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白居易、苏轼、卢钺的“独特观察发现”教出来

文摘   2024-10-09 00:02   江苏  
开始教四上第三单元了。这一单元要教三首古诗,这一单元重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观察者”。既然有这个教学目标,就应该把每篇课文作者的“独特观察发现”教出来。
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有哪些是诗人的独特观察发现?

一是从“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残阳光铺水中”看到了诗人的第一个独特观察发现;

二是从“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知道诗人的独特发现是:江水颜色是一半青绿色一半红色。这是第二个独特观察发现。

三是从“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一词,写了诗人发现到了九月初三夜的“可爱”,非常独特。这是第三个独特观察发现。

四是从“露似真珍月似弓”中可以看到诗人又两个独特发现:低头看初三夜的月光照着露珠,似真的珍珠,闪闪发光;抬头看那月光,似还没有搭上箭的弓。也就是说这一句中有两个独特观察发现。

五个独特观察发现,非常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暮江吟》这首诗,奇妙奇妙!

苏轼《题西林壁》,又有哪些是诗人的独特观察发现?

一是诗人横看庐山,发现庐山是“岭”,什么是“岭”?庐山是不是一个山脉?一说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不是山脉。一说为罗霄山脉北端支脉。其实这个“岭”就是“山岭”,意思是连绵的高山。庐山是不是连绵的高山?庐山由地形地貌复杂的群峰组成,当然可以说是连绵的高山。

二是诗人侧看庐山了,发现此时的庐山不是“岭”,而是“峰”。什么是“峰”?山的尖顶为峰。为什么只看到峰了?因为侧看这些群山,群山之峰成一个“串”了。

三是远看,四是近看,五是高看,六是低看。这四种看,看法肯定不一样,看的结果会一样吗?诗人说得非常清楚——各不同。

这六种看,好像不怎么独特?不!非常独特!因为苏轼路过庐山,庐山所用的时间肯定不及居住在那里的人,世代生活在那里的人,大多没有这样看,即使看了,也没有发现不同,或者说文化人太少,没有把看到的写下来,苏轼率先写了这些发现,所以成为了世界上如此看庐山的第一人。

其实最独特的观察发现是第七点,那就是苏轼不仅从六个视角观庐山,观庐山的过程中肯定与长期居住在那里的本地聊天了,肯定问他们庐山很多问题,从诗中可以看出,长期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无法回答苏轼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么多居住在庐山的人们为什么发现不了庐山真面目?苏轼告诉了我们的原因是他们“身在此山中”。这一伟大的发现,指出了许许多多人存在的严重问题——熟视无睹!这与《爬山虎的脚》叶老所说一致:以前知道这是爬山虎,仅此而已。现在注意爬山虎了,所以才有许多发现。长期居住在庐山的人,肯定知道庐山,仅此而已,居住在此,并不一定“注意”庐山,所以也就不会有苏轼的诸多发现。

卢钺《雪梅》,又有哪些是诗人的独特观察发现?

一是从梅雪同在,发现了梅与雪争春不服输;

二是以颜色,即看谁白为标准来比,梅输给雪;

三是以香气,即看谁香为标准来比,雪输给梅。

诗人设置了不同的标准,才有了独特发现,这是什么样的观察?这是大脑思考的结果。也就是说,这首诗告诉我们,同时观察两种及以上事物,尤其是共存的事物,与观察一个庐山的策略是不一样的。

课堂上,把这些独特的观察发现找到,把如何才能有这些独特的观察发现教了出来,学生的收获就比以前更多了一点。这样的梳理,也利于学生探究。


第一语文
第一语文,语文第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