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国内外很流行种植体材料学。氧化锆都嫌保守,钽基金属、金属玻璃、peek等争奇斗艳,是学术会议上的热门panel。
于是,有厂家让我攒专家讨论氧化锆种植体研发方向。(项目黄了,所以可以说了。)当时国内都说氧化锆“非金属”又“抗菌”,这个概念做下一代产品很能差异化。
找了两位德国参与过氧化锆种植体研发的教授。教授A表示:氧化锆硬度和韧性的比例始终调节不好,修复配件大受限制。教授B表示:氧化锆的“非金属”卖点,对大众是有误导的,氧化锆有金属元素“锆”。只是说,尽管含有金属元素,它的稳定性、低过敏性,不会触发金属过敏的反应。据他说,钛种植体严格意义上表面也是二氧化钛。——在使用种植体的时候,钛表面接触到空气被氧化,形成二氧化钛。
总之,他俩都不太赞成国内厂家押宝氧化锆种植体,觉得氧化锆只能作为补充,不能作为主产品。
当年,教授B讲氧化锆不算“非金属”,让我大为震惊,查了好一会资料。发现——见仁见智。因为含有“金属”元素,不能等同为具有“金属”特制。
这是当时的争论了。经过这些年,氧化锆的生物相容性逐渐受到认可,主流还是认为氧化锆是“非金属”。只是,可能受限生产和加工方式,在抽查市面氧化锆种植体时,还是普遍检测到金属元素。也就是,主打“非金属”的产品,实际成品还是很难避免金属。
而且,当年一直也有种说法,氧化锆种植体可以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包括氧化锆表面“抗菌”。这点,似乎在这两年的研究中又被推翻。
这算是氧化锆背后的学术潮流,大家都看好某个方向,都去研究,证实,或者证伪。
去年有些国家一度流行“一段式”种植体。不少诊所/医生宣传“一段式”:创伤小、愈合好、即刻负重,云云。
有位西班牙教授在吃饭时吐槽:“一段式”是什么高级玩意吗?种植体刚发明时就有。因为“一段式”的局限性,才有了“两段式”。固然,随着对种植体-基台连接缝隙的关注,随着对窄牙脊微创修复的需要,新一代的“一段式”,是过往产品上的创新。但是,非要当作什么石破天惊的发明,未免把人当傻子。
跟随潮流、创造概念,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科研也好,厂家也罢,总是希望不断唤起更多注意力。
哪怕是从大脑科学的角度,加深客户记忆,有以下4个要素:
1、新颖
2、重复
3、相关
4、情绪冲击
排名第一的,就是新。追求新鲜感,是刻在大多数人基因里的。
在学术上,新的思路、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容易引发市场关注,进而以点带面,领引潮流。逐潮而动,容易借势,所获便多。
至少,在一段时间,某一类文章更易发表、某一类课题更易申请,某一类话题更易引发讨论。这背后,对应着蓬勃的需求。
拿当年氧化锆来说,大家一窝蜂得开展研究,归根结底,还是在钛植体不断成熟的时候,发现钛植体无法满足的需求:如人群中的金属过敏者;如不分中外,相当部分患者,对金属放在体内有抵触心理。
我以前吐槽过学术风潮。潮流当然很重要,但不是非要跟风才有出路。硬币的另外一面是,风起云涌、大军压境,人人都追着潮流,就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乔布斯曾说:
你不能从技术入手,想着会把东西卖到什么地方。必须从用户体验入手,再回头去开发技术。
他说的是产品研发,但是在很多事情上似乎都适用。
关注学术潮流,是了解大多数人在研究什么。要做出成绩,还是找到没有解决的问题。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逢山开路、遇水叠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