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为日本口腔市场会是中国未来

文摘   2024-11-22 21:31   中国  

声明:没有干货,全是偏见。

这两年常看到这类说法:“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比如,“小确幸”“丧文化”等一系列现象先产生于日本、后出现在中国;“未富先老”、失去的XX年,看起来更是日本给我们打得样。

首先我想说,“比较”一事,是人类本性,没有什么可回避。而且学习新事物的过程,往往难免不断用旧模版去套,从而帮助理解。细究起来,所有的比喻都是偷换概念;所有的比较都选择性忽略了某些方面。——这并不妨碍它作为有用的思考方式。只是,一定要记住它的缺陷:把事情简单化了。

在谈及中日口腔市场时,请先记住一个前提:日本的人口规模比我们小得多(尽管在全球来说并不算小)。有多大的池子养多大的鱼。大象是大象的生存之道,兔子是兔子的生存之道。体量的不同,将决定生存策略的差异。规模的差异,将决定基本方向的不同。

日本是发达国家,而且是老牌发达国家。它的人均GDP足以支撑本国市场在一个中高端水平。它的有限规模,甚至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取得超过本国GDP的体量。——其实很多发达国家都是类似。说白了就是“吸血”嘛。中国的人均GDP在短期不可能将本国消费都拉齐成中端为主(遑论高端)。那考虑到我们的体量,即便通过海外投资,想要人人过上今日发达国家的生活,恐怕整个地球资源都消耗殆尽都不够。——这可不是我说的,当年限碳、环保讨论里,不少专家都持类似观点。

那么我们来看口腔市场,特别是医疗服务收费这一块。什么决定了服务的市场价?基本面是供给与需求;另外受消费习惯、约定俗成等场外因素影响。

我们自己都常说:国内缺啥都不缺人。哪怕是具有知识、技术等门槛的口腔行业。其实任何行业,除非形成事实上的资源垄断,只要收入高于平均,一定会有人源源不断地进来。欧美一些国家的行业协会保护,从源头限制参与者的模式,在国内几乎是没有什么用的(不是说完全没有)。这么大的国家,地区间发展水平、监管力度的差异,导致总有“洼地”可以进人。

再说需求。国内服务不值钱,这不用争吧?其实我们自己作为消费者,也没那么爱为服务买单。这件事是一体两面的。因为工资水平不高,所以服务付费意愿不高。无他,工资本身就是服务市场定价的反映。

我们来想日本。只说一个现象:全职主妇。在日本职场中,有相当多的女性在婚后退出了劳动市场。也即是说,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份白领收入,基本就可以维持生活。当然,这只是大多数情况,肯定不是家家如此。日本亦有部分家庭主妇去便利店等地兼职补贴家用,可兼职的收入与全职还是有差异。前些年,安倍还是首相的时候,多次呼吁女性回归职场,收效甚微。尽管日本是个封闭社会,这些年一直“暗渡陈仓”通过折衷方式引入国外低端劳动力来补充缺口。这本身就说明了,在人家的发展水平,很多服务业的时间价格日本人看不上。

文化习俗也是一个方面。岛国文化中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并非中国市场的主流。往好里说是“工匠精神”。很多情形下,甚至有点诡异。——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关于日本细节的一些“神话”,好比当年日本人通过手测火车上的灰尘厚度,判定油田的距离,(在中国媒体还在封锁消息时)推断了大庆油田方位……

日本人的这种装B能力真的很难模仿。即便模仿,也很难说有多大的市场愿意为此买单。——最近消费降级,米其林餐厅倒了一家又一家。谁说只要精细化服务,一定能收获溢价。是“工匠精神”还是“多此一举”,有时是很主观的。

这两年,很多同行在研究邻国日本,大多集中在怎么提高服务细节。恕我直言,日本是啥人均GDP水平,啥生活水准。就算在边远农村,都是家有独栋、电器齐全。在便利店上班,都能拿8000-10000的月薪,核心是工作格外复杂吗?这就是人家收入基准线哪。

你把日本便利店的一尘不染、见人鞠躬搬过来,客户肯定觉得宾至如归,未必能提高你的收入。消费者未必愿意为这些细节付费啊。

我不是说没必要学习,多看看总是有益的。只是,中国基本盘是日本无法比拟的。量变导致质变,在一个如此大的市场规模、高度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下,市场的分化与分层会显著得多。有了分化、分层,就使得高端相对还是在一定范围。正由于国内这样的情况,给整体上找一个方向或许可能,说必然如此则失之偏僻。

顶多说:中国一线城市口腔市场未来或像日本才更合逻辑。

以上全是偏见,欢迎探讨。

韩国种植体是怎样打开欧洲市场的?

所以,什么是高端口腔,怎样获得高端客户?

种植无国界
口腔从业者的闲聊扯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