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波兰和意大利的研究团队,提出治疗种植体周疾病的新思路,利用愈合基台释放药物,抑制种植体周细菌,进而改善症状。
他们将发明称为:“Bioactive Healing Abutment”,长这样:
整个机制就是在特制的愈合基台内放置抗生素。患者回去后,抗生素可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析出,对种植体周围微观环境产生消炎和抑菌作用。很简单,基本是缓释剂的原理。
以前还见过缓释原理的牙周贴片,好像是把氯己定制成片状,放在牙周袋内,作为牙周刮治后的抑菌手段。
Bioactive Healing Abutment治疗过程持续48小时,之后换回正常的修复体。
好处是非手术、无需患者服药,抑菌随着咀嚼自然发生,在患者回家后一段时间还能持续“治疗”。
最早的想法2020年,当时还是体外研究。
初步研究取得显著结果后,他们随即开展了动物实验。并于2022年,发布了病例研究。
最新文献去年发表于研究用药Pharmaceutics期刊。
全文开源: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866183/
研究采用的克林霉素,出于伦理考虑,临床做病例着重选取炎症早期,即种植体周粘膜炎(mucositis)患者。
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时,在表面清创、消毒完成后,在一段时间内,如何维护口内环境,使之有利于疾病的消除,是个重要课题。
使用放置抗生素的愈合基台后,患者炎症指标显著降低:龈沟出血指数(m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等,统计学上都呈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口内微生物环境,一些与牙周组织炎症相关的细菌数量显著减少,如放线聚集杆菌(p < 0.014)、密螺旋体(p < 0.005)、福赛氏菌(p < 0.001)等等。不过牙龈卟啉菌没有显著减少。可能未来要调整放入的药物。
现有病例在临床操作时,愈合基台只在患者口内保留48小时,之后换回普通愈合基台。
当然,这个治疗方法还是存在缺陷,比如药物释放速度并不是很可控。此外,研究仅在少量患者中进行,未来需更大样本的检验。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用药时间、用药种类等,探讨抑菌的最佳条件。
都说现在口腔产品很内卷啦,大部分产品都很同质化,很多创新是口头上的。看到这个“突发奇想”的愈合基台,我觉得产品迭代还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并非一定要堆叠多高的科技,还是要从具体问题出发。
尽管药物缓释基台,离“成品”还有挺远的路,创意还是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