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到挂牌,牙博士有投资价值吗

文摘   2024-08-31 22:17   上海  

标题是朋友提问。

昨儿去参加投资圈活动,有人提了一嘴:你们口腔有个连锁好像要挂新三板,觉得咋样。

他说的新三板,叫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官方说法是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与面向公众的上市不同,新三板针对的人群是专业投资者;企业上市时发行新股,“新三板”挂牌是转让原有股份,或通过私募扩股;并且交易方式非连续竞价(A股),比较偏竞价撮合,流动性没上市公司高。

尽管各方面要求和流动性不比“上市”,挂牌还是提供了更广大的融资渠道,一旦挂牌成功,未来也存在从“新三板”走上“主板”的可能性。

去年就听说牙博士有转让股份的想法,但无论行业还是体量,能配对上还是很难。从冲击上市到申请挂牌,是一种退而求其次。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失为缓解资金压力的最优解。

比起面向大众的上市,挂牌更适合希望深耕口腔、想要长期持有的机构/个人。

前几年,口腔是消费/医疗赛道共同的热门话题。朋友所在基金投了中高端连锁,不多久来吐槽对方的运营操作,加之扩张进展不顺,中间小有不愉快,逐步让对方回购、自己淡出,总结下来:口腔门槛还挺高。

开一家诊所投入大、增长慢、人力占比高、现有模式很难取得规模化效应。即便拥有成熟运营经验的连锁,平均一家店也要一年到一年半才能盈亏平衡,3-4年才能收回投资。市场注定碎片化、区域化、壁垒高。

口腔行业集中度十分低,合理预计在3-4%左右。集采前,市场规模1200-1500亿,根据不同口径。绝大多是单体(包括医院和诊所)或中小连锁,大型连锁往往还是区域为主。毕竟医疗绕不开线下,连锁IP很容易获得区域性认知,在全国扩张就有很多困难。

前几年,上市敲钟是热门话题,同时伴随着很多争议。

逐利是资本天性,使用得当,对企业和行业快速发展,能提供极大的杠杆和助力。但是,伴随着早期行业规则不明确、监管法规不健全、市场认知不成熟,在利益最大化的高歌猛进下,出现很多对医学规律和伦理的违背。

种植集采只是一个外部因素,尽管是个强因素。最终,暴雷的锅还是应该扣在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当一个典型种植到店客户的成本在2000-3000/人,甚至更高,这难道不扭曲吗?

口腔医疗有各种类型的机构,服务不同场景。单体成本压力小,适合个人牙医创业,将职业做成事业。连锁是为了实现规模化,核心是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个管理混乱、自身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连锁,无法通过开更多门店解决问题。然而,之前恰恰有很多机构,希望用“上市”包治百病。最夸张的是,还有模式设计为,拉一堆彼此不想干的小机构换股,把上市变成了拼数量的游戏。

两三年前我就看衰口腔上市,有一次在写文章说了下,还被行业媒体引用,视为有新思维。

“经营得当的口腔机构,能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和不错的利润率,能成为一个长续经营的好生意。但它不是互联网、消费品这种能够通过快速扩张做大做强的生意。如果为了融资,有很多渠道、路径;唯有符合巨大增长潜力、快速扩张属性、规模化潜质,才值得走上市融资这条路。以目前国内大部分连锁口腔的业态,并不符合。”

但我一直看好未来口腔的标准化、精细化、规模化,肯定会有更好的模式。

尽管我们经常围观通策、瑞尔,对其各项数据指指点点,包括马泷、牙博士,平心而论,从经营管理水平上,无论财务、库存、人力等,已比行业平均好太多。

看看市场上大部分的都是单体、小连锁,一年几百万到上千万收入,没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没有采购议价能力,没有服务标准化能力。这部分可以解释,口腔采购平台的大量出现。不然同样的耗材采购,小门店比起大连锁,实在太没有竞争力。

包括种植集采后,种植体、配件的价格之低,也在倒逼传统经销商模式转型。现有毛利只能做配送商,但是只做配送商,跟快递有啥区别?

……

跟投资人瞎闲聊,比起连锁机构,可能口腔供应链整合,更有投资潜力。

个性化与标准化,永远的博弈——我为什么看好口腔机器人

换个思路看口腔连锁上市

未来口腔连锁或无法上市?

种植无国界
口腔从业者的闲聊扯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