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两篇聚焦在种植体专利方面的文献:
医疗器械是技术密集行业,从知识产权这一个侧面,颇能窥到行业发展和技术演变。
尽管口腔种植现在叫常规技术,用户也觉得植体不是高科技玩意。但从它诞生以来,还是伴随和推动了多学科发展。小小种植体,在“骨结合”现象的指引下,从外型设计、连接结构、表面粗糙、尺寸考量,直至与之相关的导板、3D打印、软硬件……方寸之间,涉及3万件(一篇文献统计32,237;另一篇29,711)专利布局。
口腔种植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从专利分析可知,绝大部分研究由商业公司推动。“产、学、研”确系密不可分。
早期专利(2000年之前)集中在(钛)生产工艺、植体结构和表面处理上,随着行业发展,创新开始向着应用相关。近些年的专利越来越多聚焦在“技术”,特别是数字化诊断、数字化加工的技术,而非植体本身,旨在从全环节提高治疗准确性、便捷性。如,从2000-2020年,很多是导板与设计软件、诊断影像相关,与产品相关的只有新材料。
专利引用指数,进一步反映行业的“热点”。在口腔种植体领域,被引次数最多的专利是“计算机辅助下的手术导板”。类似的,“口腔种植规划的系统、方法和装置(US20100105011A1)”、 “用于口腔产品生产及信息传输的装置和系统(US6821123B2)”和“导航辅助下口腔治疗的方法和设备(US6640128B2)”也是高被引专利,均被引超过200次。
从种植体专利申请数量,还可以看出全球市场的变迁。
早期专利几乎均来自欧美。欧洲国家规模较小,美国的种植专利数量一枝独秀。接着可以看到亚洲市场的快速崛起,韩国的申请数量快速上升。当然,中国的种植相关专利,在进入2000之后快速攀升,如今跻身种植体专利强国,在新申请数量上领先全球。
中国的专利压倒性集中在新材料与数字化口腔技术:钽种植体、锆种植体、3D打印软硬件。相比之下,韩国拥有的专利更多在产品上:材料、结构,还有相当数量的包装技术。这一专利现状,似乎可以验证韩国在种植体领域,在产品研发本身上深厚的实力。也能看出中国对数字化趋势的热烈拥抱。
从新增专利数量和速度来看,口腔种植明显已是成熟行业,甚至可以看到技术含量已进入下行周期。(Rece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new patent applications suggests the technology is in the mature declining stage. )或许,未来更多研究将聚焦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改善口腔健康的疗法/药物等(组织再生)。