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路径依赖

文摘   2024-10-09 21:09   比利时  

有个国外大学,引进国内项目,我请一位讲师朋友做校内联络人。正如国内一样,随着口腔多学科的治疗延伸,不同科室研究有很多重叠之处。朋友本属外科,但是研究项目和数字化中心更为对口。

而且,数字化中心主任在合作上非常积极,做了很多协调,我们对接得很顺利。反之外科主任要求多、态度暧昧,让我们对合作前景颇有怀疑。

本来是顺理成章的选择,待数字化中心完成签约,外科主任开始有了怨言,甚至迁怒作为联络人的朋友:你明明是外科的人,为什么帮别的部门?甚至间接导致朋友把关系转出外科。

朋友跟我抱怨,规划早期,外科明显投入意愿不足,争取不到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再说,不管哪个科室,都是本大学的项目,何必搞得锱铢必较?

我跟他分享了国内类似的轶事。一个人斗争是自私自利,两个人斗争是机构文化,如果大范围、重复性发生,只能说这是人性。

你当然可以说,肉烂在锅里,不管外科还是数字化,只要项目最终落在本院,大家都有好处。因为你作为联络人,已锁定参与席位。对于外科主任来说,本科室的利益则要纳入考量。

学校的好项目、好资源,大家都与有荣焉。这个荣光,真正分到具体科室,有多少呢?本来是外科主导,现在外科可有可无,要看其他部门眼色,他不爽是可以理解的。

你希望他看大局,出门为大学打猎,也不知道猎物在哪里。而内部“分猎物”,所得份额往往是及时的、可预期的。

数字化主任,你现在觉得他做事主动、不计投入、有大局观,假如我们项目没跟他做,未必姿态更好看。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近来随着项目推进,涉及到具体的成本分摊,数字化主的各种计较并不少。

至于项目早期不同的主动性,除个人性格差异,过往经验也不同。

从两个教授的背景来说,外科主任多年来一直是外科主任。数字化主任几年前是副院长,一度竞选过院长。

一个冲击过更高职位的人,可能更容易站在更高层级去考虑问题、作出应对。或许,因为这样他才是各个科室之间能升得最高的那个。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什么位置做什么事。一位不争不强、高风亮节的领导,听起来非常有感召力;在部门竞争的层面,则可能无法给本部门争取足够的利益。外科主任的小心眼,体现出极强的领地意识,故部门管得井井有条、团队对他言听计从。

然而,一个在部门竞争上十分成功,内战内行的人,缺乏更长远的考量,可能很难往上走。

我有个突兀的联想,很多好牙医,未必是好老板。自己技术精益求精,眼里就很难揉沙子,看谁谁不行,只能事必躬亲,于是很难放手。

只是,如果技术上不精益求精,凡事差不多就行,开局便没有足够的积累,还做不成老板。

我自己有过这种教训。擅长的事,带团队时最难带出人来。逻辑上是名师出高徒,但专业上过于掌握一切,底下的人就戒不掉依赖性。

We are victim to our own success. 人都有路径依赖,都会受制于过去的成功。

当你习惯了一个路径,很容易“被绑架”,此事有好有坏。“被绑架”,换个角度,说明你在这个路径上效率极高,能耗极少。但如不时时警醒,它就会变成牢笼和束缚。

就像口腔早期大开大合时获得成功的人,其擅长与禀赋,容易成为行业进入成熟期的制约。而擅长将本增效、精益管理的人,在过去的十几年,可能表现平平、很难脱颖而出。

没有人能拿着旧地图找到新大陆,这种现象却非常普遍的。

只能说,不断面对变化与结束,不断练习放下与开始,无论工作还是人生,都该如此。

个性化与标准化,永远的博弈——我为什么看好口腔机器人

在国内,轻易不劝人长期主义

游戏已经结束,还是刚刚开始?

种植无国界
口腔从业者的闲聊扯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