哥的,为什么不教“我”豁虎跳?是不是因为“我”学不会,还是根本不想教?【小迷你课:利用十分钟推荐阅读《花萼与三叶》《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失踪的哥哥》《梦魇》这些书】第八——十课时 任务二 活动三教与学——《陀螺》教学再用一课时,训练学生扎扎实实地玩批注,一段一段地批注。【下面文字是我以前教学的总结,今年看,不落后。可以继续使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笔下的《陀螺》,是一篇较难教的长课文。一个简单的陀螺玩具之文,有什么难教的?没教过的,你肯定不知道,教过的,你肯定会明白。因为这篇课文,多处使用一个特别的修辞——降用!即大词小用。“大词小用”就是临时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降做一般词语使用,具有夸张、比喻、双关等意味,这一修辞的使用,让文章一下子变得风趣幽默,渲染力增强,读起来特别有味道。我们很多老师不知道这一修辞,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中也不曾有这一修辞说法,要不要讲呢?不过,我在课堂中讲了。并且告诉学生,可以用此修改自己的文章,让“记一次游戏”之文有点特别的味道。再者,这篇文章出现了几个带双引号的词,一是“角锥”,二是“废物利用”,三是“鸭蛋”,四是“和平”,五是“荣誉”。这些双引号的作用要不要讲呢?双引号的作用大概有:表示引语;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也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用于话语之中。我带着学生读着,思考着,也把这些用法讲了(肯定有不少学生记不得),不讲不行,怕考试时学生不会。这篇文章里有哪些陀螺?一是体重个大的陀螺们,二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玩的“角锥”,三是“我”削的让自己懊恼的陀螺,四是想象中具有英武的风姿陀螺,五是叔叔送的“鸭蛋”陀螺,六是一只由傲慢者抽的大陀螺。每个陀螺都是不同的。读这些陀螺,发现作者略写了自己削的那些低质量的陀螺。也略写了英武的风姿陀螺,这只陀螺只能靠想象了,这可能是人世间永远找不到的陀螺。为什么略写?低质量的东西,不值得细写。想象的太恍惚了,不好描述,描述出来真的有了,英武的风姿也就不存在了。当然,作者细写了叔叔送他的那个“鸭蛋”。为什么要细写这个“鸭蛋”?这个“鸭蛋”的特点很多:一是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二是下端㠌上一粒大滚珠(不是小滚珠);三是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战斗力;四是闪躲能力强;五是顽强的出奇,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我多么希望学生问我:“为什么这只不起眼的‘鸭蛋’,能让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彻底溃败?”可惜,学生没有问。他们不问我,我肯定问他们。此时,学生开始给我描述,告诉我答案了,一个比一个厉害。有的说,因为那个大滚珠,接触地面大,不容易倒,即使倒了,一抽,陀螺马上会爬起来,而那种普通的陀螺,一旦被撞倒,就抽不起来了;有的说,因为圆而光滑,抽起来转速更快……对不对呢?也许吧!不过,我请大家想一想,让他们评说一下那个木工,你觉得那个制作出这个陀螺的木工,是一般能力的木工吗?这个问题却点燃了学生。叔叔送的这个礼物,太特别了。与传统的不一样。那个有童心的年轻民警,既然答应了送这个礼物,这个礼物肯定是高质量的。通过实验证明,这的确是一只高质量的陀螺。叔叔不是花钱买来了陀螺,是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这个陀螺,其实是改良型陀螺,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型陀螺。木工师傅是否知道这个陀螺的本领?肯定知道。要是不知道,怎么可能作为礼物送人?没有想到,课堂中讲到此处,我与学生共同收获了“改良型创新”。这是我多次思考此文没有想到的,这是课堂中偶然间发现的。对此,我也由衷的自豪一回。把第十一课时所讲的写作智慧,用于最后一次修改,课堂上完成正式誊写,作品上交老师。学会用“三点”来安慰人。一点是帮助人分析原因,二点是鼓励人,三点是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