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放开,是牙博士们跑酷机会

文摘   2024-09-09 20:40   中国  

瞎说系列又来了。

周末,“外商独资医院放开”在医疗圈刷了把存在感。之前发改委负面清单上的干细胞、基因诊断等生物技术,都放开了。

口腔圈似乎没过多关注这事。毕竟,口腔民营化资本占比高,所谓引入外资的“鲇鱼效应”,天然小很多。再说,涉及的疑难罕见病少、生死攸关的刚性抉择少,难有非外资不可的治疗场景。

罕见病、前沿疗法、国内未上市的药物等,这些传统上为海外就医中介的领域,似乎最有利于外商独资医院方向。

就口腔来说,高净值患者还是认可顶尖三甲医疗水平的。公立特需/国际部已能提供较好服务。比如,九院特需(浦东分院),资深专家、院士治疗一次1800,手术12000。拔牙根据情况一到几千。这样的价格筛选下来,预约还是较容易的、就诊体验也好很多。某些特别讲究私密性的患者,更可能直接约公立主任在外飞刀——外资看牙没有不可替代性。

至于为国内医疗带来全新的管理模式,为医生带来职业生涯的更多选择,这些对口腔影响(相对其他科室)更少。

三甲主任去大中连锁当院长,在口腔圈从不少见;离开公立自己开业更是普遍。相对于这两种选择,外资口腔特有的吸引力,可能在与国际接轨的路径。

这里,开个脑洞。外资放开对口腔来说,一不动摇行业既有格局,二不影响牙医职业路径。最大的政策机会,其实在上市折戟的连锁里——理想的接盘侠来了。

姑且拿牙博士举例。上市折戟的原因众说纷纭,营销成本过高是绕不过去的问题。营销过高可不光是推流广告,也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想增加学术合法性的年度论坛、中外合作,等等。

一旦引入外资,短期流量和差异化定位,都有了。甩掉多余营销成本,专注国际化形象,不失为破局之策。比起新三板转让,外资收购溢价可能还高一些,对现有团队的吸引力也更大。

从外资角度,为啥看连锁口腔呢?

首先,中国医疗是盘大棋,口腔是种破局路径。

外资垂涎金融、医疗等行业,不是一天两天了。规模巨大、单一市场,对任何行业都是好生意,医疗还是人类刚需。加上即将迎来老龄化社会,中高收入人口也达相当规模。未来国内中高端医疗,对外资可太有吸引力了。

众多科室中,口腔是流量大、自付比例高的生意,这两点对外资医疗都挺重要。在中国医疗市场,公立地位坚不可摧。任何外资医院进入,都要面对获客问题,并且找到支付能力高的患者。这当然离不开建立医疗品牌、对接专家资源,在这基础上,尽可能以高效的方式触达广大目标患者。除与保险公司、体检机构、跨国企业合作,收购口腔连锁是个不错的进入方式。以外资身份,摸索口腔与保险、口腔与其他医疗资源的整合,发挥空间还是挺大的。

第二,外资收购连锁口腔,性价比看真还不错。

投资是为了获利,一买一卖,其中是获利空间。从卖的方向,资本市场看重的是潜力、是前景、是想象空间。进入中国、打通亚洲、链接全球,对于跨国医疗资本,很多故事可以讲。再搞点支付方式创新、产业链融合……不管口腔连锁赚不赚钱,抓准了题材,资本市场还挺能赚钱。

从买的角度看,不管再咋撑,美国迟早要进入放水周期,正愁钱没地方去。所谓金钱永不眠,尤其对风投,不能把钱烂手里。医院建设周期漫长,等到建好,周期都过去了,直接收购是更好的选择。

之前国内口腔投资过热,叠加下行周期,如今正是估值洼地。前几年,国际资本没少在欧美收购连锁口腔。差点破产的西班牙连锁Vitaldent,就是被国际资本救了一把,现在看起来势头还行。国内一批没上市的连锁,何妨抄个作业,乘着放开找位白衣骑士。

另外,民营口腔在国内环境绕不开的尴尬是“权威性”和“合法性”。原本,民营作为公立普惠的补充,拼服务、个性化,走中高端才合情合理。怎奈在口腔领域,竞争过度、门槛略低,价格默认低于公立。外资口腔,逻辑倒是理顺了。不用在院校找学术山头,祭出与国际接轨大旗;一分价钱一分货,谜底就在谜面上。

尽管前两年资本搅局,真要爆雷收场,对整个行业形象也是不小的伤害。引进外资,体面离开。反正论连锁口腔,国外也见得多了。

本文拿牙博士举例,渴望出售的连锁估计不少,去见外资可得动作快。

溢价总是属于第一个讲故事的。

哪种连锁具“模式优越性”?——口腔“麦当劳”的覆灭与重生

通策要拥抱低价市场,中高端还有得做吗?

民营口腔还是应该比公立贵吧

种植无国界
口腔从业者的闲聊扯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