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几位经销商聊天,谈及共同认识的某位老板,有人分析:以前赚的主要是信息差,去找还没进中国的产品,先谈下独家,然后翻倍在国内卖,现在的客户选择多了,就不买账了。
跟一位学院派专家出差,谈及某位网红医生,他批评道:这个人沉淀不够,全靠信息差,听到国外的新技术、新术语,自己没搞清楚,就迫不及待教人,太浮躁,走不长。
……
我不禁想,那什么才不是信息差呢?
知识,是信息差。方案,是信息差。产品,未尝不是信息差。
就算一盘家常菜,大家都能做,那个能烧出独特味道的,不也是掌握了一些信息差(秘诀)?
我不认为理想的市场,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恰恰相反,中间商要提供更大的价值。
之前帮厂家接洽过欧洲代理商,他们渠道的加成也很惊人。我还认识不少欧洲牙医,想着来中国人肉代购,买点便宜的产品自用。这时候,越是货值高、使用复杂、涉及售后的产品,他们越会考虑后续的服务,这个逻辑,跟国内同行也没有什么不同。
中间商的角色不可或缺,要点在于专业知识和服务。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房产中介,假设单纯提供报价、做个匹配,买卖双方都有跳过中介的动力。假如掌握的是各种成交、贷款、避税等政策信息,提供能精确匹配客户需求、现金流的方案定制,还梳理出客户自己都没行诸语言的隐藏偏好?
很多中介、经纪人都有一定年纪,有信息又有阅历,做的就是把合适的东西带给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
我的欧洲之行末尾,有个小小插曲。
酒店提供往返机场的shuttle bus,一辆小巴,后部是行李仓。上车前,司机指挥大家传递行李,开口先问:“谁去四号航站楼?”
从酒店到机场,到达顺序是T1到T4。显然,司机希望把后下的行李放里面。
我去T4,第一批放下行李。刚往前走,一对英国夫妇从身后快步赶来,拉了拉我,用英语指责:“你为什么插队?我们明明在你前面!”
事发突然,我下意识地道歉,还纳闷,没插队啊?
后来,我反应出问题所在:等车时,他们在我之前。车来后,司机询问T4时,他们或许不去T4,大概率也是不懂西语,没给回应。于是司机跳过他们先接了我的行李。
我可以再拉上他们解释T4行李先上的逻辑。看他们“被插队”气得满脸通红,也犯不着收回道歉,事就过去了。司机似乎看到了,回头用西语对我说:“总有人搞不清状况。(Siempre hay gente que no sabe nada)”
这件事好像一个隐喻。
从我的角度,大家萍水相逢,酒店到机场短短几分钟,犯不着争个对错。早点结束对话,从此江湖不见。
从他们的角度,想必觉得受到不公待遇,尽管当场伸张了正义,但司机似乎向着我?西班牙人真不靠谱。
甚至还可以带入司机视角:从T4行李排起是最佳方案,这么简单的事还有人不懂?
信息差永远是存在的。视角不同、语言不通,以及,对规则的了解程度不一样。对世界的解读就千差万别。
甚至眼见都未必为实。同为当事人,对待同件事,都会有完全不同结论。
Whatever is true in life, the opposite might be true as well.
大家处处都一致,商业还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