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地方文件,在限制医疗进口设备,尤其是手术机器人。毕竟,两周之前,才有医疗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甚至涵盖基因治疗、干细胞等“禁脔”)。
看起来很矛盾,又很合理。
理由是很充分的。早在若干年,限制进口就或多或少存在于公立招投标汇中。除了中国智造的主旋律叙事,业内一直有些“鬼故事”,如某医院发现达芬奇收集大量国内数据等等。
现实的另一面是,欧美对中国设备的限制和禁止,也在各种提案中断断续续、开开关关。
在充满不安的世界里,类似以色列呼机爆炸这种事,也在提升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
没有逻辑,全是情绪。哦不对,情绪,才是最强有力的底层逻辑。逻辑,只是为情绪披上的外衣。
纯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说,大部分政策干预的效果,是令人存疑的。我们高歌猛进推进芯片自主化的那几年,最出圈的“商业成功”是进口转国产、手工磨logo的丑闻。华为芯片的自主,是企业自身的草蛇灰线与战略布局,并非源自直接的宏观激励。
有补贴就有冒领,有保护就有滥用。来得容易很难生出珍惜之心,这是人性。
但是,市场失灵和长短期利益的失衡,使得一定程度的调节不可避免。甚至在所谓“自由市场”国家,都是如此。
个人而言,我看好国产,因为时代的叙事走笔至此。
在众多技术已普及化的现在,中国制造的产能、供应链的完整举世无双,从potential的角度,假以时日,什么设备做不出来?
是的,假以时日。技术发展有先后,人员素质有高下。泛泛来说,在医疗设备领域,国产的综合表现、企业的成熟程度,与国际巨头还是普遍存在差距。
而且国产品牌普遍缺乏溢价,普遍被定位为“中低端”。这反映大家对过往表现的总结和估值。有些企业,属实不太争气,导致用户用脚投票,还拖累其他同行的整体印象。归根结底还是发展太快,基础不深,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不过,国产崛起的大趋势,是真实存在的。
大趋势就是在制造水平上,中国能力快速提升。在学科发展上,中国人才势不可挡。
之前我说看好国产,身边同行都不置可否。毕竟很多来自个人经历,亲眼看到国外对中国制造的态度转变。亲眼看到才能坚信。道听途说难免存疑。
我曾劝经销商朋友代理些国产,但做惯了进口产品的,总怕一碰国产降低自己的定位。尽管这几年,在大方向上,大家基本同意利好国产。只是不知“大方向”,是在多久的未来,难免犹犹豫豫。
换个角度,既然大方向如此,早两年、晚两年,真的有那么大关系吗?现实世界不是二进制的0和1,对于代理多个产品的经销商,在小范围介入和试水,也不算疯狂吧。像股市一样,等所有人都发现趋势的时候,获利机会也没那么高了。
对于上游企业来说,没有一家能仅凭“趋势”表现卓越。我向来认为,真正的情怀是内裤,文明之中一定要有。但时时示人,既没必要,也不体面。
品牌故事固然要有,只有“故事”拿得出手,各项参数一塌糊涂,那就成事故了。
使用产品的一线用户,有几个天天操心你振兴国产的宏图伟业?肯定要考虑产品的易用性、患者的接受程度、性价比等等这些维度。一切都到位了,在个人喜好上偏向一些,才更有可能。
无须对国产加什么滤镜。只需要对市场的情绪冷眼旁观。
黑天鹅也好,灰犀牛也罢,只能起到放大效应,还是不能无中生有。
从政策角度,限制进口设备,国产自然蛋糕会变大。但躺在政策的庇护下,也容易错过保护期。
毕竟,真正没有国界的,唯有资本而已。外科达芬奇已经国产化,算是为诸多外企打了样。未来会不会有更多进口医疗设备,通过把部分环节放在中国,加入国产大军呢?当然,那未必不是种技术转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